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公共卫生管理应用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策略

发布时间:2023-12-07 03:31

  [摘要]目的探讨公共卫生管理应用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某市医院于2014年6月—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社区居民,等距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公共卫生管理,230名)与对照组(基础管理,230名)两组,比较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居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公共卫生管理可减少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提升其满意度与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值得使用推广。


  [关键词]预防;传染病;应用策略;公共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12(c)-0053-03


  预防传染病是国内卫生管理中较为复杂、困难的一项工作[1],由于管理部门常存在执行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2],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较高,生命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某市医院近几年常通过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作相应干预,在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3]。该研究选取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居民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实际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某市医院调查的社区居民460名,等距抽样法分观察(230名)、对照(230名)两组。纳入标准:①身体机能正常,精神良好。②均为非特征人群,无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等。③社区常住人口。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或管理途中罹患传染病者。②沟通障碍、书写障碍或理解障碍者。观察组中,112名女,118名男;年龄31~64岁,平均为(47.46±6.74)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2名大专及以上,93名高中及中专,57名初中学历,18名小学。对照组中,110名女,120名男;年龄29~63岁,平均为(47.72±6.63)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4名大专及以上,92名高中及中专,58名初中学历,16例小学。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隨访资料完整,且其知情同意书已签署。


  1.2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方法:通常应用“一对一”口述、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健康讲座等方式,讲明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及其他注意事项。


  观察组行公共卫生管理,方法:①加强职业素养,注重对管理人员沟通技巧、责任心的培养,定期组织职业培训,提升其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对传染病发病群体的管控能力等,可为后续顺利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夯实基础。②发挥舆论导向,由于国内人口较多,其个人素养、职业背景,文化层次等均有较大差异,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亦有所不同,需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及广播等媒体作相应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舆论,最大限度减少相关不良信息,可稳定民众的内心情绪。③加强健康宣教,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与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口号,提升民众对于传染病的卫生意识与预防能力,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④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完善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针对预防传染病的违规操作,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改进工作。⑤提升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制订合理、科学的应急预警方案,基于此管理人员应根据紧急、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对症处理,注意培养各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保证工作有序、效率地开展。⑥加强行政管理,做好预防、预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需立即从传染源处制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紧急救治传染人群,并对易感群体进行隔离。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


  传染病类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分甲、乙、丙三类。


  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参照院内自制传染病防控知识评测表,分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传播途径3个方面,通过问答题(20分)、判断题(40分)、选择题(40分)的形式对其进行测评,均为百分制。居民的防控知识水平越高,其分值越高。


  居民满意度参照NSNS(纽卡斯尔大学制订)评测量表[5],含19个选择题,单项满分为5分,分81~95分(特别满意)、61~80分(比较满意)、31~60分(不满意)、0~30分(极不满意)4个分值段,居民满意率=(比较+特别)满意人数/230×100.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居民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用(x±s)显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管理12周后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居民的满意情况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


  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传播范围广、种类增长快的常见疾病[6],传播媒介包括母婴传播、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源传播及皮肤接触等[7],一旦爆发会损害民众、社会的经济利益,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8]。以往针对传染病预防的卫生管理工作中,常存在以下问题:①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于传染病的医药知识、控制知识、预防知识等的了解水平较低,且自身职业素养一般。②管理人员的责权不明,其职责分工与工作部署存在不细致、不明确的情况,后续工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9]。③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未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做好疾控工作。④国内人口流动性较大,国土地域辽阔,民众受教育程度不一,加之各地区医疗条件不一,其公共服务体系普适性、应急能力不佳[10]。


  基于此可知,相对于基础管理而言,公共卫生管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及整体性等优点[11]。该方法可从职业素养、舆论导向、健康宣教、管理制度、应急能力、行政管理等方面,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综合性考量,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减低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如结果表1所示,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可知,经公共卫生管理后,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明显升高。此外,公共卫生管理还可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如结果表2所示,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此与刘沙利等[12]的结论基本一致。以上可说明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效用较基础管理更佳。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管理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可有效保证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与生命安全,并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产生良性影响,推广价值较高。

上一篇: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教学研究

下一篇:研究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