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应用体会
在临床中,“血瘀”是一种病理产物,主要因身体内的游血导致,包括停滞在脏腑中的血液以及血脉中的血液,这些淤血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患者身体的脏腑器官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气血津液、经络为主要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辨证治疗的特点。中医认为,在人体受到某些损害后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即可成为瘀,在血液形成的同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然而,中医临床主张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血瘀情况,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笔者以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2012年2月一2015年9月)为研究对象进行入组研究,探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2月一2015年9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严格的疾病观察和实验室检査,均符合活血化瘀的治疗条件。应用抛掷硬币方式对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中纳人研究对象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50±3.11)岁;其中腹痛患者26例,胃脘痛患者24例,头痛17例,心悸21例,胸痹12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7.11±4.09)岁;其中腹痛患者23例,胃脘痛患者25例,头痛18例,心悸20例,胸痹1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进行初步比对,组间人数、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用常规方案治疗,主要措施有抗生素治疗、吸氧、吸痰等。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因寒凝血瘀者具有手足冰凉,遇寒更甚的特点,故临床中应进行温经活血方式辅助促进血液运行;因气滞血瘀病人具有疼痛全身游走、痛无定处的特点,故应给予理气活血方式实现条理气血的目的;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血瘀病人应采用补肾活血法促进体内阳气的推动,以实现活血的目的。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案如下:①腹痛:腹痛是瘀血内停症的疼痛,疼痛位置固定,常见症状为舌质紫暗、脉象细涩。主要因瘀血内停、气机阻滞引起,临床可用少腹逐瘀汤实现活血化瘀的目的。②胃脘痛:胃脘痛位置固定,进食后严重,按压后疼痛更严重,患者脉涩、舌质紫暗,主要是阻滞脉络、疲停胃络导致的。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通络化瘀、理气和胃,可应用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③头痛:因血瘀引起的头痛迁延难愈,疼痛如针刺。患者症见舌苔薄白、舌质紫暗象细涩。主要因脉络不通导致,可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④心悸:心悸常在心痛时发作,表现为唇颊青紫、胸闷不舒、舌质紫暗,主要因血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引起。临床治疗可应用赤芍、桃仁、川芎、红花、丹参等进行活血化瘀治疗。⑤胸痹:胸痹疼痛位置固定,疼痛牵连肩部、后背,同时合并胸闷,患者脉象弦涩、舌苔薄、舌质紫暗。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通脉止痛、活血化瘀原则,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等。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体温、肤色、脉象、舌苔等症状变化,加强进行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处理。
1.4 评价标准
经临床治疗患者的疼痛消失,且无其他不适感,短时间内无复发,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为显效;经治疗病人疼痛明显改善,但有轻微疼痛或合并其他不适,容易复发,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或者同时合并其他不适,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16例治愈,28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分别为22例、40例、32例、6例,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淤在临床中是因血瘀运行不畅、滞留脉络或溢于脉表,聚集在身体中的某一个角落而产生的病症。血瘀具有两种类型,即停滞在血脉中的血液和停滞在脏腑中的血液。血液淤积会对组织或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疾病,所以加强血瘀治疗至关重要。中医临床主张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血疲情况,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瘀血是由于人体内血液不畅情志郁结引起,这类人常常伴有心痛憋气等症状,面色较为灰暗,容易出现黑眼圈。人体质下降,运血能力下降,容易形成瘀血。形成瘀血的原因较多,这样在医学治疗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能够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提升疗效。
随着中医内科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广大医师和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逐渐认可和重视起来,并成为中医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治疗原则,具有消瘀散结、脉助通畅的作用。现代中医认为,长时间的血振会引起痛经痛等病症,而血瘀的不同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但主要治疗原则认为活血化瘀原则,即通则不痛,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法不但在妇科、骨伤科的治疗中取得明显进展,并能够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实现明显的治疗目的。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内科病的临床方法,血瘀则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会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到人体器官组织,从而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活血化瘀可化人体内血瘀,促进血液的流通。但是在治疗中应依据病人的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辨证治疗。例如,寒邪者应散寒阳,气血虚弱者应补血、补气等。此外,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时应注意因药物功效较猛,身体较为虚弱的病人不能用量过多,以免伤正。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活血化瘀方案在中医内科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方案能够有效治疗较多疾病,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改善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群(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心卫生院内科,遂川34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