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淋巴转移的联系

发布时间:2015-07-28 18:1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预后差,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本文通过测定65例NSCLC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与NSCLC组织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NSCLC标本均由本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1月送检,术前患者均未作肿瘤相关治疗,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7岁。所有标本中,病理诊断为腺癌22例,鳞癌32例,腺鳞癌11例;其中高分化27例,中低分化38例,并对清理的淋巴结行病理活检,以活检阳性作为淋巴结转移的标准,31例有淋巴结转移,34例无淋巴结转移。
  1.2 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对送检标本经甲醛固定、脱水后石蜡包埋,制成厚为4 μm的连续切片,对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SP法测定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兔抗人VEGF-C多克隆抗体、VEGF-C受体3(VEGFR-3)抗体及鼠抗人CD31抗体均购自北京金桥公司,SP法染色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磷酸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2.2 VEGF-C结果判断 VEGF-C蛋白在NSCLC肿瘤细胞质中表现为棕黄色颗粒,根据细胞质染色的深浅评为0~3分,0、1、2、3分的染色情况分别为无色、淡黄、棕黄、棕褐(或黑色)。另外根据阳性细胞在高倍视野中的比例多少评为0~4分:0分,所占比例为0;1分,所占比例为1%~10%;2分,所占比例为11%~50%;3分,所占比例为50%~75%;4分,所占比例>75%,把细胞质染色评分与阳性细胞比例评分相乘,积<3分为阴性,积于3~9分为阳性[3]。
  1.2.3 微淋巴管与微血管计数 首先用低倍镜寻找微淋巴管和微血管聚集区,然后选择5个血管和淋巴管最多的视野在200倍镜下计数,求5个视野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数目。视野内肿瘤组织中如出现内皮细胞,即视为微淋巴管,微血管计数采用CD31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法[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EGF-C的阳性表达情况
  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VEGF-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χ2=15.461,P<0.05);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微淋巴管与微血管计数情况的比较
  VEGF-C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微淋巴管计数高于VEGF-C阴性NSCLC组织(t=22.080,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微淋巴管与微血管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t分别为37.312、20.847,P<0.05)(表2)。
  3 讨论
  VEGF-C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5],NSCLC肿瘤细胞和周围基质细胞均可分泌VEGF-C,特异性地作用于VEGFR-3,激活ERK/MEK和Akt信号通道,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延长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存活期,促进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明显增加淋巴细胞数目并向远处转移。内皮细胞增多形成大量新生的淋巴管,致肿瘤组织中淋巴管数目明显增多,为肿瘤的淋巴转移创造条件,新生淋巴管通透性好,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游离、转移,从而起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6]。吕坤聚等[7]的研究显示NSCLC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在有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中,VEGF-C阳性表达率达68.6%,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表达率仅为31.0%(P<0.05),提示NSCLC肿瘤组织中VEGF-C调控微血管的生成与淋巴转移存在密切的联系。左涛等[8]通过对比VEGF-C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证实VEGF-C参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研究显示,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且VEGF-C阳性表达情况在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组织类型的NSCLC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VEGF-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高,同时VEGF-C表达阳性的NSCLC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高,提示NSCLC组织中VEGF-C诱导并促进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形成而导致淋巴转移。另外,在VEGF-C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与阴性表达的组织相比,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VEGF-C阳性表达诱导微血管增生作用较小,进一步证明VEGF-C主要是通过调节肿瘤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形成而促进NSCLC的淋巴转移。
  [参考文献]
  [1] 李英,董良,李海金,等.非小细胞肺癌血清VEGF、bFGF和TNF-α的临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13,19(1):50-54.
  .Clin Cancer Res,2004,10(20):6919-6928.
  [3] 赵迎春,李勇,朱永云,等.VEGF-C、VEGF-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3):236-240.
  [4] 郑民,梁岳培,王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ED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18):53-54.
  [5] 张善兰,钱晓萍,刘宝瑞.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6):1274-1277.
  [6] Alitalo A,Detmar ction of tumor cells and lymphatic vessels in cancer progression[J].Oncogene,2012,31(42):4499-4508.
  [7] 吕坤聚,赵统,蒋悍东.NF-κB、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1):59-62.
  [8] 左涛,黄杰,谢颂平,等.VEGF-C和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1):72-75.

上一篇:宫颈癌前病变LEEP术后随访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CT导引下肝肾囊肿硬化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