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联合中药治疗夜尿频数临床观察
【关键词】 腹针;夜尿;频数;中药;治疗结果
夜尿频数是指夜间排尿在3次以上,大于4次者称为重度夜尿增多,为老年常见的下尿路症状之一。夜尿频数不仅影响睡眠,还增加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急症发生及外伤机率。对夜尿频数的治疗,目前西医药物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笔者采用腹针联合中药方法治疗夜尿频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8~75岁;病程3~36个月。60例中,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增生16例;脑血管病合并前列腺增生12例;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动脉硬化8例;2型糖尿病患者8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4例;无任何疾病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功能训练等常规及对症治疗并加服中药)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针),每组3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分别采取相应常规治疗,要求患者规律作息,并嘱患者自主训练腹部和骨盆的肌肉收缩活动,增加骨盆底的压力和肌肉的复健,调整生活方式,转移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方:熟地黄24 g、山药12 g、山茱萸(微炒)9 g、益智仁12 g、乌药10 g、茯苓15 g、杜仲(姜汁炒)12 g、菟丝子(制)12 g。1剂/d,水煎日2次服,患者睡前2 h不再饮水。10 d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4 d。
1.2.2 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①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气穴、气旁、水分、水道、归来。②针刺方法:嘱患者平卧,暴露腹部。针刺前对准备针刺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仔细的触压,检查确定无包块、触痛等阳性体征后,行常规消毒,用0.25 mm×40 mm毫针,避开毛孔、血管,对准穴位直刺,针刺得气后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留针60 min起针。1次/d,10次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4 d。③注意事项取穴要求准,深浅要求严格,治疗室保持温暖,患者术前排尿,以免刺伤膀胱,并避免过饱过饥,以防晕针。
1.3 观察指标 2组均治疗3个疗程,要求患者记录排尽小便上床入睡至次晨起床时的尿次、夜间尿量及进入睡眠时间。连续记录3 d,取平均值,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数据。
1.4 疗效标准[1] 痊愈:治疗后夜尿次数0~1次;显效:治疗后夜尿次数减少4次或减少50%;有效:治疗后夜尿次数减少2~3次或减少25%;无效:治疗后夜尿次数无变化或增多。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夜尿频数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尿次、夜间尿量和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夜尿频数指标比较
2.3 典型病例 赵某,男,72岁,2007年1月15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左下肢无力5年余”在我科住院治疗。伴夜尿频多,4~6次/夜。伴语言不利,时有头晕,乏力、气短,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年余,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6年,前列腺增生病史4年。中医诊断为中风后遗症,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前列腺增生。治疗方法如上,治疗10次后,患者夜尿次数明显减少至0~2次。
3 讨论
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夜尿定义夜间不得不醒来排尿,不包括入睡前最后一次和早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每晚排尿1次常被认为属于正常范围[2]。现代医学认为老年男性夜尿频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导致夜尿频多的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可由慢性前列腺肥大、膀胱功能减退、内分泌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所引发,夜尿频数多属功能异常病因不明,应积极诊断原发病,一旦确诊为夜间多尿症,除行为治疗外,还应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种方面:限制饮水及抗胆碱能药等,但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3]。
由于本病的症状和年龄增长有关,所以,夜尿症常被看作是衰老的表现之一,从而被老年人忽视而导致就诊减少。有夜尿症干扰的人,夜间睡眠常因起床排尿而中断,影响睡眠质量,可导致日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身体免疫力降低等,引起工伤交通事故增多,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增高[4]。祖国医学认为,人到40岁以后,肾气渐衰,膀胱失于温煦,不能正常气化,则水液失制,治疗基本原则是扶助元阳。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由盛转衰,气化功能也随之减退,老年人尿频而量多,尿色清白,正是肾阳不足,气化失司的表现[5]。患者最怕长途旅行,亦不敢多饮水,同时会有畏寒、四肢寒冷、双膝酸软无力、腰脊无力等症状。夜尿太多亦会影响患者睡眠,令患者精神更加不振。故辨证施治宜补肾益阳,化气利水。
中医还认为中医认为肾为水火之脏,命门附于两肾,内寄真阴真阳,只宜固藏,不易泄露。《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阐明小便排出,依赖于膀胱的气化功能,而膀胱又与肾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又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年过四旬后肾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膀胱功能失职,不能温煦、蒸腾气化,固摄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尿频。由于夜间属阴,肾气不能温煦膀胱,故夜尿频多。而我们选用自拟中药方,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是六味地黄丸的三补,补上中下三焦;益智仁功能温暖下焦,收敛固方中涩治疗腹中冷痛,治肾虚遗尿;乌药性味辛,能理气温肾散寒,治疗膀胱虚冷;茯苓健脾利尿使尿液在清醒时间排出;杜仲、菟丝子补肾强腰;全方清补结合,补益肾阳。
腹针以运用局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我们选穴以补益肾阳,化气利水为主。薄智云[7]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不仅是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系统,而且是形成于胚胎时期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个系统是腹针的物质基础,是脏腑最集中、经脉最多、途径最短的部位,而腹针正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
综上所述,腹针治病无明显不适针感,取穴较准,危险性小,其联合中药治疗夜尿频数具有疗效好、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柏林,许广里,陈春海,等. 针刺横骨穴治疗老年性夜尿频30例疗效观察.吉林中医药,2009,29:507508.
2 石海林,莫曾南.夜尿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499501.
3 付飞国,吴登龙.夜尿症的分类和治疗进展.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710-713.
4 曹艳,张宝.近年来遗尿症的研究概况.针灸临床杂志,1999,5758.
5 朱冠珏,钱垠.针刺加tdp治疗单纯性夜尿频28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6.
6 薄智云主编.腹针疗法.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