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13例BCR-ABL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12-10 08:57

  【摘要】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例BCR-ABL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多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2.外周血白细胞中位数为24.36×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为73g/L,血小板中位数为71×109/L。3.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以普通型B-ALL为主。4.细胞遗传学检测示2例伴復杂染色体核型。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大多数为P190亚型(76.9%)。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独特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是一组预后极差的高危亚型。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044-0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是一种以B淋巴祖细胞为主的恶性增殖性血液疾病,约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3%~5%,是公认的一组预后极差的高危亚型[1]。由于目前针对这类患儿的临床研究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13例BCR-ABL+ALL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13例初诊为BCR-ABL+ALL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1.2细胞遗传学检查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每个样本至少分析10个中期细胞。


  1.3免疫分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结果


  2.1临床特征13例BCR-ABL+ALL患儿,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8:5;中位发病年龄为8.2岁(1.3~12.8岁)。10例患儿有发热;肝大3例,脾大6例;浅表淋巴结大4例;皮疹1例;皮肤黏膜出血点5例;骨痛1例。起病时合并呼吸道感染4例,合并上颌窦炎2例。


  外周血WBC中位数24.36×109/L[(1.91~189.42)×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为73g/L[(51~129)g/L],血小板中位数为71×109/L[(8~58)×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中位数63%(0~85%)。


  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示原始加幼稚淋巴细胞中位数85%。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12例为Common-B-ALL(92.3%),1例为Pre-B-ALL(7.7%);13例均表达CD34,HLA-DR,CD19,CD10,cCD79a。5例伴跨系表达CD13,CD33,CD66c。


  2.2遗传学检查结果13例患者均行染色体检查,其中正常核型3例(23.1%),表现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2例(15.4%),标准t(9;22)7例(53.8%),t(9;22)伴超二倍体1例(7.7%)。


  2.3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所有患者均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其中10例为P190型(76.9%),3例为P210型(23.1%)。


  3讨论


  BCR-ABL+ALL是儿童ALL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本组患儿男性居多,发病年龄较大,多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初诊白细胞水平较高,免疫分型以Common-B-ALL为主,常伴CD34及髓系抗原表达,多伴染色体核型异常,融合蛋白以P190亚型为主。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国内薛玉娟等人研究示[2],伴髓系抗原CD34表达的BCR-ABL+ALL患儿化疗早期反应不良,但并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CD13在儿童ALL中的表达与诱导化疗第33天骨髓象是否缓解呈负相关。


  Ph染色体为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同时9号染色体长臂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簇集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预后不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极大改善了该类患者预后。伊马替尼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与BCR-ABL融合基因上的ATP结合域相结合来阻断酪氨酸酶的磷酸化,最终实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3]。伊马替尼前时代,单纯化疗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FS)率仅为20%~4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常被推荐为首次缓解后的首选治疗手段,化疗联合移植患者的5年DFS率可达50%~60%。伊马替尼时代,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达到了70%~80%[4],为BCR-ABL+ALL患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总之,BCR-ABL+ALL儿童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对此特殊类型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水平。

上一篇:“雨课堂”案例式教学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本科细胞遗传学核心实验的模块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