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讨论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3-12-10 07:16

  中医学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系统介绍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知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是众多中医院校广泛采用的一门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与专业中医术语,学生学习起来就感觉比较困难、枯燥。为此,讨论教学法被引入到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所谓讨论教学法,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组织与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就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其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进行中医学基础课程时,传统方式是教师采取“口授+黑板+教材+课件”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可避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采用讨论教学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积极展开谈论,发表见解,这样一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相融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医学基础也不例外。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学生只会记住枯燥的理论知识,没有与之配套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采取讨论教学法,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就可以以讨论专题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一些临床病例。学生在加深对中医学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还打下了临床运用的基础,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尤其是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中更应如此。通过讨论教学法,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锻炼独立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4.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

  讨论教学法将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大化,教师用生动、热情的语言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将教育变得更有活力、更丰富。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贯彻素质教育,推动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讨论教学法的组织程序与要求

  1.讨论教学法的组织程序

  (1)小组划分。在原有班级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作为讨论学习法的基本单位。

  (2)在进行授课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本课要进行讨论的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事先要充分备课,熟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挑选出适合的问题。学生需要课前进行预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讨论。

  (3)在前两步基础上,教师用简短的时间讲授本课内容,并提出问题。随后,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交流。这一过程要求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提问和解答,随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要及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补充,以便学生掌握知识。

  (5)总结。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从旁指导补充,构建完整知识脉络。


  2.讨论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1)专题的选择要合理,涵盖面广。教师在确定讨论专题时,应该依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确保讨论主题能够涵盖整个中医学基础。一般来说,专题的选择应该关注中医传统思维方法的横向与纵向的关联性,并且注意将中医基础知识的点和面加以统筹。

  (2)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多方面思考。如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选择“肝胆湿热证患者身目发黄过程、湿热蕴结肝胆和肝胆疏泄功能失调症状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知识点、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

  (3)讨论环节的设置科学化。在讨论教学法中,讨论环节的设置应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熟悉教材内容的环节。一般而言,讨论环节需要设置在教学的重点处、知识的关键点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综上所述,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中医学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治病救人,将中医发扬光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充分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讨论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使其充分掌握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俊杰.讨论法在儿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8(9).[2]潘忠勉,李力,姚德生.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法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运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1(1).

  [3]吕风华,何益群,上官海娟,王正晓,马四海.专题讨论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4]何其军,吕自力.病例讨论在病理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1(6).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0期

  作者:王峰


上一篇: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