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02 15:48

  临床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授予,更多 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 疗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同于文科、理工科,是性命 攸关的教育。因此,确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 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王汉澜⑴认为:“教学评价是指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 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 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形 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FA)是美国芝加 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 第一次提出的,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形 成性练习方式进行[2],注重对研究过程的测试,以 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 于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⑶。形成性评价是双向 的、互动的,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同样也可以 评价教师。目前医学教育界使用得最普遍的就是 “形成性评价”[4]。医学教育的评价不能只以临床活 动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来评判一个医学生的能力高 低,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尤为重要, 不仅需要笔试等终结性评价,更需要渐进的反馈性 更强的FA进行评价。

  

  我们建立的师生互动的FA体系,即以督导专 家为基础,构建学生与课程老师、带教老师之间及带 教老师与课程老师之间,以及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 学生以及单位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信息反馈系统,以 确保外科实践课程能紧密结合临床,切实提高医学生 外科临床操作能力。督导专家由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专 家及教育专家组成。由督导根据各评价意见,实地考 察与评价,形成专家建议反馈到学校教务部门及医院 主管部门,督促他们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带 教能力的进步,最终带动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临床实习前岗前 培训以及毕业考核三个环节上均进行外科临床能力 实践教学。并根据不同阶段适当调整不同课程内容 的比例,并实行层层考核过关制,只有通过上一级临 床技能考试才能进入临床技能课程,只有通过岗前 培训考核才能进入临床实习,确保医学生临床能力 培养的制度化。在“实践教学”、“岗前培训”及“毕业 考核”三个阶段都可以进行FA,进行教师学生互评。

  

  一、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1次; 督导全程听课,课后对带教老师评价多次;“实践教 学”、“岗前培训”及“毕业考核”中各带教老师可自 评,也可对其他带教老师进行互评;实习单位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时可对“实践教学”带教老 师评价1次。具体评价计算方法如下:并评价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30分)、能力培养 (70 分)。

  

  (二)评价体系的保障主任听课、督导抽查制度: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听 课,评定带教老师教学质量,及时提出建议,指正教 学。督导抽查实践教学,对带教教师的评价送至学 院教务办公室作为期终考核指标,考核不合格者将 被取消教师资格。

  

  教学质量网上测评制度: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对 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网上测评,给予打分评价。 教务部门对分数进行排名,对排名低的教师给予通 报并请教研室主任组织培训。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每年选派2〜4名专职实践 教学人员到国内其他医学院校或国外进行短期培 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临床应用能力。

  

  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确定实 践带教老师名单,然后组织试讲,邀请督导、主任、学 院领导参加评价,对试讲不合格的教师予以淘汰;每 周组织带教老师对下周所教内容集体备课,规范讲 课内容、操作要点、实验步骤、讲台风格等,做到教学 规范化,操作准确化,台风优良化,杜绝实践教学五 花八门,参差不齐。

  

  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岗前培训”及“毕业考核”中学生 自评1次;外科带教老师在学生结束实习进行考核 时对学生评价1次;实习单位在学生结束全部实习 时对学生评价1次;用人单位在录用学生2年时对 学生评价1次。具体评价计算方法如下:学生外科临床能力评价:百分制=学生自评X0.1 +带教老师评X0.4+实习单位评X0.1 +用人单位 评 X0.4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15分)、诊断思维(25 分)、沟通能力(25分)、操作能力(25分)、创新能力 (10 分)。

  

  (二)评价体系的保障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七年制规划教材 色,编写了《外科学基础实践》,内容包含基础型实 验、综合型实验、提高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

  

  增加了《实践教学过程记录》及《学生实验记录 表》,以规范实践带教操作的步骤及细节,每章节内 容按“操作讲授、演示、培训及过关测试”进行,只有 通过上一节过关测试才能进入下一节实践训练课, 比如只有学生掌握了 “器械打结”,才能进入“切开缝 合”的学习。

  

  严抓考核过程,米用多站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5],设立打结考核站、洗 手考核站、消毒铺单考核站、切开缝合考核站、心肺 复苏考核站,过关测试采用标准化评分程序。其中打 结考核站为必考,其他考核站为随机抽取。

  

  为配合医学生“实践教学考核”、“岗前培训考 核”及“毕业考核”,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 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申请,教研室统一安排并指定 教师指导。

  

  建立虚拟手术平台,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 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了虚拟实验环境,运用各种虚 拟手术器械和设备,对外科基本技术进行训练。学生 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外科手术室的氛围和数字模拟仿 真手术的全过程。

  

  (三)评价体系的实施操作考核教师应事先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临床执业医师)》制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让学生事先知晓,做 到学习时心中有数,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进 行。如前所述设立各步骤考核站,采用标准化评分程 序,包括操作步骤(60%)、熟练程度(40% )。其中打 结考核站为必考(占50分),其他考核站为随机抽取 (占50分),实验成绩占外科学总论成绩的20%。并 规定学生操作考核必须合格才能参加期末理论考 试,操作考核未合格者可以通过练习后向任课教师 申请补考。操作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考核 情况进行评价矫正,强调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 项,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国家执业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6]。

  

  每章节内容按“操作讲授、演示、培训及过关测 试”进行,首先带教老师讲授重点和注意点,然后带 教老师操作演示,在重点和注意点处要求学生着重 注意,学生培训时要反复操练,直至熟练掌握,最后 在下课前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过关测试。只有过关了《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及《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 才能进入下一节的实践操作。否则应在课后利用开践技能应试指南(临床执业医师)»(人民卫生出版社 放实验室、虚拟手术平台等手段进行巩固学习,在下2009年版),并结合我校外科学总论实践课程的特 一节课前重新测试,过关后再顺利进入下一节。 7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ler[7]提到FA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确认学生目 前的学习水平和预计达到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他强调说这种差距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他还详细 说明了差距大小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如果学生认为 这种差距太大,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挫败感,从 而丧失信心;同样如果学生认为差距太小,就会觉得 不值得为此付出努力。”所以FA需要确定合适的差 距。教师要按照每个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设定每 个学生每堂课需要培训的知识点,不能过多或者过 少,过多容易产生挫败感,过少容易产生满足感。比 如无菌技术中刷手的操作要点包括:姿势;顺序、范 围、重点部位;冲洗顺序、方法,冲洗时手臂保护;擦 手臂操作;刷手后无菌保护;刷手时间;洗手前指甲、 着装等7点。穿衣的操作要点包括:提衣动作;抖开 手术衣、插入衣袖动作;递送腰带;手是否接触有菌 区;穿衣时手举高度等5点;带手套的操作要点包 括:提取手套;无菌观念;手套腕部外翻部位;手套可 套扎手术衣袖口等4点。这些要点均为容易出错和 忽略的细节,也是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容易扣分 的地方。熟练的学生要求掌握全部16个知识点,中 等的学生要求掌握7〜10个知识点,偏下的学生要 求掌握5〜6个知识点。学生课后可利用开放实验室 和虚拟手术平台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点,直至达到国 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不可急功近利,贪功冒进。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创新。医学生的培养必须 做到以临床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 通过实践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并 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再学习、再研究,进一 步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效果


     本课程以七年制规划教材《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及《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为蓝本, 规范实践教学前的集体备课及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 骤及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讲授、演示、培训及过关测 试”实施,从而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学生实践 目的性更强,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更高涨。学生实验 报告90%以上的教学满意度可充分反映此点。

  

  本课程设计开发了系列外科基本功训练器,包 括多功能打结器、切开缝合模型及肠切除模型并购 进腔镜模拟训练系统。下一步应建立计算机模拟临 床(CCS)病案库[8],结合标准化外科模型人(SMS)和 标准化外科患者(SP),通过模拟临床错综复杂的真 实病例,训练医学生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 略的能力,提高实践经验,培养正确的临床诊疗思 维,避免医学生因外科基本功的枯燥练习而产生疲 劳甚至厌倦。同时,课堂实践教学、课余开放实验室 及虚拟手术平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 建立了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制度,即“只有通过上 一级临床技能考试才能进入临床技能课程,只有通 过岗前培训考核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一方面学有余 力的学生能够接触更高层次、更前沿的医学技术,拓 宽知识面;另_方面“思迟手笨”的学生能够反复练 习外科临床基本功,达到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 试要求。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 考试通过率逾九成即为一重要例证。

  

  FA贯穿于外科学总论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是规 范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体现 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以临床为目的、以学生为中 心、以实践为手段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于从评价的 方法、手段、载体以及师资方面不断完善与改进。


上一篇:音频信号内容比对实用算法

下一篇:从外科学发展史看外科医生 理念的转变与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