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9 09:54

  随着时代发展,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模式不断转变,并面临巨大挑战,主要是由于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与我国预防医学工作重点和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要求存在差距。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因此通过调研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教育改革模式方案。从而提高预防医学专业高等教育质量,为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提出建议。

 

  预防医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现代的高校教育,除了为了传授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实践技能,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单位,能够尽快融入单位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的储备与实践技能的磨练都需要在大学期间完成。高校所培养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一定是具有极强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模式需要符合工作实际需求

 

  根据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如由传统的五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我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公共卫生事业进行了改革,转变了运行模式,从具有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综合职能的卫生防疫站这种单一机构模式,转变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这种双机构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疾病控制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职能,形成了新的公共卫生体系。随着这种职能的转变,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也必须随之改变。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下基层实习和毕业论文专题实习等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二、尝试中外联合培养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复合型人才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异常迅猛,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无不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标志。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多样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它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国际间高等学校的合作办学被视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合作办学可以直接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经验。直接借鉴吸收对方的教育优势,在教育实践中融进我国教师的智慧,从而使他们的优势很快地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别是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尤为重要。因为本科教育是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主体:只有本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才可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公共卫生预防教育属于起步阶段,并且国内对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而国外的公共卫生教育备受重视,为了更好地学习公共卫生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我国预防医学本科生更需要尝试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取长补短,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更好地利用国外教育资源。

 

  三、构建预防医学本科专业高等教育新模式

 

  目前国内的预防医学高等教育为五年制,所学课程内容包含大学基础教育、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基础、专业知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为了改善教学模式,建议可适当减少临床见习,增加专业见习与实习,开设“5+1”中外合作培养模式。所谓的“5+1”模式即:5年本科学习,1年国外学习,国外高校MPH学习不需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可在国内院校强制配备导师,在国外学习课程的同时完成国内科研工作,并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毕业后获得国内高校学士学位以及国外高校MPH学位。详见下表所示: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既学习到国内传统的知识体系,又领略到国外先进国家教育内容,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亦或是社会实际工作都提供较好的培养基础。使得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教育模式的改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调研、分析、研究,课程体系设置,教育结构的优化还需要做更多深入研究与探讨。

 

  作者:鲁威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10

上一篇:实景教学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尝试

下一篇: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