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探析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并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近几年来临床医学检验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等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环节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的整个过程中均贯穿质量控制,努力杜绝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使医学检验报告如实、客观的反应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服务。当前,一些医院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有待提高,本次研究探讨了医学检验中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具体论述如下。
一、严格实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
1、要确保受检标本以及附带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受检标本在送到检验部门前都已经附带了病患的基本资料和受检标本要做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的方式、标本采集时间、使用的抗凝剂或者其它防腐用药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的同时也拿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此时检验人员应当对检验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进行逐项的审核、确认,确保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发现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有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应当立即要求患者补充完整或者拒收,并将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存进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1]。
2、防止人为因素使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遭到破坏
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开始一直到标本顺利核收结束,医护人员和病患都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对此应该严格做好以下几点:(1)要求空腹抽血检测的项目必须坚持空腹抽血,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患者饮食应有所限制,标本采集前医生必须对患者提出严格医嘱。(2)标本采集时患者体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应采用所规定的体位进行标本采集。(3)输液前后采集标本会影响检测结果,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4)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有所差异,应在患者处于静止状态下采集标本。(5)转送标本不及时会影响检测结果。受检标本具有严格的时效性;若不及时送检会使标本变性或发生腐败,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二、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的选择是做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前提。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以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医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加之各种先进的仪器的应用和普及,不同疾病的检测方法不同,且同一种疾病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这就要求临床检测的医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和检验方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保证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经济实惠的检测项目,真正使患者受利,这也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性步骤所以,作为检验科的工作医生以及护士,要保持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以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师核对检验项目清单签名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出现临床需求但是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时要及时通知临床的主治医生,进行检查项目的协调。与临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时要多向其推荐最新的检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合理地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减少影响医学检验质量的干扰因素
当前,影响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标本因素和仪器及试剂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生理因素
患者的年龄不同,检验指标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在血清检验样本中,婴幼儿的胆红素等指标要高于成人;患者的性别不同,性激素水平也会不一样,所选取的参考指标也会存在差异;患者情绪紧张或处于兴奋状态时会导致血红蛋白、血清游离乳酸等指标升高,进而对临床判断造成干扰。[2]因此,在检验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选取合适的参考指标,提高检验质量。
2、标本因素
采集标本时应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告知检测注意事项,以提高标本质量。避免因患者紧张、恐惧或出现溶血、黄疸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如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尽可能保证检验质量。
3、仪器与试剂因素
应确保各种检测设备的精确性,不定期进行检修维护,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需使用生化试剂的时候应确保其检测合格,做好试剂保存工作,避免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同时,检验单应注明患者的信息、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和化验时间等内容,检验科应通过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详细说明标本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相关人员责任、运送及保存方法等。尽可能保证医学检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将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降至最低限度,为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
四、严格检验设施的质量控制
1、加强检验设备控制
目前,检验部门的检验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设备、提高检测质量是检验科应当思考的问题。(1)加强数字化管理。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检验设备,逐步实现检验设备的数字化管理。(2)定期维护检验设备。要保正检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性能检测工作,掌握机器每天的工作状态,并将所做过的维护工作和性能检测结果登记在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
2、加强实验试剂的控制
(1)实验试剂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实验试剂是检验科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每年的消耗量很大。人为管理难免会造成一些浪费。而使用计算机精确管理下,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避免试剂过期,减少浪费。用计算机管理试剂,既可以准确记录各种试剂的库存量,又可以显示试剂的过期时间,同时还可以查询试剂的领取人员名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试剂的使用效率,有效弥补了人工管理的缺陷和漏洞。(2)根据仪器的性能选择适当的试剂。比如一些进口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使用相应品牌的试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使用其他品牌的试剂,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够准确。
五、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1)加强制度管理是对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等制度,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以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2)严格认真做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试验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需提出整改措施和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3)对检验室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组织学习与技术培训;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和学习,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检验室技术人员有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跃上新台阶。
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1、加强培训
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所有从业人员均应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同时医院还要建立和完善跟踪培训制度。其中岗前培训应涵盖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流程、检测学发展趋势、安全及技术管理要求等内容,努力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检验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善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检验诊断,能够独立胜任医学检验工作。
2、培养良好习惯
检验人员应在具体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操作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增强标准管理和质量控制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医学检验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其一,要养成查对的良好习惯。在开展检验分析之前,应仔细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检项目及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还要查对采集样品和试剂的质量,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和标准做好从样品采集到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其二,检验分析完成后应查对相关信息,核对检验值、条形码和检验项目,防止出现差错。操作完成后应及时归位,按要求保养设备,确保其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七、检验报告质量控制
每天检验科都会做许多检验,检验报告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丢失。所以可以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检验报告进行管理,将检验报告直接发送给主治医生,这样既避免了检验报告的丢失,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查询系统,可以将同一患者近期同一项的检测报告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医生分析病患的病情变化情况,又可以让检验人员在发出检验报告前,进行比对,确认报告单准确无误后再发。一般来说,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人员就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以及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标记出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信息。
八、结语
综上所述,检验质量事关检验科室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结合本研究结果,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患者对医疗活动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及时实施切实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全力实现医学检验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积极发展循证检验医学,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检验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琼.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
[2]王辉.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
来源:延边医学 2015年24期
作者: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