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病防控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思考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其饲养的畜禽之间存在共患疾病,与野生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的共患疾病。人兽共患病防控对畜禽养殖业、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等领域影响重大,同时在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方面也存在巨大影响。本文思考和探讨,就人兽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防控工作中的重点与改革方向提出个人见解。
一、人兽共患病疫情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自然灾害、核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其特点是突发性、多样性、严重危害性、多区域性、恐慌性,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而且是造成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不仅稳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健康,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需要。
二、公共卫生安全与人兽共患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有所改善,但由于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问题,尚未建立乡镇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派出机构。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承担疫控、监督检疫、繁育改良、畜牧生产、兽药检查等工作,且面临严重的老龄化、专业人员缺失等危机。现今我们的兽医工作还处在电话、传真、寄信时代,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公布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的对接,信息化办公、网络监测平台亟待建设和改进。
同时由于体制变革等原因,医疗体系内的医生只关注个体的疾病诊断治疗,对传染病的群体发病现象越来越忽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医师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和群体预防措施,难以实现传染病个体差异化预防保健服务。
三、人兽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的思考与对策
1、建立理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
管理学提倡垂直层次分权,即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网络。就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格局而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多个相关部门、机构在政府领导下,有效运行的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建立“政府领导、技术部门支撑、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改革,尽快健立以全面促进健康为使命的财政、卫生、环保、畜牧、教育等部门合作,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卫生综合立体预防管理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人民健康。
2、强化畜牧部门的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畜牧兽医部门应努力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力度,为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贡献积极的力量;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送技术进农户、送服务进企业,服务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快速诊断、健康养殖等专业服务网络;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突发卫生事件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并加强与卫生应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沟通机制;建立和完善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继续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检测,实施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偿,鼓励养殖户积极检测和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切实清除患病动物,消除传染源。
3、促进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有一个共同目的,即促进民众健康。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建立无间的沟通体系,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信息沟通网络;建立长期的会晤和沟通机制,相互交换和协调人畜共患病的发病、调查情况,便于统一行动,及时发现病患,控制疫源。
4、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在政府和畜牧业管理局的共同领导下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吸收学校和研究院所到的优质专业人才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兽医骨干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兽医人才的学位学习和非学历在职培训,为各级兽医实验室、乡镇兽医站、村防疫员培训技�g骨干人才。同时提倡科研、创新,鼓励开展全方位、多视角、系统性科研工作,如兽医基础、药理、临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疫病与环境的研究,疫病防控高新技术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的研究,动物福利与人文环境的研究等。
公共卫生安全、人兽共患病防控不仅是人医或兽医研究的领域、交叉地带,而是各有侧重点,互为补充、依赖。首批赴非洲参与埃博拉防控的19名中国专家中有13名是从事兽医研究的科学家。面对日趋严峻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只有做好严密的监控、防范和预警工作,做到兽医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相互沟通、无私交流才能在新一轮疫情来临时,从容应对,坦然应对。
(作者单位:130113吉林省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0113吉林市永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来自《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上一篇:浅谈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下一篇:解析卫生统计工作与卫生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