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
【关键词】 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治疗方案;预后
重型肝炎(重肝)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更好地认识重型肝炎的各项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重肝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对我院收治的97例重肝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确诊的97例重肝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重肝诊断标准[1]。男71例,女26例,年龄21~70岁,平均40.7岁。临床分型:急性9例,亚急性25例,慢性63例。病因方面:hbv感染73例,hcv感染3例,重叠感染7例,药物性9例,酒精性5例。
1.2 方法 对97例重肝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院首次进行的常规检测项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采取统计分析。对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内科综合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alss)]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97例患者存活39例,死亡58例。具体情况如下。
2.1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见表1。
表1 tbil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略)
注:*p<0.05
2.2 pt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见表2。
表2 pt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略)
注:*p<0.05;△p<0.01
2.3 甲胎蛋白(af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见表3。
表3 af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略)
注:*p<0.05
2.4 酶胆分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见表4。
表4 酶胆分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略)
注:*p<0.05
2.5 治疗方案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见表5。
表5 治疗方案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略)
注:*p<0.05
3 讨论
3.1 高胆红素、酶胆分离与重肝的预后 重肝患者因肝细胞大片坏死和(或)严重的凋亡,肝功能锐减,残留的有活性肝细胞已无法代偿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本组资料显示,总胆红素的高低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0.05),说明胆红素越高,重型肝炎预后越差。同时重肝合并酶胆分离者较未合并酶胆分离者预后差(p<0.05),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合并酶胆分离者预后更差。
3.2 pta与重肝的预后 肝脏不仅是代谢器官,也是各种物质的合成器官。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因子)均合成于肝细胞,且半衰期一般在2~80h不等,故肝脏的病变可以通过pta较早、客观的反映出来。文献报道pta的高低与肝脏坏死程度呈负相关[2],本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从本组资料上看,9例pta<10%的患者,无一例存活,说明pta越低,预后越凶险。临床可以将pta作为重肝患者的评估肝脏损害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
3.3 afp与重肝的预后 afp是人体胚胎时期肝细胞所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临床上只有肝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和(或)产生幼稚肝细胞时,afp才将再现[3],目前已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检测的一种常规手段。临床实践表明,重肝的恢复,除临床积极消除病因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外,还取决于重肝患者肝脏本身的再生。本组资料显示。afp与重肝患者的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p<0.05),说明afp越低,预后越差。
3.4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重肝的预后 治疗重肝,目前公认方案有3种。内科保守治疗、alss、肝移植治疗。文献报道,肝移植近期存活率在90%以上[4],是重肝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但受肝脏供体、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制约,肝移植在短期内尚难普及。截至目前,全国每年接受肝移植治疗的重肝患者不足2%[5],肝移植治疗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从本组资料显示,alss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alss是救治重肝患者的有效而实用的途径,值得广泛开展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tbil、afp、pta、酶胆分离与重肝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临床通过以上指标,客观评估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积极、合理、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重肝患者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4):324.
2 黄桂梅,赵志新.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临床荟萃,1999,14(12):968.
3 彭吉,李福山,王丽.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2):12.
4 顾长海.肝功能衰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