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新机遇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以及2020年疫情的暴发都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公众思想方面的转变以及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组学;互联网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2-01
引言:
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主要是从人群的角度研究如何预防疾病,从而达到保障健康的目的。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交叉融合,让医学研究不断出现新的角度;人口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又对维护健康提出新的挑战。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众所周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相关性极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1.全民性的公共卫生服务要达到强化覆盖;2.完善公共安全体系;3.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的预防作用。[1]对于公共卫生和疾病工作,国家十分重视且坚决支持。
国家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目前在我国已经以国家重大研发规划为主导在我国各个地方,围绕着不同疾病集中力量启动了重大人群队列建设,并已形成了若干重大队列。比较于其他的科研设计,队列研究方案在预防医学科研中的可信度较大,且其成果能够转化并运用于人群早期检测与早期干预中,对病情出现的因素、预防的成效、病情的自然史和人群自身健康状况等都有了更加科学与精准的评估,这将为公共卫生科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
而且纲要的执行不仅有利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纲要传达的信号也有利于吸引和鼓励更多人才进入到医学体系,为医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公众思想方面的转变
202年疫情来势汹汹,全民对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有了新的认知,重视程度增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观念深入人心,大部分群众积极接种疫苗,形成了真正有效的群体免疫力,对比国外,中国防控疫情的工作能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除此之外,在预防大于治疗的观念影响下,全民健身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类养生健康知识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公众思想的转变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事业的推进是宝贵的契机。
三、科技发展提供的支持
(一)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组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种,该技术发展迅速,被不断应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中。例如,因为组学技术可以准确识别致病因子的特点、变异情况,所以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将被用于探究传播规律,确定人群免疫状况。另外,相较于传统疫苗开发方法,组学技术的高通量疫苗筛选和制备技术获得效果以及质量也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3]
因为组学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敏感性强的优点,在遗传学、代谢组学和基因学等多项内容上都被广泛地应用,可以使生命科学的研究更加的准确、科学,也更有助于医学人员系统地研究。
除了传染性疾病,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时,组学也有更安全和科学性的预防措施。比如针对糖尿病,组学能从发病机制入手通过代谢组学方式观测疾病在发生过程中的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准确预估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进行早期预防。
技术能避免群体影响,分析个体对环境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人类的上百种疾病,例如过度肥胖或心血管类疾病的有相关基因和易感区域已经被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易感位点已经被发现,这些发现都帮助人们能够精准地预防复杂性疾病,也能够提前预知自己的得病风险,尽可能地多方面保证自己的健康。
组学这种新型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分支,从分子结构等方面对医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为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我国的组学技术起步较晚且目前在各方面都有不足,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一定能为其后来居上提供巨大动力。
(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云计算,这和医学信息技术一起推动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大数据通过高级数学算法处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析,速度快且能准确地得出预测结果。同时相比于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误差大数据分析更为全面,结果有就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在公共卫生领域,如果能实时监测和分析公共卫生大数据,那么研究者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传染性疾病和重大疫情做出应急管理,并及时高效地为公众提供准确有效的健康咨询,这些都有效地增强了医疗机构和政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些,就必须建立起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及应用体系,消除数据信息壁垒。[4]
互联网可以应当用于整合医疗信息系统和相关公共信息资源,构建健康服务体系。各项数据信息集中在互联网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数据可以被全部准确且高效地捕捉并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进而能科学且准确地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判断生态与社会环境中对人群的影响,得出其中个体的易患疾病,提前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建设好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居民就能够拥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和精准化的医疗需求,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够被快速全面地普及,这些都有助于保障社会群众具有更高的健康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新契机面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应当把握好国家政策的支持,珍惜公众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重视,利用好学科优势,应时而起、顺势而为,加快生物医学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围绕技术与队列人群研究、大数据建设和分析与疾病防治、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与全民保健事业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与合理布局,重视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培育交叉型研究团队,进一步扩大科研应用领域,拓宽科研应用范围,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构建强大保障。
下一篇:中药学核心杂志好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