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IGF—1和IGFBP—3的比较
【摘要】 目的 通过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 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ELISA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GFBP-3水平, 与62例肺部无病变者(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IGFBP-3的水平进行比较, 并总结分析其中的变化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放疗前血清IGF-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放疗后血清IGFBP-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清IGFB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2例观察组患者有效组中IGF-1放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监测其水平变化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判断其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寻找其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估放疗对个体的疗效, 及时的更改治疗方案, 减少患者在行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副作用, 是肿瘤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及其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GFBP-3)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3]。作者对NSCL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IGF-1和IGFBP-3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 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血清IGF-1、IGFBP-3与其放疗的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原因, 为今后进行合理的临床干预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组)患者62例, 其中男35例, 女27例;年龄35~77岁, K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全部病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 其中鳞癌38例, 腺癌24例。观察组均为无手术适应证病例, 且未行化疗;同时选择肺部无病变患者(对照组)62例, 其中男30例, 女32例, 年龄30~68岁, 无呼吸系统疾病, 经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胸片,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以上两组均排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1. 2 方法
1. 2. 1 放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 即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上取仰卧位, 标记患者体表与体模相对位置, 螺旋CT扫描胸部及下颈部, 在纵隔窗上勾画出患者肿瘤大致体积(GTV), 主要包括原发灶及临近肿大淋巴结), 临床靶区(CTV)在肿瘤靶区(GTV)的基础上外扩1 cm, 计划治疗靶区(PTV)在CTV的基础上, 上肺外扩5 mm, 下肺外扩7 mm。选择5个适形野, 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优选90%等剂量曲线包围PTV。采用6 mV加速器进行照射, 总剂量为60~70 Gy, 2 Gy/次, 5次/周。肺部无病变者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或观察, 定期复查。
1. 2. 2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放疗前后晨起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5 ml, 血液标本3000 rpm离心10 min, 取上层血清于灭菌Ep管中, -70℃保存, 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 检测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森雄实业有限公司, 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 3 疗效评定标准 ①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退。②部分缓解:肿瘤消退>50%。③稳定:肿瘤消退<50%或增大<25%。④病变进展: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放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进行配对t检验, 检验水准单侧α=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放疗前血清IGF-1浓度分别为(145.7± 31.2)μg/L, (78.5±35.2)μg/L, 观察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放疗后IGFBP-3浓度为(30.5±13.4)μg/L, 低于对照组(61.5±19.8)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62例观察组患者有效41例(有效组), 其中完全缓解5例, 部分缓解20例, 稳定16例;无效21例(无效组)均病情进展。放疗前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部恶性肿瘤的75%~80%[1], 一般出现临床症状时多为临床中晚期, 即使临床上无症状的患者, 也可能有潜在的远处转移, 增加手术适应证评判难度, 并且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差, 从而影响综合治疗的疗效。因此有待于发现可信的生化指标, 其能预测肿瘤的进展及远处转移等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 从而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血清中90%以上的IGF-1以结合蛋白形式存在。而IGF-1的结合蛋白有6种, 其中又以IGFBP-3的功能最重要[2]。有文献发现恶性肿瘤组织中均IGF-1的过度表达和IGFBP-3的表达降低[3, 4], 其中也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在本文作者的研究中, 62例NSCLC患者经过放疗后, 有效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下降, IGFBP-3水平与化疗前下降;放疗无效组血清IGF-1水平较放疗明显升高, 而IGFBP-3水平下降。并且血清中IGFBP-3对IGFs的调节以结合性抑制为主, 从而降低IGFs促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作用的转移。这正说明了IGF-1和IGFBP-3与NSCLC的疾病进展情况密切相关。
总之, IGF-1和IGFBP-3在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在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放疗前后IGF-1和IGFBP-3表达, 从而指导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方法简单, 临床应用方便可行。
参考文献
[1] Gunter MJ, Hoover DR, Yu H, et al. Insuli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Natl Cancer Inst, 2009, 101(1):48.
[2] Hartessog H, Weling J, Boezen HM, et al.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n cancer:old focus, new fu-ture. Eur J Cancer, 2007, 43(13):1895.
[3] Jonathan C, Daniel W, Roy therapy of lung Surg Oncol, 2003, 21(3)196-204.
热门论文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IGF—1和IGFBP—3的比较
- 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IGF-Ⅱ和IL-
- 术前单疗程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护
-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综合治疗的疗效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C亚型与 NK细胞的关系
-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耐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的
- 非小细胞肺癌中Reprimo以及1433 Σ基因启动子异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长春瑞滨+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
-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研讨
-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问题临
- 扶正增效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照
- HDAC1和DNM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