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3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多数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1]。当血清胆红素值
  >342.0~427.5 μmol/L,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使致死致残率逐渐增加,50%~70%死于急性期,幸存者的75%~9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4]。故提高早期预测与防治新生儿黄疸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正常新生儿100例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单胎新生儿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出生体重2.6~4.1 kg,Apgar's评分≥8分,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21.5~33.2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其中足月儿100例,32~33周者21例,>33~35周者37例,>35~<37周者42例。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两组患儿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 μmol/L(12 mg/dL),早产儿超过256.5 μmol/L(15 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1.3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接受胆红素指数监测,必要时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有无高胆红素血症。同时观测新生儿精神状态、肤色、饮食情况、粪便、尿液颜色变化,了解母亲孕期并发症及疾病史。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抚触及游泳(新生儿出生4 h后,室温:28℃左右,水温:38~40℃,每次10~15 min)。光照疗法:避免新生儿身体裸露,黑布新生儿眼睛,用波长425~475 nm的蓝光,在距患儿35~50 cm的地方照射,24~48 h。参照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1]。根据我院情况对足月健康儿测定值(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超过80 mg/L,早产儿超过60 mg/L,即给予口服苯巴比妥50 mg/(kg·d),分2次,茵栀黄注射液(5 mL,3次/d),足月儿超过120 mg/L,早产儿超过100 mg/L,则转入儿科,并在寻找病因的同时积极给予光疗或综合退黄处理。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则适当放宽干预标准,尽早干预。
  1.4 检测方法
  脐血微量胆红素TB测定:在胎儿娩出时采集脐静脉血2 mL检测,由固定的人员对每例新生儿测定。标本血清采集完毕应尽快送至实验室低温保存,测定胆红素的血清应采用暗光保护,并在20 min内送检,将标本分离血清并稀释50倍后测甲胎蛋白(AFP)。使用日本美能达JM-10J经皮胆红素测定仪,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出生后1、7、14、28 d的黄疸指数,同时测定两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值。测定结果参照标准参数对照表。同时,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研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孕龄儿总胆红素、AFP、ALT检查结果
  不同孕龄儿总胆红素、AFP、ALT测定结果显示,随孕龄的增加,总胆红素、AFP、ALT逐渐降低。不同孕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AFP成正相关关系(r = 0.562,均P < 0.01)。见表1。
  表1 不同孕龄儿脐血总胆红素、AFP、ALT测定结果(x±s)
  注:AFP:甲胎蛋白;ALT:谷丙转氨酶;
  2.2 两组干预1、7、14、28 d黄疸指数比较
  观察组干预1 d黄疸指数(6.83±1.09)与对照组(6.97±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干预7、14、28 d黄疸指数[(7.19±1.16)、(9.26±2.26)、(9.03±1.90)]均低于对照组[(7.82±1.69)、(13.56±1.84)、(13.8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x±s)
  2.3 两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5.30±1.74)h]与胎便转黄时间[(28.66±1.31)h]均早于对照组[(18.69±3.20)、(60.23±2.1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x±s)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50%~80%的新生儿生后2~3 d内会出现黄疸现象,这是属于生理性的黄疸,一般可自行消退。本研究探讨综合干预对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效果,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的观察组100例患儿干预7、14、28 d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在产科应该普遍推广。
  据了解,对新生儿黄疸早期监测和及时有效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一直是全世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新生儿黄疸是我国新生儿住院的最常见原因[8-9]。绝大多数黄疸水平过高所导致的胆红素脑病是可以通过早期监测和干预进行预防[10-14]。本研究中对新生儿黄疸早期预测及综合干预,检测发现不同孕龄早产儿、足月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AFP成正相关关系,(均P < 0.01)。不同孕龄儿总胆红素、AFP、ALT测定结果显示,随孕龄的增加,总胆红素、AFP、ALT逐渐减少,说明AFP是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敏感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靖,李双杰,郑艳萍.脐血肝功能值与新生儿黄疸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7,11(3):4-5.
  [2] Takeuchi K,Kobayashi Y,Tamaki S,et al. Genetic p olymorphisms of bilirubin 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transferase gen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rigler-Najjar syndrome or Gilbert's syndrome as well as in healthy Japanese subjects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19(9):1023-1028.
  [3] 郝若民.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5(3):67-68.
  [4] Bisceglia M,Indrio F,Riezzo G,et al. The effect of pre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aemia [J]. Acta Paediatr,2009,98(10):1579-1581.
  [5] 唐卉,李慕军,杨晓娅,等.脐血胆红素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J].广西医学,2001,8(4):102-104.
  [6] Kurt A,Aygun AD,Kurt AN,et al. Use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affects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lymphocyte subsets [J]. Neonatology,2009,95(3):262-266.
  [7] 孙革,王瑶玲,梁建凤,等.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的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7,6(11):34-35.
  [8] 郭链钿.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80-81.
  [9] Blackmon LR,Fanaroff AA,Raju TN,et al.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bilirubin-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kernicterus: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executive summary. 2003 [J]. Pediatrics,2004,114(1):229-233.

上一篇: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在实体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液体治疗后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