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遗传学是阐述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是处于生命科学领域核心的学科,因此在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普遍反映遗传学的学习千头万绪,不得其法。究其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知识点繁多,理论体系复杂。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髙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祖洞等编写的《遗传学》(第三版),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核外遗传、数量遗传学、群体和发育遗传学。各部分既相却别又相联系,构成了遗传学庞大的知识体系。第二:涉及多门相关学科。遗传学的学习需要多门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等。第三,密切联系生活实践。遗传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而师范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我校遗传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农林院校以农业生产、动植物育种为主,又不同于医学院校以医学分析为主,而是要掌握遗传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教育服务,且能利用所学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这样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重点学科,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作出适当改变,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人高师院校的遗传学课堂的。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就某个现实的问题提供情况介绍,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E1]。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案例教学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素材的;二是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者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者被引人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进行平等的对话与研讨。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加知识概念和科学原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强化科学思路的小伙吸收,提高实践方法的掌握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因此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由此可见,在遗传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是可行的,关键就在于案例的选择,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难度要适宜。教学案例的难度一定要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相一致,若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太多则会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反而失去兴趣,相反,案例太过简单,学生在教学过程没有获得新的知识,案例教学则失去应有意义。适宜的难度是既超过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但又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得以解决。二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标仍是根据大纲要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遗传学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贴近生活实际。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连锁遗传定律时,联系已学过的孟德尔定律给出案例:让玉米的有色饱满粒和无色凹陷粒的植物进行杂交,子二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而这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并不等于9:3:3:1,而是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数目要远远多于与亲代不同的个体数,似乎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孟德尔9:3;3:1分离比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控制两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会怎样?
又如在介绍质核互作遗传时,引人杂交水稻的案例。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髙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那么,如何获得野生的雄性不育植株,并将这种性状保留下来就成了问题的关键。由此引出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概念和质核互作影响生物遗传的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证明,在遗传学教学中引人案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对所有问题的好奇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掌握课程的所必备的知识点,系统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实例化区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因此其具有与《遗传学》教学中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惠瑞敏,朱文婷,刘洋
(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