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学是整体功能态医学

发布时间:2016-09-23 09:43

  人体整体功能态是在生理、病理环境等条件下广泛存在的整体反应形式。整体功能态具有复杂性、整体性、阶段性和可调节性。中医学是从整体功能态来认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本质上是一种整体功能态医学。


  1人体的整体功能态


  人体是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也就是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构成。这些人体内部结构都有各自的相应独立功能,但也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内部网络彼此相互联系着的,无论健康与否,都使人体处于某种整体功能态中。也就是说,人体在微观上有不同层次结构部分的相应功能,在宏观上又有一种整体的功能反应。宏观上的,即人体的系统质(系统的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微观上的,即人体的要素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部分的属性、功能、行为)。需注意的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人体正是在不同层次结构的不同功能组合的基础上,而具有整体的“人”的功能。


  正常人体在生物学上首先要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正常,使人体处于一种整体正常功能态。而这种正常功能态在不同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就是中医学讲的体质差异。虽同为人体的整体正常功能态,但不同体质决定了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及发病后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的,也就是决定了人体在相同或不同疾病的状态下,表现出的人体整体异常功能态是有差异的。


  患病以后,人的整体功能表现为异常态。这种异常态的基础是各层次脏器结构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调节网络功能失调,现代医学注重从这种结构的还原分析来寻求针对病因病理的对抗性治疗手段。人是由“活”的耗散结构组成的,结构功能的异常会导致整体的“人”功能异常态。中医学就是着眼于这种整体功能层次进行辨析的。中医学给人的整体功能异常态赋予“证”的含义,以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要素来进行区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病位和病性。中医学在长期生产实践和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按照常规的东西南北中和上中下来划分功能病位,蕴育出“五脏”、“五脏系”、“三焦”等理论。中医学运用“阴阳”理论来区分人体整体功能态的性质,如“寒热虚实”等,这本质上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现象本质论是内在统一的。

blob.png

  2方药的整体效应性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生长过程中吸取了日月雨露等大自然的精华,实际上也存在一种整体功能态,只是在制成药材后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偏性”,这种偏性是对整个药材的整体取性。每一味中药,实际都是一个“微方”,是由若干有效成分组成的。在这个“微方”当中,包含着各有效成分的性能一要素质,包含着各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含着只存在于整体水平的性能一系统质。中医学把这种系统质用“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来进行描述,这也是在长期生产实践和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各单味中药的药性,只存在于药的整体水平,不能分解归结为其有效成分的性能或有效成分性能的累加和;方剂的性能,也只存在于方的整体水平,不能归结为方内各药的性能或方内各药性能的累加和。也就是说,中医学认为,方和药都应取其整体效应性来应用。这种整体效应性是和人体整体功能态是同一个层次的认识,可以在这个层次上运用方药来恢复人体的平衡态。


  3整体功能态医学与结构还原医学的关系


  二者对人体认识的角度不同,一是从功能层次,一是从结构层次。采用的治疗理必不同,一是运用中药的整体偏性来调理、纠正人体整体功能异常态,一是用确切的药理认识来进行结构的病因病理对抗性治疗。对于病因病理明确且因素单一的疾病,如果有特效药物或其他特效手段,则是结构还原医学的优势。然而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结构的病因病理因素往往是多元且难以明确的,仅从结构层次来寻找治疗手段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如果借助整体功能态医学来认识和处理,则疗效会大大提高,甚至治愈。当然,在结构还原医学的优势领域,整体功能态医学也常有一些有效治疗手段。


  虽从不同层次来认识疾病,但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内在统一性的。各层次结构的形态和功能得到恢复以后,整体的功能异常态也会随着逐步改善和恢复;整体功能异常态的恢复也会逐步带来结构病因病理的改善和恢复。二者的内在互通是有物质基础的,如何找到这个物质基础,以及如何让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治疗互补,共同发挥或者取得更佳的治疗效应,这是中西医结合的任务。需指出的是,中西医结合远不是仅仅将方药的整体效应(偏性)用药理来明确。应该保持中医学的整体功能态医学基本原则。


  作者:胡志希、邹怡/湖南中医药大学〔410007〕


  


上一篇:综合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医学对口齿疾病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