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8 09:49

  在目前国内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现状下,中医院校的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中医学本科专业的就业问题具有专业的特殊性和关系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对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届、2011届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观念调研(两届生源均为浙江省内生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确立受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


  (一)社会传统观念对就业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妨碍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包括家庭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的固有传统观念。折射出当代中国大学毕业生以及毕业生家长择业的三个基本就业期望:第一,不希望从事体力劳动;第二,从事专业对口行业;第三,希望能获得髙收入。其中第一个期望值最髙。若三个要求均达不到预期,则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归零。在此观念影响之下,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主要面向中医医院,而不愿因为个人生计或是用人需求较少放弃所学专业。


  社会中充斥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很多学生家长以此作为学生求学的目标,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无法端正,就业问题必然凸显。笔者也发现,传统观念正主导着当今中国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并合乎逻辑地将基层岗位排除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之外。


  (二)中医发展对就业观念的影响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五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是文化瑰宝,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体系,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认同度。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日渐萎缩衰落。国内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医存废”问题,中西医之争也愈演愈烈。实际上中医的发展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管从中医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中医医院的数量中,都可见一斑。


  从地方医院的角度而言,一些中医医院不乏打着发展中医的旗号去拓展西医业务。医院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导致中医科的医生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现状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引导时又不得不去正视,因此,对于中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巩固中医思想,投身到中医药事业中去,是存在较大影响的。由此导致目前中医学本科专业新生人学后有转专业的思想以及通过考研选择考取西医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巩固专业思想不利。


  (三)社会需求对就业观念的影响


  1.社会对人才需求量随着大学毕业生总量的上升而日益缩小,近几年对于中医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来说更是如此。但中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相对却没有明显地减少,甚至连一些非中医学院校也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学生,这些更加重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加之我国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大量失业工种和失业单位缩编带来的人员分流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及长期以来录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性别差异对待、地方生源优先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2.关于人学批次影响就业的问题。近几年医院用人出现不招民办本科高校学生(所谓的“第三批次”入学的毕业生)的现象,这对第三批次入学的中医学民办本科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


  3.对于学历层次的需求。目前由于省级、中心城市的大医院,中医科室的医务人员基本饱和,新进人员的准入门槛也比较高。研究生学历的中医学专业学生求职失败后转而把目光转向基层医疗岗位,基层医疗单位则随之提高用人学历层次要求,就使得原本面向本科生的就业岗位再次压缩。但面对这一现状,本科生却不愿降低相应的就业预期值到基层以及地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供职。由于本身学历的差异,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大为削弱,对于其端正就业观念更加不利。


  社会需求问题导致很多原本希望毕业当年就业的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不得不转为继续复习一年后考研继续 深造或者报考公务员等岗位,社会需求面前不得不重新修正个人的就业观念,但却要付出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本。

blob.png

  (四)个人因素对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普遍对于基础岗位就业缺乏积极的内心认同。尤其对于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在五年专业学习后踌踏满志,希望能够在较高层次的医院发挥自己的才能,就业心理预期相对较高,并没有完全合理定位以及接轨社会需求现状。即使在基础岗位就业,大多是形势所迫。“先就业,再择业”的实质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将之当成人生的历练。并没有认识到应该沉下心来锻炼自己,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在长期的从医经历中“悟”出中医的精髓。


  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判断,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的学生占76.3%;6.1%的学生认为形势正常,可以接受;13.4%的学生认为形势比较严峻,但就业容易,问题不难解决;2%的学生则对就业形势不了解。学生的个人认识方面,在普遍取得就业形势严峻的共识后还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比较自信,认为凭借自身能力能够谋求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存在过分悲观的想法,以“毕业即失业”为口头禅,并着手改行或者放弃就业,情绪较为低落,就业积极性不高。


  在面对就业出路问题上,其中有61.3%的选择先考研,考研失败再选择就业,当然考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36.2%的毕业生有直接就业意向2.5%的毕业生选择改行或者创业。


  在就业岗位选择问题上,医疗卫生单位则是首选,占了87.6%的比例,可见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对于就业观念的形成还是产生比较大的影响;10.3%。的比例选择到医药相关企业或者公务员单位;2.1%的比例选择从事医药无关行业(不含公务员岗位)。


  在就业地区选择问题上,51.6%的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工作,就业严峻的趋势让很大比例的毕业生下调就业心理预期,这是笔者希望看到的好现象。


  在择业选择上,毕业生心态较趋于理性。其中,75.3%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16.3%的学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但仍然有8.4%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会以父母意见为参考。


  可见大学生就业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对于中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培养正确的择业价值观,进而理性地展开就业行为,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关键所在。


  二、分析与对策


  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就业心理、就业指导等基础上,结合社会传统、需求压力以及个人主观意愿而形成,针对这些存在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策先行,切实贯彻落实中医发展


    国务院于2009年5月发布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契机。除此之外,仍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舆论氛围,不要让“学而优则仕”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在政策上引导中医学本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并切实落实基层医疗单位就业的待遇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才能让就业观令得刹有效改善。


    (二)面向社会需求,推进中医院校的自身改革


    根据目前社会的需求现状,推进中医院校的自身改革,从源头影响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


  从招生角度而言,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规模。做到与社会对于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相适应,加强与就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每年在招生工作展开之前对需求量进行一定的调研与统计,力争达到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笔者认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招生规模调整的研判工作需要前置,中医学本科专业的毕业周期为五年,在当年所作得调研统计数据,并以此依据为基础对五年后的就业需求作一个预判,进而来调整招生规模。否则时间周期太长就业需求会逐年变化,就失去了硏判的时效性,推进中医学教学的变革,提高中医学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开展中医创新教育模式,要做到教学相长。中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基础上的,博大精深。中医学教学更是任重道远,探究教学新模式,让中医学教学回归传统,以创新“师带徒”模式来推进中医学教学,笔者觉得值得一试。


  (三)加强全方位就业指导,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


    中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确立清晰、合理的就业定位,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是目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笔者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应从大学入学开始,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明确与专业相关的就业范围,树立全程化职业规划理念。其次,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和宣传——指导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是指导学生就业的关键。根据需求指导学生不断调整就业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第三,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技能方面鼓励中医院校积极利用模拟招聘会、地方卫生局考试政策讲座、就业技巧教学、礼仪着装培训等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实残能力方面通过提供医疗单位小学期见习、暑期医疗三下乡、临床实习等方式加强社会实践能力,让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良好就业观念。


  第四导毕业生强化正确的就业预期。就业预期是就业观念的主要因素,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自我定位。就业期望值的大小也影响着就业成功率的高低。这就要求中医院校以就业需求为落脚点,有效地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供职,降低“非大中型医院不进”的较高就业预期,端正良好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抓住就业机会,早做准备,进而泛就业观念步入良性轨道。


  观念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中医院校只有从需求出发调整招生规模,推进中医学教学水平改革,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实践,及时调整错误的心理定位并改变陈旧的社会观念,呼唤起学生的职业理想,从而转化为提升中医学本科专业理论水平及中医临床技能的内在动力,树立合理正确的自我定位,从而为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打下基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根本改善,才能够推进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就业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不断地为国家中医药事业输送高质量中医人才。


  作者:陈昱宁(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上一篇:中医学认知方法探析

下一篇:中医学整体观的教学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