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四环素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2001年8~9月本地区发生梅花k药物(黄柏胶囊)中 毒事件,中毒原因主要是药物中含有过期变性四环素,对肝 肾、心及胃肠产生损害。本院收治中毒患者60例,现将发 生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服药史,服药原因为阴 道炎、子宫附件炎、前列腺炎及其他泌尿生殖器感染,自购 梅花k药物按照说明口服,每次3~4粒,每天3次。
1.2 诊断标准 入院后以观察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服 药剂量等,并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心肌酶学、心电图、乙肝病毒学检查,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参 照《实用消化病学》标准 [1] ,即依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 能异常,并除外其他药物、酒精、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 肝功能损害。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以肝损害 和非肝损害进行分组比较,计量资料行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
2 结果
2.1 肝损害发生率 本且60例患者中发生肝损害15例, 占25.0%。
2.2 年龄、性别与肝损害 肝损害患者中男5例,女10 例,平均年龄(33.6±12.7)岁;非肝损害患者中男12例,女 33例,平均年龄(38.5±11.7)岁;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差异 均无显著性( p >0.05)。
2.3 服药剂量与肝损害 肝损害患者平均服药(112± 90.0) 粒,非肝损害者服药(109±112.8)粒,两组比较差异 无显著性( p >0.05)。
2.4 肝损害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患者均在服药期间 出现中毒表现,首发症状在服药3~7天发生,主要表现为 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部分感上腹部疼痛,与非肝损害者 症状比较仅有程度上的差别,实验室检查见表1,其中肝损 害仅有酶学改变者9例,酶学改变伴胆红素增加者6例。表1 60例中毒患者肝功能结果比较 ( 略 )
2.5 肝损害与肾脏、心肌损害 肝损害者发生肾小管损害 13例,心肌损害5例;非肝损害者发生肾小管损害者26 例,心肌损害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2.6 治疗反应及转归 肝损害者除其他解毒措施外,予以 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出院时11例肝功能恢复 正常,4例肝功能好转,其平均住院时间(28.6±12.6)天, 非肝损害者平均住院时间(17.5±10.7)天,两组比较差异 有非常显著性( p <0.01)。
3 讨论
梅花k药物为某药厂生产的一种用于治疗泌尿生殖 器炎症的消炎药(现已停产),由中药黄柏与四环素配伍而 成,经医学检验其药物中添加了过期四环素,其四环素降解 产物远远超过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特别是药中所含的差 向脱水四环素可致肝、肾等多器官损害,由于新药生产的严 格试验与审批程序,该类药物中毒事件临床上已属罕见。 本组肝损害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潜伏期短, 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症状明显,血中白细胞升高,肝功 能检查以肝酶学升高为主,提示药物属直接肝损型药物,其 经肝内代谢后转变为毒性代谢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和 氧基,与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或造成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 [2] 。但肝损害的发生 发展与药物剂量并不直接相关,如1例仅服用20粒药物即 引起严重肝损害,而3例服用400粒以上药物尚未见肝损 害,这可能由于机体的遗传多态性,包括肝内细胞色素 p450酶系的活性,氧化、乙酰化、羟化作用的变异等,使机 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3] 。
四环素偶可引起肝损害,主要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和 坏死,常发生在肾功能严重受损而静脉又滴注大剂量四环 素时 [1] ,本组变性四环素所致的肝损害与其有较大差别, 但也部分合并有肾小管损害,同时4例合并较重肾小管功 能损害者,其肝功能恢复较慢,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提示合 并肾小管损害者中毒较深,肝损害较重,或肾小管损害导致 的机体代谢障碍影响了肝功能的恢复,使病情变得更为复 杂。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879-920.
2 姚光弼.药物性肝病.中华消化杂志,1999,19(5):339-342.
3 myer c polymorphisms of drug ss live dis,1990,9:307.
上一篇:左下腹痛与胰腺癌的特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