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模式改进的思考
在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的教学中,一些因素制约着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由于西医院校培养目标与中医院校不同,中医学教学授课内容过多而学时有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理解掌握过多的内容。(2)临床见习示教机会较少,造成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3)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中医词汇表达晦涩,基本理论抽象深奥,对没有学习过古汉语的西医学生来说难度大。(4)学习过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等知识的西医学生,对中医学关于五脏六腑及生理、病理等相关概念极易混淆。(6)多采用传统“灌注式”教学模式的中医学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积极深化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质量,仍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的途径。
1 PBL模式
以一个实际的临床问题为起点,带出一系列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辨证论治方面的问题。学生需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共享査到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巩固了中医药的相关知识。例如,高热咳嗽大便不通的患者,病位在肺,通过通腑取得热退咳减的疗效,这是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一些学生查到组织胚胎学起源证实两者在起源上确实有密切渊源,在赞叹中医理论超越时空的莫测(2000年前的古人如何得知)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和探究中医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PBL模式中,问题的提出相当重要,即提出的问题要具备代表性和启发性,能突出重点和明晰中医概念
2 TBL教学模式
TBL(Team Based Learning,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教学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讲授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是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TBL教学方法:将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讨论(两周前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每组各得到1份试题和ABCDE5个选项牌。在经过1节课的紧张、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各个胸有成竹,准备迎接来自各组的“挑战”。第2节课上课不久,老师开始对问题进行逐一提问,各小组举牌示意自己的选项并派1位代表陈述理由,持有异议的其它小组可以通过采取相互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同学们之间展开了讨论、交流、老师对同学们仍然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了互动,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师也从中受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中山大学医学院尝试性进行了《生理学》课程TBL教学,发现了TBL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督促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TBL教学是传统讲授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的重要补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遂步推广。
中医学教学应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TBL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特点、优点、应用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早临床、早实践的教学模式
中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临床中体会到中医药的疗效,才会对中医学有兴趣,只有在临床接触问题,才会逐渐学会应用中医药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早接触临床应该认真地安排,将教学内容和临床见习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如果见习只是让学生定时定点到门诊去看看,没有引导和任何讲解,效果并不好。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理论课4周后,就安排学生见习,见习带教老师熟悉前面的讲课内容。例如,讲到八纲辨证时,学生见习时就会安排典型的感冒患者给他们看,让学生深刻体会表证和里证的区别。讲到脏腑相互关系时,则选择心脾两虚型失眠病人讲述,给予归脾丸治疗,并让下周见习时观察复诊时的疗效。重视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有助于提高中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牢记的是,中医学的教学中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单纯感受见习体会临床看病的教学内容,没有问题导向见习,成效将很差。因此,临床见习不只是看看病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同步临床实践内容的精心准备很重要。
4重视科研实践来提高教学的实施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让部分学生接触科研,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让他们直接体验从问题和假说的提出,到通过各种研究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校还有专门的学生科研鼓励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活动。例如,湿证患者相关免疫功能研究课题,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人才的培养。
5注重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中医学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即“以大观小”的宏观整体思维,重视生命过程中“象”的变化,中医学在认识疾病时,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病理生理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动态的、整体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采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探索疾病的病机变化。中医学以其独特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神奇”的疗效,解决了许多临床疑难问题。取得临床疗效得益于正确的思维方式。
虽然中西医学都以人体作为客观研究对象,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认识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认识到的层面就有差别,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差别。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西医学思维方法差异带来的中医学教学问题,需在教学中注意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并遵循中医哲学思维方法,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比较联系中,逐渐从以微观入手转变为以宏观入手,并探索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共同点、交叉点,把中医的整体观、动态观和现代医学的微观生理病理、实验相结合,一方面可让学生更充分和更客观理解中医理论,另一方面又可使中医学整体的动态的认识方法对西医学的认识有所启迪。
6编写适合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与中医院校的中医教材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深度上都应有很大区别,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西医学取得的成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阐释中医药学的经验真知和理论精华,编著适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特点的教材。尊重学科发展的现状,纠正教材内容陈旧、与临床脱节、偏离本源等问题,把中医学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和中医思维模式融入教材中,使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启发性更加突出,体现中医学学科“病证结合的主体思维”。
在教材中,编纂出可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范本和部分音像制品与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7将导师制引入到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
如条件许可,可在中医学开始时按1:5-1:10的比例配置导师直至课程结束,强化中医文化的教育和中医学特有的宏观整体思维的训练,使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体现出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通过对中医学的教学模式和相关内容的改革,提高了老师的教授能力,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作者:董霄,张诗军(通讯作者〉,陈泽雄,林佑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上一篇:中医学板块式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