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消化内科疾病中胃溃疡的护理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22:38


第1篇: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规的胃镜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进步。无痛胃镜的出现为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所谓无痛胃镜就是在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之前,对其进行麻醉,从而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诊疗技术。无痛胃镜技术因为无痛苦、创伤小、时间短以及更精确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可。我们以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例,对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诊断和治疗的120例患者,把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岁。观察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实行无痛胃镜检查。经相关检查,所有患者都可以承受胃镜诊断和治疗,没有麻醉和胃镜检查禁止。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前.进行12h的禁食。胃镜检查时两组患者都采取左侧卧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关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胃镜检查,在患者咽喉局部麻醉后就可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当日,首先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通道,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为3L/minm,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面罩加压供氧。接着,用芬太尼0.5-1.0(JLg/kgm进行静脉注射,再以丙泊酚1.0~2.0mg/kgm进行静脉推注。然后.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进人睡眠状态后开始实施无痛胃镜手术操作,在患者睡眠状态下完成无痛胃镜检查。


1.3观察指标


监测和记录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心率、血压以及诊疗时间,并对患者手术中流泪、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数据使用表示,尸<〇.〇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检查率情况在对患者进行胃肠检查之后,根据采集的S像以及病理.对两组疾病的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无痛胃镜在十二指肠、食道疾病以及胃部疾病的检出率都高于常规的胃镜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


记录结果显示,在胃镜诊疗中,两组患者都有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疼痛以及流泪等不适反应,但是,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患者的不适反应的数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的例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动情况


对照组患者多数都有心率和血压升高症状,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心率下降,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后得到恢复,有6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行面罩加压供氧后也回升到正常范围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一般来说.目前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胃镜检查。但是,由于胃镜检查常常会给患者带来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等痛苦,这使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接受和害怕胃镜检查。但是,随着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化内科疾病的胃镜检查水平。从上述表格1中,我们可以看到,无痛胃镜检查的疾病检查率明显高于常规的胃镜检查。从表2中,我们可以知道,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恶心呕吐以及咽部不适等的例数也低于常规胃镜检查。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常规胃镜检查相比,无痛胃镜检查的心率和血压变动也比较小,从而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风险。


总之,无痛胃镜检查提高了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水平,但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适情况,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造成重大伤害所以,在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无痛胃镜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其不良反应,以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晓芳(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101)


第2篇:消化内科疾病中胃溃疡的护理管理


胃溃疡为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胃出血或穿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由于该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易复发,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疗效和预后管理。选取68例胃溃疡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分别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系统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将68例胃溃疡患者,在护理管理中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为30?76岁,平均年龄为(51.3±2.8)岁;病程为4?26月,平均病程为(14.5±3.9)月。观察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为32?77岁,平均年龄为(52.6±3.1)岁;病程为5?28月,平均病程为(15.8±4.2)月。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且符合胃溃疡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消化道手术史者及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胃穿孔、胃出血等疾病者。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着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嘱咐患者劳逸结合、卧床休息,多食用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饮食,密切观察患者粪便、呕吐物、腹痛、生命体征等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目的,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健康教育。


(1)综合评估。医师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和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等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病情等具体情况。


(2)制定规划。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病情,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表,包括作息、饮食、用药等方面,同时在制定过程中要求患者积极提供相应信息,使计划的可行性提升。如告知患者用药时需严格遵照医嘱,避免断药、漏服、错服;重视饮食,忌烟酒,多食用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并确保食物的卫生和新鲜;定期回院复查。


(3)健康督导。强调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相互配合,加强干预。首先积极督促,若患者使用药物治疗途中想放弃调理,则让患者了解可能会造成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坚持。然后积极引导,患者在调理中出现困难,如每天康复锻炼导致身体疲惫、食谱单调降低食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对初始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包括降低锻炼频率、变化食谱等。及时安慰、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加强医患交流,强调生活调理的作用及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一段时期内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让患者感受到康复的希望。


1.3观察指标


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胃部溃烂面愈合,无生理不适,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胃部溃烂面基本愈合,生理不适情况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胃部溃烂面、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生理不适严重为无效[3]。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4],其中有叉状分级问题38个,评估躯体活动、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精力等4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对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80?89分,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的结果为总有效率。以(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的结果为总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以(又±s)表示,计数以%;表示,结果使用^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


2讨论


胃溃疡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及药物因素所致,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群体,以男性居多,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剑突后、胸骨、左上腹部烧灼样痛、胀痛、钝痛、隐痛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首发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目前临床常依靠药物治疗胃溃疡,虽效果较好,但长时间过度服用药物,易增加患者的负担,产生消极心理,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疗效。同时,影响药物疗效还包括生活方式,如患者未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药物效果,延迟康复。因此,在胃溃疡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合理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系统健康教育是帮助个体或人群改善相关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促使患者自觉施行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减少或避免危险因素,实现治疗康复、疾病预防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对护理总满意度及躯体活动、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说明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更好,可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健康督导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在生活调理中,患者易丧失或降低临床依从性,这时需对督导的作用高度重视,使患者坚持。关于生活调理中出现困难的情况,先及时解决,再加强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痊愈的可能。通过生活调理和规范服药,极大地改善患者自身病情,自然态度转向积极。


综上所述,系统健康教育用于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应苏回,徐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杭州310015))

上一篇:肾脏内科疾病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论文(共2篇)

下一篇:消化内科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