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内首次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启用3D内镜切除脑垂体瘤

发布时间:2023-12-06 11:50

  在大脑里面做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活,稍微手抖一下就有可能让患者术后不能说话或走路。所以,神经外科手术很多都是高难度手术。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给浙江上虞的王女士做了一次成功又“高精尖”的垂体瘤手术。


  五年前的垂体瘤复发


  垂体瘤是颅内良性肿瘤之一,作为人体内各种重要激素的“领导”,脑垂体发生病变后的临床表现也会五花八门,如不孕、月经不调、眼病等。


  王女士今年53岁,五年前,因为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脑子里长了个垂体瘤。垂体瘤不断长大,压迫到视神经,对视力产生了影响。同时,血液里的生长激素(GH)值高达56。


  2011年,王女士在浙医二院做了第一次手术。由于不断长大的垂体瘤已经侵犯到了右侧海绵窦。海绵窦虽小,只有一二厘米,但里面有颈内动脉以及各种神经。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做手术,又不伤及血管神经,难度很大。因此手术时,医生不敢切得太多,手术后仍有一厘米不到的残留。


  手术后一年,王女士去医院做了复查,残留的垂体瘤没有长大,之后,她就松懈了,没再坚持复查。但是直到一年前,她发现当年没切干净的垂体瘤又长大了,横径约三四厘米,压迫到了视神经。而且,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人也“变丑”了。


  高精尖手术成功摘瘤


  “进行颅内肿瘤切除时,尤其是靠近功能区的肿瘤,把握切除的分寸非常重要。切多了可能造成功能影响,如不能正常讲话、走路或者阅读等,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切少了则影响术后放化疗的效果,也容易造成复发。”神经外科张建民主任说。


  这一回,神经外科的专家们用上了“新式武器”。给王女士主刀的神经外科吴群主任医师说,这次手术叫做3D神经内镜下导航、多普勒以及术中磁共振辅助经鼻蝶切除复发型垂体瘤。这是一个微创手术,手术器械从鼻腔进入,抵达颅内,颅腔内空间狭小,到处布满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可供医生操作的空间不到一厘米,手术难度很高。


  为了让手术做得更精准,医生首次启用3D神经内镜,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用到3D神经内镜。吴群主任医师介绍,3D神经内镜的镜子只有4毫米,上面有两个摄像头,可以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过去的2D神经内镜是平面图像,只能显示长度和宽度,3D神经内镜显示的立体图像还能呈现深度,这样医生切肿瘤时就知道该切多深。”吴群说。


  除了3D神经内镜,手术中还使用了手术导航系统、术中磁共振、术中多普勒等先进设备。手术导航系统能根据术前的影像检查,为医生进行手术部位的指引,避开重要结构,减少人为误差。术中磁共振则能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影像”,让肿瘤切除更加彻底。垂体瘤手术的并发症是术中颈内动脉损伤导致的致命大出血,术中多普勒可确定颈内动脉的位置,保护颈内动脉。


  “这样的手术配置,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外的医院都很少有。”吴群表示。3个多小时的手术很成功,术中磁共振显示无肿瘤残留,把复发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神经功能也没受到影响。术后24小时血生长激素水平已远低于正常值。成功手术第4天后王女士就出院回家了。作者:鲁青,本文来自《中国内镜》杂志

上一篇:耳鼻咽喉科示教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下一篇: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