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医学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1 09:44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反映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尚需完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缺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现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医学研究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业素养,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并提出授课教师应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理念,将思政元素更加灵活地融入授课过程中,为建设健康中国输送高层次医学人才。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思政元素;公共卫生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新时代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急需提高,不仅在研究领域应科学严谨、创新奋斗,同时更应结合国家“育德育人”的指导方向,全面发展[2]。医药类院校应结合医学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对医学研究生高标准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觉悟与综合素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造成全国范围内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反映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尚需完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缺乏等急需解决的现状。提升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观念和素养、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对医学研究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调查、控制理论知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国家大局观、社会责任感、使命担当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肩负国家使命的高层次优秀医学人才。


  1建设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当前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有待加强


  因医学课程存在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医学研究生接受的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均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考察的重点也较多局限于专业知识及技能,但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医学专业研究生,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涵养积累不可松懈。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缺乏人文关怀素养的医学研究生可能会产生冷漠、逃避的态度,这样的行为是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因此,需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核心人文素养,使其成长为“专业+人文”的综合型医务工作者。


  1.2医学研究生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进阶阶段,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3]。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家迫切的需要能应对复杂健康问题的综合型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生是未来社会医疗事业接班人,承担着守卫人民健康的重任,这要求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引领其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在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授课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将医学人的责任感与专业知识融合,将服务精神、使命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挺身而出,成为有作为有担当的医学人,更好地为社会、人民服务。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2.1课前社会责任、使命担当、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融入


  研究生不仅要重视专业学科的教育,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融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4],不仅能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国著名公共卫生学专家伍连德先生在新文化运动、近代战争等历史背景下,不畏牺牲,勇于担当国之大任。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领导防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他大胆假设又小心求证,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知识过硬,敢于探索、坚持真理。他在解剖实验后发现了新的鼠疫杆菌,立即采取应急隔离措施、民众戴口罩、控制交通、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不久疫情便得到了控制。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思想,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防治经验并与各国专家交流研究成果,在他的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强烈的事业心和组织才能,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并任首任会长,其抗疫事迹和爱国奉献、民族担当精神值得每一位医学生认真学习。


  在课前准备阶段将国家公共卫生专家伍连德的疫情防治事迹讲解给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近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进而利于学生自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方法(描述分布的常用频率指标、疾病流行强度、“三间”分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等基础理论内容,这样学生可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伍连德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说明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的精神,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在未来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以前辈为榜样,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在融入思政元素后,有利于教师的授课层次更加分明,有利于学生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的意义及内容,有利于提高课程授课效率及质量。通过此种耳濡目染的思政教育,当疫情来临时,学生们便能自发承担起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以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守卫人民健康,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保护群众健康,承担起人民之所托,国家之重任。


  2.2课中思政元素全方位融会贯通


  第一,国家卫生政策方针贯穿理论教学环节。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授课过程中,可讲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突出国家卫生政策方针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设置互动环节,由学生自行查询不同时间段的相关国家卫生政策方针,使学生理解在什么样的政策方针下,医疗机构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互协作运行,并在课中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以便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国家卫生政策方针的内容及意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等。


  2003年5月,国家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是该领域首个行政法规,并在2006年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颁布的卫生政策方针逐渐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规定,其中包括现场处置工作的具体分工、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划分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使得“非典”疫情发生初期广受诟病的信息不透明、现场处置混乱等问题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非典”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国家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及疫情动态,及时颁布相关卫生政策,以确保疫情尽快得到控制、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政策。同时,全社会各类人群应时刻关注卫生政策方针,以国家利益大局为重,根据正确的应急方案,从事生产生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互协作,时刻将工作安排与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防控措施、检测方法范围、治疗方案、疫情实情时间点等保持一致,将工作做到统一化、标准化,避免因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影响全国疫情防控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融入国家的卫生政策方针等思政元素,为学生潜意识中灌输正确的工作思维模式,要求学生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变化不断更新认知,与国家卫生政策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


  第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实操演练环节。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在高校医学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宏观预防控制策略、公共卫生监测等)、控制措施(疫情报告、应急场所设施的准备、疑似患者隔离、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等)等理论内容有机融合在仿真实验中,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武装起来,形成可操作的“战斗力”。


  虚拟仿真实验通过事件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事件现场处置、事件总结报告的四个阶段以及实时的结局监测,让理论知识可视化、可操作化、精准化,可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处置预案的制定逻辑,便于今后不断改进优化处置流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及大局观思维,以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处置能力,更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2.3课后实践基地深入学习实践


  “一寸光阴一寸金”,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医疗事业接班人更应珍惜时光,在有限的学习发展时间里,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发挥无限的光彩。授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学习,助力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升华,为国家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为学生个人思想的提升及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更好的效果。学生可依据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工作内容及现实发展路径,评估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强项,厘清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个人职业发展方向[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命责任感,做到未雨绸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更为国家对自己的培养负责。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


  3.1提高教师的思政涵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起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6]。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参加思想文化建设培训会,强化自身思政理念,时刻关注国家卫生政策方针、研究前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方法,为国家、社会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提升教师整体的责任感与民族担当,做到美德育人、才华育人,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让学生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熏陶。加强教师思想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教育和培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


  3.2思政元素融入的形式需更加灵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中有大量的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拓展丰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如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等[8]。潜移默化地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涵养,可开展健康生活知识、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知识系列宣讲活动,以强化学生的服务精神;教师以身作则到基层深入调查,带领学生走访、调查基层公共卫生应急机构设置现状,以培养学生刻苦勤劳、务实工作、为基层服务奉献等精神;组织学生前往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各级疫情应急指挥部,实地采访、了解应急处置方案与相应卫生政策方针,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前往定点隔离医院参观学习经验,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要求学生求真务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


  新时代对医学院校的教师水平、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需要授课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内容,强化自身坚定的政治思想理念,创新课程思政授课方式,为学生做正确引导。教师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授课中将思政元素全方位融会贯通,在课前思政教育、课中国家卫生政策方针贯穿理论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操演练环节、课后实践基地深入学习环节将医学前辈事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实践基地现场工作等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意识,着力将医学研究生培养成掌握突发公共卫生处置能力的、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担当感、爱国主义、求真务实的全面综合型医务工作者,在国家需要的时刻,利用专业的公共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挺身而出,积极承担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等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为全社会人群健康作贡献,不负人民重托。

上一篇: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实践

下一篇: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