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初探
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CommunityOrientedMedicalEducation)是WHO推荐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1979年国外19所医学院校成立了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机构网络组织(NCOEIHS),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同本国或本地区的卫生服务需求结合起来,对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非常适宜的至1993年全世界已有228所医学院校实行了社区定向医学教育,我国西安医科大、九江医专等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1993年国家教委将中专普通医士改为社区医学专业,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其广度和深度是不够的,本文旨在借鉴国外经验,探讨中国定向型医学教育体系。以下是整理的中国社区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特点
人群和个体卫生保健需求来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医学教育制度由于不同国家和医学院校所在地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教学改革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改革的重点有所侧重,措施也不完全相同,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社区实践机会,尽量接触临床是其共同特点。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通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两种策略来实现的。
1.1培养目标: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不是培养专科医生,而是把学生放到社区中去,让学生有机会熟悉社区的卫生保健问题,学会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适应社区人群卫生保健的需要,其最终成为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
1.2课程设置:实行医学基础、临床和社会的综合学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以社区常见病和卫生问题为基础,重组课程内容,将解剖学组胚学重组为人体正常形态学;将生理学、生化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重组为人体机能学;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重组为病原生物学;将诊断学基础、口腔检查、眼检查、耳鼻喉检查、X线诊断、心电图、实验室检查重组为临床技能学;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临床科重组为社区常见病;将预防医学或卫生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重组为社会医学。重组后的课程将医学基础贯穿于临床课的全过程,临床课则突出全科医疗的特点,增加了与医学相关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份量。
1.3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病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摄取知识和自学能力,加强社区实践,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学习场所:以学校为依托,社区为基地,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社区卫生保健问题1.5教学效果:根据NCOEIHS十多年的试验和WHO卫生人力发展处的综合分析,表明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同传统医学教育的毕业生比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相同的,甚至有所提高在处理社区卫生保健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且60%以上的毕业生愿意到社区或农村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教育模式改善了本地区的卫生设施,卫生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解决社区特别是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是非常适宜的
2.我国实施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必要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合理,人民群众难以承受高费用的医疗专科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还未彻底解决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卫生工作面向基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作了不懈的努村,并有城市支援农村,把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调往农村的重大举措,但收效不大,人员返流城市的情况十分严重(81这固然与基层、农村社区生活环境艰苦、政策不配套有关,但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社区学非所用、用之不学亦为重要原因。
基层和农村社区需要的是集医疗、预防、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与之相适应的是全科医生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则与之不相适应,有严重的缺陷,如只注意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注意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社会医学;只注意培养医院内服务的能力,不重视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注意人的生物学属性,不考虑人的社会属性;只注意生理病理治疗,不注意心理治疗和群体预防。要使毕业生在社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而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但把医学教育的目标同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且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2.2可行性:①我国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影响,在农村形成了以行政乡、村,城市以街道居民委员会或企事业部门为单位的社区,这种在国家一体化领导下的社区,人口较固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更迫切,实施起来比其它国家更为有效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基层、农村的卫生工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③现在的社区有一批经过高、中等医学教育的业务骨干,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他们可以成为基地的带教老师,现在的县医院、中心卫生院是合适的教学基地④我国早在50年代,许多医学院校已在城乡社区建立了教学基地,70年代又有“社来社去”的办学历史,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毕竟是社区定向医学教育的先导;1989年以来西安医科大、首都医科大等率先进行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试点,其经验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上述的条件是具备的、可行的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体系的设想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社区对卫生服务需求不相同,国外的经验不一定全都适应中国的国情,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推行这种教学模式3.1我国有127.8万乡村医生,但平均每千人口仅有医生0.63人(9),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达到0.7个医师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且其素质亦待提高这支庞大的队伍不可能由国家举办的正规医学院校来培养,而只能选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青年,以县卫校为依托,以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为基地,进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和相关基础知识的证书培训,定位于村级医疗保健站,造就土生土长的,为农民自己服务的全科医生。
3.2中专社区医学专业要适当增加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内容的份量,突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疾病诊治内容,强化预防医学、健康促进及卫生管理的课程,适当减少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改革教学方法及授课计划,让学生尽早接触社区实践,逐渐向以社区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过渡
3.3高等医学院校应招收一定数量的社区定向型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毕业后定位于县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以指导、协调本社区的卫生保健工作,并为发展学科水平,进行科学研究,成为社区教学基地的带教老师3.4中高等医学教育协调发展就医学技术与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的社区适宜性而言,社区医学专科生优于中专生,中专生优于本科生。在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中,本科、专科、中专的适宜比例系数为0.3690.383Q377,因此,国家在宏观控制时,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应以专科、中专为重点,扩大招生规模,以适应社区对卫生人卫的需求而本科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师资和业务骨干为主,以免浪费卫生资源
4.结语
尽管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模式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其显示出的优越性越来越为国际医学界所重视,实行社区定向医学教育的院校不断增加建立符合国情的高中、初等社区定向医学教育体系,对改善基层,特别是农村缺医少药面貌,提高社区卫生人才的质量,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无疑是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谭绍珍\南宁市卫生学校
下一篇: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