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内容;必须以实验教学现状为出发点,以药学学科发展为方向,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手段,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升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德利(1968—),男,吉林长春,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药品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物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药学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药品研发、生产、检测等领域的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药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创造能力。而实验教学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
药学又是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在药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吉林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吉林大学与沈阳药科大学共建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了生物学与药学交叉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地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以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最高级别)为依托,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药学领域的仪器设备、制剂方法、生产手段更是日新月异,而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药学科技实际应用的速度。药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培养[3]。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育观念,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验教学只是作为学生强化理论学习的手段和途径[4]。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成体系;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功能不全;实验项目更新速度慢,技术方法陈旧;实验教学队伍观念落后,缺乏实践经验;培养过程缺乏实训和生产实习环节;教学上相关学科间没有相互渗透,整个实验教学缺乏连贯而严密的体系,不利于药学整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5-7]。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很多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对药学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理论上,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往往表现出不能适应或很难适应的状态,需要用人单位指定专人进行长期指导或培训才能逐渐适应。为了改变这种低水平的培养状态,使高校毕业生可以直接与科研、生产、检测等岗位接轨,必须对药学专业培养模式、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使之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和社会对高水平药学人才的需求。
2建设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
2.1依实验项目聘任教师,组建实验课程教学梯队
为了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各门实验课程面向全校公开聘任教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选择实验项目。这样既把竞争机制引入实验教学,又有利于实验项目改进和科研成果引入,既提升了实验项目水平,又减少了每位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各门课程根据教师的聘任情况组建课程教学梯队,每个梯队由2~3名教师和1~2名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梯队负责人,与梯队成员共同负责所承担的实验课程建设。这样,既避免了由于出国进修等原因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缺乏现象,又引入了竞争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优势,弥补实验教学队伍的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被称为教辅人员,一个“辅”字使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次要、从属的地位。实验技术人员学习进修难,待遇低于教学科研人员,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长期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与功能开发以及实验器材、耗材的准备,这就使实验技术人员在对仪器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熟悉程度较一般教师更高。将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技术人员纳入实验课程梯队,专门负责指导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技术训练,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又发挥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优势,减少了仪器的损坏率,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构建科研、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单独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课学时,使主干课程的实验与理论学时的比例达到1∶1;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增加综合探索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不断将新的方法、技术和检测手段引入到实验课程中,不断将教师的研究课题分解,改造成实验项目,使实验项目设置更加合理。这些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举多得。通过设置“药学专业实验”、“研究创新实验”、“校内实训”和“生产实习”等4类课程,构建了药学方向专业课实验教学新体系。
3.1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将药学领域前沿技术引入实验教学
实验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9]。在保留传统经典实验项目的同时,将药品生产、检测、研发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改造成实验项目。在实验方法设计上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夯实基础实验技能的同时可以继续提升层次,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技能面,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目前,基地将滴丸制备、微丸制备、纳米制备、脂质体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粒度分析仪、红外分析仪等技术融入到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接触到“高精尖”和大型中试设备,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搭建科研训练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契机,以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和吉林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为本科生开设“研究创新实验”课程,并列入实验教学计划。动员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或加入教师科研团队,以教师科研项目作为研究题目,进行科研训练。根据研究项目的水平和开展情况支持学生参评国家级项目和校级优秀项目以获得资助,对没有获得资助的项目由基地筹措资金进行资助。
通过开设“研究创新实验”课程使学生从科技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项目申报书撰写等初级过程开始逐步深入,逐渐融入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科研过程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科研训练,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对专业研究的热情,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高级境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3建立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生产实习基地,打破学生的就业障碍
药学专业教学实习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基本条件和保证[10]。为了解决药学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难的问题,基地按照GMP标准建立了2个制剂车间与10个常规药学专业实验室,组成药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按照原料药制备、剂型加工、产品检测和成品包装等环节进行设计,各环节按照超前的标准全方位引进相关中试型设备,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际操作药品研发、生产、检测等领域的仪器设备,促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与理论知识相符合,与社会应用相衔接。
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基地通过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先后建立了10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等,使其真正深入到生产领域进行生产实习,以巩固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培养的实践能力。
4建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方法
4.1注重实验习惯培养,为学生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基地始终把学生实验习惯培养放在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专门制定了25条学生实验习惯行为规范,把实验习惯考查作为实验总成绩的一部分,占10%,采用扣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实验习惯进行评定。实验课堂上设专人负责评定学生的实验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实验习惯成绩则该门课程为不及格,促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技创新品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开展仪器操作技术专项训练,强化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专业实验课程所应用的仪器以大型设备和分析仪器居多,这类仪器精密度高、操作复杂,且很多为单台件设备,所以对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较高要求。为了节省实验学时,减少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基地在每门专业实验课程开始前利用3周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门的仪器操作技术训练。训练时集中讲授仪器的原理、用途等基础知识,然后为每名学生都创造操作仪器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可以熟练应用仪器,而且能够排除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对于达到培训要求的学生发放“仪器使用合格证”,允许其选修专业实验课程,对于没有达到培训要求的学生,则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单独培训,直到其学会为止。
通过课前仪器操作技术训练,不但节省了实验学时,而且减少了学生实验课堂上的仪器障碍,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探索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4.3实验理论课前统一讲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专业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基地采取实验理论在开课前统一讲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即将开始的实验课程进行预习。每节实验课利用开始的5~10分钟进行预习效果测试,考察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成绩在实验总成绩中占30%。对于在测试中不合格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该过程,既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4.4实验室全面开放,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系统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和相对复杂的科研训练过程,很难在有限的课内时间段内完成。由于受实验室作息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为了打破作息时间对实验教学的限制,基地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专门设立2间药学专业开放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条件支撑。
5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不断的实验教学改革,基地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得到了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本科生共申请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146项,其中2项得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24项得到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本科生通过创新实验发表论文58篇(其中8篇被SCI和EI收录),获奖40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36项),申请发明专利24项。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6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与展望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涉及医学、生物学、化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11]。药学人才应具备技术覆盖面广、实践能力强的特点[12]。药学教育一定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应朝着整体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应该是既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又有宽厚的知识面和技能面的综合型创新人才。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必将以创建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室为基础,不断发挥交叉学科优势,促进药学与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互融,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通过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验教学,优化资源配置,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建立合理的、适应药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需要的新型的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作用[13-15]。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缩小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积极采取上下游结合的办学模式,即将高校与企业、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办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16-17]。
7结束语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为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和应用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药学专业课一体化实验教学的实施,必将达到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并为培养学生药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提供教学平台及实践空间,使我国的医药研究实现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战略转移,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精密型生产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使我国药学产业早日步入国际先进行列。本文来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上一篇:满族医药学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