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际合作探索中国特色转化医学之路
诊断和治愈疾患是现代医学的核心任务,也是 医学前进的动力。医学的发展依赖基础科研对疾病 机制、治疗靶点的探索,同时也需要临床医师将科研 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目前,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 之间的鸿沟巨大,很多花费不菲的基础科研成果难 以转化为临床的诊疗手段,影响了医学的发展。
转化医学提倡从实验室到病床(from bench to bedside)的理念,搭建基础医学科研与临床研究的 桥梁。它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模式,面临着机遇和 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其模式和内涵 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一批转化医学中心,召 开了多次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取得了较快的 发展。但是发展中也出现了缺乏统筹和低水平重复 等弊端。为了走中国特色的转化医学之路,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务必强调中国国情,力 避盲从。
1 转化医学发展历程
1.1传统医学发展模式的窘境过去100多年里, 医学基础科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基因组计划、 干细胞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以及免 疫学等方面的发展堪称典型代表。这些科学研究从 多个维度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机制的认 识。不断涌现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也减少了某些疾病的病死率。研究表明,过去数十 年内美国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死率降低了 60%,癌 症的总体病死率在20年内降低了 13% m。
然而,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医学存在诸多的局 限性。其一是可治愈疾病数占总疾病数的比例仍然 很小,包括癌症在内的诸多疾病缺乏早期诊断的方 法;目前,已经明确致病分子通路的疾病大约 有4000种,但只有约200种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方 案0。其二是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成本高,导致药 品价格昂贵,民众及政府的医疗负担沉重。
上述2点难题的产生重要原因是新技术、新药 研发存在诸多瓶颈。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鸿 沟依然明显,被称之为“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 ” 3 , 很多研究仅仅止步于发表论文,研究成果难以转化 成为临床实际应用。
早在2003年,国际顶级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就撰文论述当时医 学技术创新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概括来说,从实验 室的新发现到临床应用主要的瓶颈分为下述2个部 分[4 是实验室基础研究新成果向临床试验(clin¬ical trail)的转化;二是临床试验结果向医师的临床 治疗、临床决策的转化。
上述2个方面瓶颈产生原因众多,要打破瓶颈, 需要协调政府、科研机构、医院、患者等参与方。文 章还特别提出以下4点建议:一是提高公众对临床 试验的认知和参与度;二是提高信息化建设,以提高 临床试验的效率;三是培养训练有素的临床试验研 究人员;四是提供稳定和足够的临床试验经费。
1.2 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2003年,时任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主任 Zerhouni 博士在 Science 杂志上发表论 述0,针对世界范围内生物医学研究的现状,广泛 地征求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总结出了最受关注最 有前景的3个研究主题,即科学发现的新路径研究 (new pathways to discovery )、面向未来的科研团队 (research team for the future)以及临床研究的重新整合(reengineering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enterprise)。
文中特别论述到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产生了诸多成 果,这些成果将很多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为可以治疗 的慢性疾病,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则必须对现有临床科 研体系进行改革,尤其要解决临床研究越来越难以开 展的问题。这一点是整个计划当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 的一点。该计划提出要促进各种研究相关人员的合 作,促进现有研究机构的整合,以及促进信息系统和数 据库的发展。以此为基础,NIH提出了著名的路线图 计划(roadmap),奠定了转化医学发展的基础。
1.3 临床和转化科学基金2006年,NIH主导开 展临床和转化科学基金项目(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s, CTSA),首批成立12家临床和 转化医学中心,至2012年全美成立了 60余家临床 和转化医学中心,这些中心通常紧密依托大学和医 学中心。NIH年均拨款5亿美元资助这些中心开展 转化医学研究H。
1.4 转化医学的3T模型针对医学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于2008年再次发表论文阐述如何加速基础科 研成果向临床的转化0 ,提出著名的“转化医学3T 模型”。概括起来3T分别指:T1,将基础科研的新 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的知识,包括新的筛查方法、新 药等;T2,将临床应用的知识转化为每位患者个体 化的诊疗方案,通俗的说,就是研究“如何在正确的 地点和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治疗应用于正确的患 者”;T3,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新的诊疗方案“呈递” (deliver)给患者。发现P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 死有效到真正服务于临床心肌梗死患者,中间隔了 漫长的25年,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讽剌了一些科 学家所认为的“只要我发表了论文,别人就会采 用”。T2和T3研究的进展可能可以避免下一个有 效的药物再次遭遇这种尴尬。
1.5 美国国家促进临床和转化科学发展中心的成 立及对传统转化医学的影响美国国家促进临床和 转化科学发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NCATS)成立于 2011 年,旨在 克服医药研发中的瓶颈问题,改进转化医学的研究 方法。2012年NCATS获得高达5亿7000万美元 的资助&]。成立之初,现任NIH院长Collins在Sci- 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 志 上 撰 文 提 出 NCATS 的成立的必要性和发展理念0。他指出医学研究 领域的传统三大问题仍然存在瓶颈:新药研发时间 长,平均从发明到批准临床应用大约需要13年时 间;费用昂贵,每种药物需要10亿美元;失败率高, 95%以上的候选药物以失败告终。新药、新诊断试验和新型医疗器材有其研究规 律般可以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上游阶段 是探索疾病机制和分子通路,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下游阶段是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 这部分主要由药物公司和医院进行研究,操作规程 比较成熟。目前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主要 原因在于中游阶段。所谓中游阶段,是指从上游研 究得出的分子通路中大量候选分子里,筛选出合适 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中游阶段筛选的准确 性决定了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与药物的研发成本。然 而不幸的是,筛选的方法在近几十年缺乏足够的改 进;针对这一缺失,NCATS应运而生。
随着NCATS的建立,CTSA将由NCATS直接管 理。CTSA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更加紧密地联合各个 临床和转化医学中心,倡导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临床 试验成本、加快新药研发;这种合作也有利于扩展转 化医学研究的领域,每家临床和转化医学中心便于 形成自身强项的研究领域08。
2012年6月,NCATS发布了产业先锋计划“探 索已知分子的治疗新用途(discovering new therapeutic uses for existing molecules) ”,旨在深入挖掘已知分
子的治疗用途B]。该项目力求调动NIH/NCATS、科 研人员和制药公司的资源和积极性;NCATS将 为6~8个子项目计划提供2000万美元的研究基 金;科研人员将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制药公司 将提供研究药物及相关实物资助。目前,已有包括 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在内的8家国际知名制药公 司参与该项目,58种药物将进入研究计划。
2我国转化医学发展现状与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从2009年起,我国陆续成立了一些转化医学中 心,如卫生部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阜阳转化医学研 究中心、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M。协和转 化医学中心成立于2010年,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级 转化医学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京协和医院,真正面向患者,充分调动中国医学科学 院各家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其主要国外合作 伙伴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转化医学中心已有20余家 (表1)。这些转化医学中心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区 域,大多依托临床医院、科研院所、医药企业,涉及的 研究领域涵盖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 病、肿瘤等多个方向。3博采众长,探索中国特色转化医学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上发展转化医学最早且相对最成熟的 是美国模式。其特点是由NIH主导推出了 “CTSA”, 在30多所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 60余家临床和转化 医学中心或临床和转化科学中心。NIH通过资金纽 带联系指导各中心的分工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以 NIH为核心、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体的转化医学研 究合作网络。这些转化医学中心发挥的作用,主要 是为临床医生主导的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提供特殊的 激励机制和环境。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复杂的疾病 谱,以及数量最多的医疗卫生人员,从而具备了开展 临床试验等转化医学研究的有利条件。但中国各地 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条块分割,特别是人员素质 参差不齐等不利条件,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转化医 学发展模式,就成了中国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国内推动转化医学发展主要是通过召开国际 会议、建设中心和合建实验室等方式。 各家中心的 资助渠道、课题选择、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和国 际合作渠道各有不同,缺乏统一协调。有些大学通 过中介牵线一所或多所美国大学,盲从拷贝其发展 模式建立中心。这种缺乏统筹和分工安排的局面, 可能产生多种问题,比如忽略基础研究、沟通不足和 低水平重复等。
为了更好发掘国内转化医学的潜力,探索出符 合国情的转化医学道路,有必要加强多层次、多角度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探索符 合国情的研究机制,培养研究队伍。
第一、培养人才。在目前阶段,国际合作模式的 核心应该以转化医学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为突破口。 培训一支能把握国际转化医学发展方向的研究队伍, 能为我国的转化医学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的 医学院和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与国际领先的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开展 创新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我国的高 年级临床医学生、科研型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和国 际化视野,创建国际化的转化医学研究人才网络。
第二、组建联合实验室。重大疾病的转化医学 研究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层次的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综合认 识,应组建跨机构、跨学科的协作团队进行转化医学 研究,综合各研究机构的强项,形成合力。此团队将 依托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内的 新技术、新发展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共同开展针对癌 症、糖尿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第三、通过高水平专家对话实现资源共享,创建 高端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通过定期举行国际 论坛,邀请国际上专业领域研究中领先的学者进行 讲座、讨论。通过交流,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 和接轨,紧握国际专业领域发展的潮流和动向。提 高我国研究机构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们认为,发展转化医学,将基础科研的新近研 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是转化医学的主 要目标。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在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协调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中央级医 学机构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导与资助的体制机 制。在此框架下,组织编写中国转化医学调研报告 和中国转化医学发展纲要;统筹规划转化医学中心 整体发展布局,各个转化医学中心突出各自优势学 科和研究领域,加强横向合作,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 费;建设由医学生物学家、工程学家、计算机专家和 临床专家等组成的学科交叉的团队;继续完善临床 试验的机制,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 国际合作,以临床医生为主培养高水平的转化医学 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