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为例谈医学检验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3-12-11 08:17

  内容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疾病的防治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流行,早期诊断治疗已经成为疾病防治的关键。医学检验技术尤其是病原学检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病原学检测上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医学检验教育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关键词病毒感染性疾病;医学检验教育;改革


  1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医学检验是我国近20年内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医学检验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转化为临床诊断信息,反馈给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检验正在向多个领域渗透,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学检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其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可以从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三个方面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1一般检查


  当发生病毒感染时会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或降低的现象。除此之外,也会引起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如: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升高(CRP)、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增高等变化,这些检查项目具有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是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仅能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1.2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病毒感染的一个标准。当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会产生血清特异性抗体,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IgM抗体的产生早于IgG抗体。目前抗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是胶体金法试剂盒。胶体金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且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可在检测后15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检测结果,因其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迅速,可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虽然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更加简单、快捷,但由于其灵敏度不高,目前还不能代替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1.3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检测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一般能够在送检4-6小时内获得检测结果,除此以外还可以快速区分病毒的类型和亚型,在快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RNA病毒,核酸检测主要依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它具有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特点,可以检测出多数无症状感染者,已成为目前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的确诊依据。


  核酸检测的送检样本种类繁多,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送检样本,如呼吸道样本、血液、分泌物等,样本采集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进行选择,样本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核酸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当操作不当造成样本污染时,会产生假阳性结果,因此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大部分职业院校均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环境。


  2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病原学检测尤为重要。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对操作环境、操作仪器以及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都很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缺乏相应的条件、学生动手能力差、素质不高等现象,无法满足学生工作后的临床需求。


  3医学检验教育的发展方向


  针对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3.1完善实训室建设


  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符合病原学检测的实验室,学生无法进行日常联系,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学校应完善实训室建设,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模拟医院检验科,为学生进行病原学检测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3.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病毒病原学检测对操作环境和试剂的要求都比较高,除此以外,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也高,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检测的假阳性率增加。且医学检验是一门理论和操作并重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迫在眉睫。


  3.2.1增加实验课的比例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在实验课上进行动手操作,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学校应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2.2变革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由考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组成,考核方式传统简单,实验报告书些比较简单,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变革实验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应在理论考试前组织实验操作考试,学生分组抽取实验项目,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同时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课考核的比例应在50%及以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增加医院见习环节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到临床见习,学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操作步骤的学习仅能通过教师课堂的理论讲解、观看視频进行,学生无法实地进行观察、操作,对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前选择有资质的医院,组织学生见习,学生在见习医院进行操作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医学检验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的知识是学生胜任毕业后日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该以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待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要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关注医学检验技术最新的进展,紧跟时代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应对各种需求。


  3.4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是对病人的血液、各种体液等进行检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自身感染,部分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强,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在采集样本时检验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要谨慎操作,避免操作时间过长,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都可能造成自身的感染。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都不注重自身保护: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注重操作规范,做好自身防护。


  4结论


  病毒感染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或排除诊断,实现早期诊断。其中病原学检查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病原学检验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高职院校病原学检验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条件不完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针对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高职院校应完善实训室的建立;增加实验课比例,变革实验考核方式、提供见习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加强理论学习,提供学生素质的同时指导学生关注检验医学的刚发展方向,学习先进的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顺应医院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马平(1991--),女,回族,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从事工作:检验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教育方向;李冰洁(199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从事工作:基础医学教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刘光耀(1992--),男,河南濟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分离、药物合成。)

上一篇: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

下一篇:医学检验和检验医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