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PBL教学法多元评价机制的研究
摘要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构建PBL教学多元评价机制,为提高“内科学”课程PBL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建立PBL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将其应用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的内科学教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上课表现和教师带教效果满意,认为PBL教学能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等。结论:PBL教学多元评价机制较为全面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推进PBL教学法的实践,也更贴合实际教学实际。
关键词内科学PBL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2020.07.061
內科学是临床医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有涉及学生范围广,实验课时数多的特点。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形式之一。[1]本文旨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建立内科学PBL教学法多元评价机制,有助于详细评价教学效果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建立完善的医学课程PBL教学评价体系奠定基础。[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3位老师,临床医学(实验班)16级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在线评价方法,在纵观国内外PBL教学评价相关文献,整理汇总后作为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内科学资深教授及PBL一线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PBL教学的实施现状,设置PBL教学评价内容。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两部分,教师版是小组导师对组内学生的评价,学生版是学生对小组导师,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问卷由教学秘书统一发放,学生和教师独立填写后收回,学生对小组导师、自评和互评均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并强调评价问卷的保密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1.3课程安排
PBL课程安排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第3学年第2学期,每班学生分为2组,案例内容关于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于相关理论课学习之后进行。每一份案例均分为2次课完成,全部学生均接受6次共12学时的内科学PBL教学授课。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每一次课我们均请指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讨论参与性、对案例及课堂的准备、交流能力、研讨精神和批判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每项总分10分,≥9分:优秀;≥7分且≤8分:较好;6分:一般;≥4分且≤5分:不满意;≥1分且≤3分:差。由表1可见,学生表现较好的参与性、课前准备、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但研讨精神和批判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2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PBL位于主体位置,PBL模式通常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主要关于组内成员之间学习态度、积极性、互动性以及自我评价。评价选项分为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同意及非常同意度最高的前5项如下:
由表2可见,学生对于本小组的讨论进行及流程掌握,讨论的系统性、组织性和充实性,小组的良好互动满意度较高。
2.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PBL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但不意味着带教老師作用淡化了,相反对带教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3]在每个案例结束后,我们请每一位学生通过填写在线评价表,对教师上课情况实时反馈。评价内容主要关于导师对PBL流程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等。评价选项分为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同意及非常同意度最高前5项如下:
由表3可见,学生普遍对导师在上课过程的热诚,适当提问和引导,及时的评估和反馈满意度较高。
3讨论
PBL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归纳总结、口头表达、数据处理等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和深度反思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模式还能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长期记忆效果。[4]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上课表现和教师带教效果满意,认为PBL教学能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等。本课题所建立的PBL教学多元评价机制较为全面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推进PBL教学法的实践,也更贴合实际教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