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食疗养生溯源及应遵循的原则作用方法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05 19:16


  第1篇:食疗养生的好处与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


  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养生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原理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因而性“中”。这是中华原创医学选择食品最主要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以实验动物“检验”的客观基础上。


  在这个标准里,食品和药品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食品中略略离开“中”时就会偏凉(例如绿豆)或偏温(例如豆豉)。如果偏离“中”较远时,就是“寒”与“热”。如果更远离“中”的就是“药”了,这就是凉药或者热药的来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得了热病应该用凉药,如果热得不那么厉害,就不一定要药了,用性偏凉食品(例如前述的绿豆)调节就可以了;反之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疗养生”了。药食同源:定性与定量食疗养生和药膳并非同一概念。前者使用食品进行调理,而后者则是将通常归入“药”范围的变成可口的食品。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是药,但又是美味佳肴。对于身体虚羸,冬天手脚常冰凉者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首选了。


  如果是极寒或者极热者,就叫做“毒”了。比如同是豆类的“巴豆”,普通人只要误食一粒就会一泻如水,因为它性极热,常用以治疗极寒的病人。所以《黄帝内经》说治病是“聚毒药以攻之”,而不是说“聚药以攻之”。因此,无论食品、药物甚至毒药都是同源的,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将偏离正常状态的自组织能力恢复到常态。


  西方医学则不然。凡药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则不准说疗效,至于“毒”就更加另类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医是“以人为本”的标准,而不是以实验动物为“本”的标准。如果以通常西医动物模型去检测“巴豆”的毒性,结果相反,实验鼠吃下“巴豆”不仅不泻肚,而且会越来越发福,所以“以鼠为本”的所谓“客观”的标准,并非万全。


  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目标不同:西医治人的病,而中医是治得了病之人,各有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本来两种体系可以互补,可以互相尊重,然而今日之医学,西医价值评估体系“在朝”,中医“在野”,“药食同源”这一宝贵财富因此被质疑、被摒弃以至于被误用。比如一度十分流行的“绿豆能治糖尿病”的说法。糖尿病由于患者众多以及现代医学认定的“终身服药性”而使社会备受困扰,因此该说甫一出现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最后因漏洞百出而引出一场有关食疗养生的“信任危机”和“养生危机”。该学说的一个非常矛盾之处就是糖尿病的标准是由西医定位的,比如根据血糖的水平等,绿豆作为食疗养生方法是从中医的看法去解决西医定位的病,这本身是不科学的,并且丧失了中医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单从指标来讲绿豆肯定不如西医的降糖药管用。这两者是不同体系的,不在一条线上,因此该说法就出现了漏洞,不能自圆其说。这个学术上的漏洞被放大以后,实际上对食疗养生或者整个中医界来说是一件好事:在这个问题上的欠缺不是某一个人的欠缺,是包括整个中医界都有欠缺,“养生危机”也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根源在于整个中医界丧失了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一课要补上,否则“养生危机”会持续下去,整个中医体系也将瓦解。


  传统食疗


  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有


  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


  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近年来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資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l2.6%和6.8%,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都分别上升了20%以上。这种局面的出现跟洋快餐泛滥等问题有关。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类比例非常高,这种“吃肉才有营养”的错误导向是造成饮食结构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实际上,在一些国人热衷于饮食西化的时候,以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却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美国参议院史无前例地召开了有关膳食营养的听证会,听取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中国6年的合作膳食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有四大优势。第一是主副食分明,传统膳食非常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第二是关注新鲜蔬菜的健康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新鲜蔬菜来源广泛,食用量大。“食不可无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饮食的金科玉律。中国居民每个人一天大约要吃500克新鲜蔬菜,德国只有80克,英国是83克,荷兰大约100克,美国l02克~103克,法国120克。第三是强调“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原则。第四,我们的传统膳食坚持了低温烹饪的方法,如主食馒头、米饭、面条、饺子、粥等烹制都在水环境中进行,采用1000C左右的温度加热,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也是短时间完成,这种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满足了菜肴表面杀菌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


  食疗养生的优点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养生”,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一、食疗养生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养生治病呢?当然,食疗养生是最好的偏方,食疗养生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养生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养生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作者:黎颖

  第2篇:红楼食疗养生:秦可卿枣泥山药调食欲


  《红楼梦》第十回秦氏可卿生病,王熙凤去看望。秦氏说道:“好不好,春天就知道了。如今现过了冬至,又没怎么样,或者好的了也未可知。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吃了两块,倒象克化的动似的。”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秦可卿“懒怠吃东西”,病已过百日,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为何吃了枣泥山药糕能“克化的动”呢?这枣泥山药糕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养生之道


  山药,又叫薯芋、薯药、玉延等,吃起来黏糯绵软,口感香甜。山药在我国食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被视为老幼兼宜、物美价廉的食疗佳品。朱熹赞美山药色似玉,香似花,甜似蜜,味似羊羹。陸游也在诗中夸赞食用山药味道甜美,连酒宴的“八珍”也不愿再吃了。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山药搭配红枣可以健脾养胃,可强化脾胃功能,因此,秦可卿吃后感觉“象克化的动似的”。


  红枣性温味甘,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驱寒暖胃。红枣是天然的美容食品,可促进气血生化循环和抗衰老。


  营养分析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镁、钾、钠、氯等。山药中含的抗性淀粉被认为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


  抗性淀粉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促进胆汁分泌与循环,因而可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山药中含的抗消化淀粉还能减少脂质吸收与脂肪酸合成,有效降低血中及肝脏内脂质含量,预防脂肪肝形成。抗性淀粉所产生的热量只有糖类的一半。可用于控制食欲及巨量营养素的平衡,进而达到体重的控制。抗性淀粉还具有防治糖尿病的功能,血糖生成指数和胰岛素反应较低,尤其对2型糖尿病病人,可延缓餐后血糖升高,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


  抗性淀粉不被消化,进入结肠,作为结肠菌群的营养源,可促进结肠健康,减少胺类致癌物的产生。抑制肿瘤细胞,减少肠黏膜细胞的增生,进而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


  山药特殊的黏性成分,对中老年男性易患的前列腺增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山药中的黏性成分是由黏蛋白这种糖分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构成的。黏蛋白具有激活雄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山药是患有前列腺增生男士的美食佳选。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竟高达葡萄、苹果的70~80倍,芦丁(维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这两种维生素对防癌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中医点评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具有除寒热邪气、长志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健脾胃、长肌肉、止泄痢、化痰涎等多种功效。


  古籍《医学入门·本草》记载,山药可“补肺津,润皮毛干燥。久服益颜色,长肌肉。”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大凡肾亏遗精,妇女白带多、小便频数等证,皆可服之;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之证。


  山药性温,是冬季很好的温补食物。山药最富营养的成分存在于它的黏液中,所含的半纤维素,吸水后能膨胀80~100倍,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控制进食欲望,可放心地食用而不易发胖;山药中还含有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且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多余脂肪。山药捣敷外用,可调理面色萎黄,皮毛干燥等问题。山药单用,效果较弱,可配以枸杞、丹皮,有祛斑之效。


  需要提醒的是,山药中的淀粉含量较高,大便干燥、便秘者最好少吃。此外,山药是偏补的药,甘平且偏热,因此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也要慎食。山药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拌、炝、炒,又可以炖、焖、烤,是营养配餐、食疗的上好原料。如果喜欢长期食用山药,还是煮粥为好,既简单易做,又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


  在中药学里,红枣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7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平时多吃红枣、黄芪、枸杞,能提升身体的元气,增强免疫功能。


  女性躁郁症、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做成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红枣常被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养生食谱


  枣泥山药糕:山药500克,红枣250克,蜜枣250克。将红枣洗净去核和蜜枣一同上锅蒸烂,取出过细箩备用。将锅烧热并放入香油,把过好箩的枣加入白糖一同煸炒,炒至枣泥不沾手且出香味时出锅,加放少许桂花即成枣泥,冷却后备用。山药洗净蒸熟后去皮,过细箩,用消毒过的布反复揉搓,使之成为细腻的山药面团。取一块山药面团包入适量的枣泥后收口,放入消毒过的模具内,磕出后放入餐盘中即可。


  作者:杨璞

  第3篇:白领女性贫血的食疗养生


  30多岁的靳丽,最近总是心情烦躁,伴有头昏、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而且皮肤干燥,没有弹性,还很怕冷。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家人很担心,就催她到医院做个检查。经医生诊断,原来她已经患上了贫血。贫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但因初发时症状较轻,常易被人忽视。贫血的实质是红细胞和血红素降低,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鲜氧气送到全身,把废气送到体外,另外还有辅助免疫功能。


  贫血的科学常识


  贫血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营养性缺乏症。女性天生有生理上的“磨难”——月经、怀孕、生育、哺乳,加上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这些都会造成耗血与失血。如果耗血与失血过多或是补血不足,都极易引起贫血。因此,贫血女性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及特别需要关照的人群。


  根据发病原因,医学上将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而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缺铁性贫血”中,女性的发病率高达66.27%。


  人体红细胞具有较强的携氧功能。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输送是靠血液的运行来实现的。人一旦贫血,体内血红蛋白减少,血液输氧能力就降低,造成组织缺氧,使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来维持生命的代谢活动。贫血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靳丽女士出现的头昏、乏力、皮肤干燥,还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严重时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发生心功能衰竭。


  青春期女子贫血,会导致月经稀少,颜色浅淡;孕妇贫血,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迟缓;产妇贫血,乳汁稀少,婴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


  贫血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不容忽视,只要有轻微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人体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男性如此,女性更是如此。中医认为:血是一种赤色液体物质,按一定规律,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于经脉之中。


  岳英今年正好30岁,两年前生了一个胖娃娃。在育龄前月经量很多,更严重的是,生育时失血过多,原本判断有生命危险的,后经全力抢救,医生们硬是把她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但是,从此身体越来越虚弱,尤其到了夏天,只要一干活就出汗,晚上睡觉也出虚汗,皮肤越来越干燥,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不得已来就诊。


  贫血常见病因


  一年四季,气候多变,有的人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食欲不振、饮食失调,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营养缺失性贫血;有的人易受工作压力的困扰,使贫血问题更加严重。人若是贫血,轻则出现乏力、头晕等多种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据研究,目前的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下面几个原因引起的:


  饮食失调。由于气候变化与生理特征,部分人会食欲不佳,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菜肴,时间长了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致缺铁。另外,过冷或过热也会影响人的消化液分泌,导致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减少而引发贫血。


  慢性失血。主要是因为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有时也会因身体某部位出现问题,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导致血液中铁的不断丧失引发贫血。


  铁的需要量增加。主要针对孕产妇而言。由于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平均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的铁,以供给胎儿或婴儿。孕妇由于恶心、呕吐,进食减少,缺铁性贫血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平均每4个孕妇中就有一个患缺铁性贫血。孕妇贫血不仅不利于正常分娩,也增加了产褥期感染率。此外,孕妇贫血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不良,甚至早产。


  白领女性贫血的食疗养生


  在女性白领阶层中,普遍存在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多以脑力劳动为主,平时缺少锻炼,中午在单位经常吃快餐,晚上回家又身心疲惫懒得做,去餐馆太昂贵且又不合胃口等问题。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脂肪摄入过多而蔬菜吃得太少,或者是素食吃得太多而荤菜吃得太少,严重打破生理平衡,导致贫血。下面提供了几款女性养血的药膳:


  仙人粥:首乌、枸杞各20g,粳米60g,红枣15枚,红糖适量煮粥,均有养血功效。党参煲红枣:每次用党参15g,红枣15枚,煎汤代茶饮。


  麦芽糖煲红枣:每次用麦芽糖60g,红枣20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


  杞子红枣煲鸡蛋:每次用枸杞20g,红枣8枚,鸡蛋煮熟后剥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猪肝粥:猪肝(其它动物肝脏也可)100g~150g,粳米100g。先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一同入锅,加水1000g及葱、姜、油、盐各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剂,分数次食用。


  莲子桂圆汤:莲子、桂圆肉各30g,红枣20g,冰糖适量。将莲子泡发后去皮并洗净,与洗净的桂圆肉、红枣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至莲子酥烂,加冰糖调味。睡前饮汤吃莲子、红枣、桂圆肉,每周服用1~2次。此方具有补心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贫血乏力、神经衰弱、心悸、健忘、睡眠不安等。


  知识小链接


  饮食补铁的三大误区


  荤菜不利于健康。部分女性受媒体广告的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不吃或少吃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牛奶鸡蛋够营养。牛奶的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只有10%。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牛奶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


  蔬菜水果不能补铁。在许多人的眼里,会存在这样的误区,即认为蔬菜与水果对补铁没有什么好处。其实,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铁的吸收。


  作者:钱振兴

  第4篇:荨麻疹的辨证施治与养生食疗


  患者霍女士,43岁。每到春季,霍女士周身皮肤即突泛红白相间、大小不等之风团疹块,此起彼伏,瘙痒不止,夜间更甚,受风加剧,入夏则渐消。舌边淡,有淤点,苔黄厚腻,脉弦缓。医生诊断其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以风团为主要表现的多数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它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透出,造成皮肤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临床特点为风团迅速发生与消退,伴有剧烈的瘙痒,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发生于咽喉部者,可引起喉头水肿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于病程与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感受风邪关系密切。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不可独伤人,而又易与寒或热相搏,客于肌肤,则起风疹。素体虚弱,或因病致气血不足,血虚则可生风,或风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肤而发疹;内伤七情,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肝肾失养,生风化燥,阻于肌肤,亦可发疹;禀赋不足,不耐膏粱发性之物,导致胃肠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亦可致病。本病属中医的“风疹”、“瘾疹”范畴,可分为气血双亏型与风盛血淤型。


  气血双亏型:皮疹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则加重,逸则缓解,伴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头晕失眠,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淡胖,脉细弱。治则:调补气血,祛风止痒。


  风盛血淤型:皮疹反复发作,疹色暗红,或隐或现,以下肢为多见,入夜尤甚。舌多紫暗,或有淤斑,苔薄黄,脉沉迟或沉弦。治则:祛风活血。


  本病与体质过敏有关,诱发因素很多,如动物蛋白性食物、药物、花粉、动物皮毛、粉尘、真菌孢子、螨虫感染,某些化学物质、物理性刺激、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等,均可作用于肌体而诱发本病。荨麻疹患者应食用清热、凉血、解毒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和海腥食物,这些食物易使病情恶化或反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树立信心,保持心理平衡,切勿着急上火烦躁,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可加速本病的康复。


  食疗方法


  姜醋木瓜汤


  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10克。三味共放砂锅中煎煮,待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分早晚两次吃完。每日一剂,连服7剂?10剂。适用于风寒外袭引起的荨麻疹。


  冬瓜菊花赤芍汤


  冬瓜皮(经霜)20克,黄菊花15克,赤芍12克,蜂蜜少许。上料加水煎当茶喝。每日一剂,连服10天?15天,适用于风热引起的荨麻疹。


  芪术防风小麦红枣汤


  生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浮小麦20克,红枣20克。五味煎汤服,吃红枣、小麦。每日1剂,连服10剂?15剂。适用于卫阳不固引起的荨麻疹。


  三黑汤


  黑芝麻10克,黑枣10克,黑豆30克,三味同煮服食。每天1剂,常服食。适用于荨麻疹者。


  枸杞子乌蛇粥


  枸杞子20克,玫瑰花5克,桃仁10克,乌蛇20克,大米60克。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大米煮粥。每日1剂,连服10天?15天。适用于荨麻疹者。


  茯苓木瓜汤


  土茯苓40克,木瓜20克,米醋适量。将所有用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共煎汤即成。适用于荨麻疹者。


  作者:杨元德

  第5篇:调治脂肪肝养生食疗两不误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的常见临床现象。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甘油三脂堆积所致,其中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可高达肝重的40%~50%。本病多见于肥胖、大量饮酒及其他疾病患者。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中心,它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过程保持着动态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失调,使甘油三脂合成增多,氧化、转化和分泌减少,甘油三脂在肝内积聚便会出现脂肪肝。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常食过饱,或喜香甜厚味,或恣饮酒浆,使胃伤脾损,运化失常,湿热中阻,肝失条达;或因恼怒常作,恼怒伤肝,肝气失畅,郁久化淤,则胁痛积成。另有脾肾素虚,脾虚失运,痰湿聚生,气机失畅;或肾虚肝失所养,则气痰交阻,久而痰淤内结,使痛胀积聚。祖国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素问·大奇论篇》有“肝壅,两胁满”的描述。《灵枢·邪客》则有“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胁”的记载。这说明本病以胁痛为主症,且因痰积淤血气滞所致。因此,本病属中医“胁痛”、“肝壅”等范畴。


  症状与诊断


  轻度脂肪肝患者可无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少数病人可伴有轻度黄疸,严重情况下可有蜘蛛痣、月经过多、闭经、睾丸萎缩、阳痿等。体征检查可有肝区压痛、反跳痛或可触及肿大的肝脏。病史中有明确引起脂肪肝的原因,特别是肥胖、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一般根据病因、肝肿大、高脂血症和超声波检查呈衰减波即可确认。


  自家养生法


  1.脂肪肝患者必须限制动物性油脂的摄入,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可以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及恢复,防治贫血、浮肿及腹水的发生。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豆类等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2.必须戒烟戒酒,同时补充微量元素。


  3.应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运动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的运动往往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不习惯运动的人,可采用一些自我保健方法,如在肝区进行自我按摩,指压中脘、三阴交,艾灸足三里,或者练习保健气功,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对于本病的康复都十分有益。


  5.患者应注意调养情志。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泻,其中情志对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调养心神,舒畅情志等可保持人的心理平衡,从而减缓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身体早日康复。


  食疗粥方


  参芪薏米粥:党参、生芪、杏仁、厚朴、茯苓各10克,薏米150克,白糖适量。上述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后,再加薏米煮粥,最后加糖。每日1剂,两周为1疗程,连服3疗程。


  茵陈栀子粥:茵陈30克,大黄、山栀子、甘草各10克,小米150克,白糖适量。将药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煮至粥熟时,调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两周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丹杞二白粥:丹参、枸杞子、白术、白芍各10克,大米150克,蜂蜜适量。将中药加水放锅中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适量。每日1剂,两周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二金首乌粥:郁金、鸡内金、何首乌各10克,大米150克,蜂蜜适量。将中药加水放锅中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成粥,待熟时,调入蜂蜜适量。每日1剂,两周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作者:杨元德

  第6篇:中医养生食疗溯源及应遵循的原则探析


  中医养生食疗立足于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以及无机盐。由于食材的复杂多样,加之各种食材中所包含的营养元素有所不同,不少人在进食时鲜少考虑到其中的营养搭配问题。中医养生食疗主张饮食应遵循基本的营养均衡原则,不宜偏嗜,食疗养生效果应从多种食材搭配中摄取。此外,形成一定的饮食节制也是极为重要的。营养价值再高的事物也应有节制摄取,否则当饮食数量超过身体负荷之时也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破坏,影响身体健康。可见,关于养生食疗溯源及基本原则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1中医养生食疗的发展渊源


  我国的中医养生食疗历史久远,关于食疗溯源说法不一,早在商朝期间宰相伊尹所著的《汤液经》就已经主张通过食物烹饪的方法来达到特定的疗疾效果。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在事物寻找中偶然发现了事物的特定药性,甚至这种药性远远胜过药品的疗效,于是中医食疗得以传播。我国西周时期就已设置食官,来专门负责食物的营养与药用搭配。直至汉唐时期,养生食疗的发展更为鼎盛,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食疗理论系统。古代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就对各种食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一一阐述,将中医养生医疗的思想广泛传播。唐代医尊孙思邈对养生食疗进行了彻底研究,将食疗实践推向历史发展高潮。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某些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凸显“以食为养”的食疗理念,中医食疗体系更加完善。


  当今社会中,中医养生食疗也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养生保健手段之一。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提出了“用之对症,病自渐愈”食疗主张。科学合理的食疗养生习惯,不仅能够实现饮食的均衡搭配,对于抗老延衰、延年益寿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此外,养生食疗也应遵循四时阴阳变化,从人体基本生理调节的角度提高人体机能的适应性。又或是在四季变化或是晴雨交替之时,中医养生食疗要从慢性病预防和以气护胃的角度体现食疗养生的药用效果。比如上火症状就是气候变化和饮食失调时容易产生的问题,胃疼、咳嗽、失眠等状况频频出现,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食疗养生的途径来达到特定的医疗效用。出现轻微干咳症状时我们可食用糯米百合杏粥,这是由于百合为心肺清补佳品,对养阴润肺、止咳平喘效果显著;女性面色黯哑晦暗可经常食用西红柿银耳羹,这主要是因为银耳对于生津养阴和润肺健脑有着绝佳疗效;痰火出现时食用蜂蜜雪梨是比较有效的,雪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是安定宁神、清痰润肺、除火降噪的圣品。此外,如猪肝治贫血、芝麻润发、荔枝补气、生姜健胃、桑葚防癌、荠菜治眼等都是中医养生食疗所涵盖的重要内容。


  2中医养生食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食疗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食疗养生意识,注重饮食的均衡搭配,了解食材的药用功效,都是中西养生食疗需要注意的问题。实践过程中,中医养生食疗还应遵循基本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五脏协调的原则


  协调五脏是中医养生食疗中最为基本的养生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人体五脏中任何一处病变都将严重制约人体机能的发挥,影响人体健康。五脏以脾胃为重,运气濡血均需通过脾脏运行,这也是食疗养生的根本场所。古语云“虚不受补”,只有在保障脾胃功能的基本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体现食材的药用疗效。


  2.2阴阳平衡的原则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食疗中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阴阳盛衰失调必然会影响到养生食疗的药用效果,这对机体平衡也极为不利。中医养生食疗崇尚“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食疗理念,重视人体的阴阳平衡,比如鹿角胶粥、二冬膏等均能起到很好的滋阴补阳效果。在阴阳平衡的机体状态下,方能促进食材药用疗效的发挥。


  2.3辨证施膳的原则


  辨证施膳是一种药膳养生整体观的体现,同一种临床症状可能表现为多种病症特征,这就需要中医食疗过程需要时刻与实际病症相对应,切忌出现食材胡乱搭配的现象。一些气候变化、地域特征或是个体素质差异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食疗效果,需要我们妥善分析,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施膳途径。


  2.4三因制宜的原则


  所谓的三因制宜原则主要是指中医养生食疗过程中应坚决做到因时配膳、因人配膳以及因地配膳。因时配膳应以四时变化为基础,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来选择食材。因人配膳则需从个体的身体素质出发,重视临床症状与食材疗效的相互对应。至于因地配膳则是立足于不同地域特征的药膳特点,注重从生理与环境的双重角度来体现中医养生食疗的效果。


  3结束语


  我国中医养生食疗的发展历史已逾千年,其丰富的食疗内容和显著的食疗效果使得人们的饮食更加合理和均衡,在中医养生领域独树一帜。在当前生活水平和医药事业的双重推动下,一些散布于民间的中医养生食疗秘方得到了搜集与整理,中医食疗被推上了国际舞台。甚至在我国炙手可热的中医药学当中,中医食疗养生也被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来加以研习,无论是临床还是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食疗为主的中医养生领域必将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科学合理的饮食养生习惯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倩

  第7篇:养生食疗对中医眼科明目增视作用的浅谈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核心是内脏,各经络是沟通内脏和其他器官的联系,所以,如果在四肢百骸生病的过程中,只针对其中的特定部位进行治疗,达不到理想效果,需通过经络和内脏之间的关系来调节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整个身体机能的平衡和协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明目增视的效果。由于现代人的作息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良行为,导致眼睛的保健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眼科疾病大量增加,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眼睛的保健,可以采用中医的养生疗法来治疗,实现对视力的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仅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分析,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疾病的属性来选择食疗的药材。例如患者如存在血虚的状况,应该多食用一些补血的食物,而对于一些阴虚的患者应该多食用补阴的食物。在食补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气候以及环境的不同,选择食物的属性,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少食用一些温热食物,多食用一些凉性食物,冬季则反之。


  目前来看,常见的现代眼科疾病主要有青光眼、角膜软化症以及结膜炎等,针对这些眼科疾病,在采用中医的养生食疗方式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和症状选择不同的食疗方式。下面笔者将逐一进行分析:


  1青光眼以及中医食疗方式


  1.1症状青光眼是常见的现代眼科疾病,这种疾病在患病期间,患者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出现眼压增高,并且伴随剧痛以及视力明显下降等问题。并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的不同,眼部还会出现一定的红肿和出血现象,这样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力,还会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疾病属于绿风内障以及青风内障


  1.2辩证施膳:参考方药根据青光眼的疾病的特点,中医药方是:决明子15克、粳米60克、蜂蜜20克。决明子和粳米需磨粉处理,并水煮半小时。然后,在每日清晨加兑蜂蜜饮用。这样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还促进药物吸收。


  此外,采用云苓15克、桂枝10克、生石决明15克、夏枯草10克、粳米50克、红糖15克。上方四味中药水煎煮半小时,取药汁煮粳米,八成熟时加入适量红糖后服用。每日一次,七天一疗程。可清热除湿,实现对用药期间的患者保健。


  羊肝75克、白菊花15克、谷精草15克。白菊花和谷精草浸泡,再同已煮好的羊肝煎煮,去杂质后饮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充血状况。


  沙参15克、牛膝10克、枸杞子15克、决明子10克、蜂蜜20克。中医食疗方式进行患者的病情调理,实现养肝的效果。


  2角膜软化症以及中医食疗方式


  2.1症状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是患者眼部维生素A严重缺乏,常发于婴幼儿。发病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夜盲症、干燥前期、干燥期以及发病的软化期。夜盲症作为常见的角膜软化症状,主要问题产生于黑暗情况下,中医认为属于疳积上目的范畴。


  2.2辩证施膳:参考方药羊肝60克、粳米80克、食盐及味素适量。先将粳米水煮,然后加入羊肝和少量的食盐味素进行调味。早餐食用,可有效改善夜盲症。


  羊肝100克、鲜菊花20克、枸杞果10克、熟地5克、鸡蛋一枚、以及各种调料适量。本方药物包装水煮,再加入羊肝块和枸杞果进行煎煮,加量调料后长期服用可以达到较好的补血养肝的效果。


  谷精草20克、羊肝100克、葱白40克。羊肝洗净后切成块与沙布包好的谷精草同煮,开锅后约15分钟,将切好的葱白共同煮约10分钟左右,加入少许盐及味素调味。饮汤食肝,每日1剂,连服半月。益血补肝,明目退翳,祛风散热之功。用于治疗角膜软化症的夜盲期和干燥前期。


  3结膜炎以及中医食疗方式


  3.1症状按病情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衣原体性、病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等。而细菌性结膜炎是最常见的传染性结膜炎,因具有明显的结膜充血,俗称“红眼病”或“爆发火眼”。临床表现患眼刺痒,异物感,严重时有畏光流泪及灼热感,一般无激烈疼痛,结膜明显充血,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可见眼睑肿胀。中医学中属“天性赤眼”范围。


  3.2辩证施膳:参考方药菊花30克、鲜苦瓜150克、白糖15克。菊花苦瓜片纱布包好,放入开水中煮10分钟,弃纱布袋取药液倒入保温瓶中,用时调入适量白糖,代茶饮。明目解毒,清热利尿。用于急、慢性结膜炎。


  草决明20克、干海带丝30克。将浸泡后的草决明与干海带丝用清水共煮20分钟后,去渣取汁。可常饮服。清肝明目,利水化痰。用于急、慢性结膜炎,对高血压、肝火头痛、角膜软化症的夜盲期有明显效果,对老年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合欢花10克、羊肝100克。合欢花纱布包好清水浸泡20分钟,将羊肝切片与泡好的合欢花共煮30分钟,合欢花弃之,放入适量调料,饮汤食肉。每日1剂,连服7日。养肝安神,清心明目。用于急、慢性结膜炎。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的理论更加注重在治病的过程中,对整个身体机能的调节,不仅可以缓解眼部疾病的症状,还可以起到阴阳协调和调节内脏功能的效果。所以,在采用养生食疗方式进行眼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患者的经脉和内脏以及气血的调节,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身体机能的改善,从而很好的缓解和预防眼部疾病。


  作者:马晶晶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本科论文(共6篇)

下一篇: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