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的CT诊断
【关键词】 曲菌病;支气管扩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曲菌病属于非侵袭性曲菌病,常继发于肺结核、肺癌空洞或支气管扩张的囊腔内。寄生于空洞性病变的曲菌球的报道较多,而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的报道较少。本文收集1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就其ct表现结合病理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7~63岁。除1例经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外,余均有临床表现,如发热(3例)、咯血(6例)、咳嗽/咳痰(10例)等,其中有结核病史患者9例。
1.2 检查方法 胸部ct常规平扫,部分病例加做高分辨率ct(hrct)病灶薄层扫描,hrct采用philips mx8000螺旋ct,层厚2mm,螺距0.625。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手术11例,纤维支气管镜1例。
2 结果
2.1 ct诊断结果 ct诊断符合率91.7%(11/12),误诊1例,误诊率8.3%。
2.2 ct表现
2.2.1 赘生物 扩张支气管腔内均见赘生物(图1),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1.5~5cm,密度均匀(5/12)或不均匀(7/12),偶见钙化(1/12),10例赘生物边缘光整,2例边缘毛糙。
2.2.2 新月征和裂隙征 赘生物与空腔之间残存的含气透亮带,形似新月,称之为新月征(图2);赘生物内部不规则的裂隙样透光区称为裂隙征,在hrct,裂隙征表现更具特征性(图3)。本组91.7%(11/12)见上述征象。本组病例中有1例结核病史患者,仅做ct常规扫描,表现为球形病灶,边缘点样钙化,周围卫星灶,未见典型新月征而误诊为结核球。
2.2.3 空腔及空腔周围 扩张的支气管边界清晰,壁厚<3mm,外缘光滑,未见棘突、毛刺及分叶,与空洞性病变明显不同。9例结核病史患者病灶周围见斑点状、纤维条索样卫星灶。
3 讨论
3.1 ct检查技术 常规ct扫描观察到典型新月征、气环征及球形病灶随体位而改变时诊断不难。缺乏上述典型征象时则需与肺内球形病灶鉴别,此时应加做hrct,大幅降低容积效应的影响,可能发现赘生物内部密度不均并见裂隙样透光区,特别是在腐生型肺曲菌病塞满扩张的支气管腔的病例中。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常表现为豆腐渣样堆积病灶(图4)。
3.2 关于ct表现 ct对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具有极高准确性,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国内较常见,常由于反复感染而表现为蜂窝状,管壁增厚。当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时ct表现复杂,需要与空洞性病变鉴别。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寄生曲菌病时,即使直径达5cm,管壁外缘仍然光滑、连续,未见结节、棘突及分叶。结合hrct,管壁内缘有时也光滑可见,甚至偶见气环征。空洞则为实性病灶内部坏死物质经引流支气管排出所致,表现多样[1]。空洞的壁与扩张的支气管管壁准确鉴别是正确诊断的前提。肺曲菌病的病原菌常为熏烟色曲菌,多寄生在人的上呼吸道,某些慢性病患者及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多发本病。曲菌常寄生于肺部慢性坏死病灶的空洞或空腔内,菌丝体在其内繁殖生长,与纤维蛋白和黏膜细胞形成曲菌球。肺曲菌病影像学表现的文献报道较多,对于新月征有多种提法,如空气新月征、海蚌含珠征等[2~4],是指寄生在慢性空腔或空洞的赘生物与空腔或空洞之间形成的含气透亮影。赘生物常因重力影响位于空腔或空洞的底部,新月征常弯口向下,特别是随体位而改变的曲菌球更是如此[5],该征象具有特征性。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时,多见支气管黏液栓塞征,当扩张的管腔直径>1.5cm时,部分赘生物并非均匀密度的整体,其内部见不规则的裂隙样透光区。ct发现扩张的支气管腔内赘生物内部裂隙样透光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样本收集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122.
2 卜庆丰,张杰.肺曲菌病的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6):474-475.
3 严代全,刘秀华,刘志刚,等.肺曲菌球的ct及胸片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27-229.
4 林均海,包小娜.肺曲菌病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1-722.
5 杨李生,刘继民,王明欲.ct诊断两肺曲菌球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4):352.
上一篇: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