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2组,对照组选择单一温针灸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选择腹针结合温针灸的方法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4周后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VAS评分、Lequesns-Mery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通过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2组之间出现的差异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腹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退行性膝关节炎,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僵直、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关节积液等,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分析与患者年龄、血液微循环障碍、负重、损伤、内分泌紊乱等存在直接性关联[1]。药物保守治疗、关节置换外科手术等是西医常用治疗方法,虽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手术风险高,不良作用较多、远期疗效欠佳。而温针灸作为中医传统针灸治疗方法之一,其可发挥良好的散寒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治疗功效,且安全可靠无不良作用。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2组。对照组男患者29例(63.04%),女患者17例(36.96%);年龄37~76岁,平均(56.9±6.4)岁;病程1~65个月,平均(18.6±5.2)个月;实验组男患者30例(65.22%),女患者16例(34.78%);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57.2±6.3)岁;病程2~63个月,平均(17.2±5.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1.2病例选择标准1.2.1诊断标准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制定的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并经实验室X线片检查确诊。1.2.2纳入标准①表现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患者年龄在36~81岁范围内;②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工作;③近30d内未采取过其他治疗措施。1.2.3排除标准①因膝关节畸形外伤或骨肿瘤、骨结核导致的膝关节病变;②膝关节处于致残、畸形状态或确诊为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③妊娠或哺乳期阶段的女性;④属于过敏体质、存在严重原发疾病或出血性疾病、患肢神经、血管损伤严重或膝内外翻畸形明显。1.3治疗方法对照组选择单一温针灸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选择腹针结合温针灸的方法治疗,其中温针治疗方法如下:选择患侧血海、内膝眼、梁丘、外膝眼、鹤顶等穴位,使用0.35mm×40mm规格的毫针,对皮肤进行消毒后快速进针,深度达15mm,选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各穴位均留置2次,时间为50min。点燃针柄上分段清艾条(长度约为2cm),进行温针治疗。腹针治疗方法如下:选择患侧外陵、下风湿点、滑肉门穴及关元、中脘穴,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采用浓度为75%乙醇棉球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用0.22mm×40mm规格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快速垂直进针,深度为8~12mm,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活动,捻转得气后进行30min的留针。2组患者的一个疗程均为2周,各疗程的间隔时间为2d,连续治疗2个疗程。1.4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3];采用Lequesns-Mery评分系统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得分越低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强[4]。1.5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有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偶尔出现疼痛但不会对正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持续加重,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对正常生活、工作产生影响。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5]1.6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涉及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处理,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使用(x珋±s)描述,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使用百分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对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equesns-Mery评分变化进行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Lequesns-Mery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经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的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中医将其纳入到“骨痹”“痹症”等范畴。膝眼作为经外奇穴,对内外膝眼进行针刺,可有效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发挥通利关节,祛风散寒的功效;血海属于治疗血症必须选择的穴位,对其进行针刺可起到活血祛瘀、补血养血的作用;鹤顶作为膝部疾病常选穴位,针刺该穴可起到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的效果,与血海配伍,可有效改善膝痛;针刺梁丘穴可对膝关节局部疼痛进行有效缓解[6]。温针灸是针刺结合艾灸的一种中医常用治疗手段,其主要功效在于舒经活络。温通经脉,行气止痛和消瘀散结。腹针适应症比较广泛,针刺中脘穴可起到生发气血的效应;针刺关元穴可起到培肾固本的作用。中脘与关元配伍,具有补气回阳。健脾益肾的效果。针刺外陵、滑肉门可对气血进行有效调理,并发挥疏理经气、消痹止痛的作用;针刺下风湿点,可起到通痹止痛,消肿散瘀的作用。上述穴位配伍的方式,能够扶正固本、通利关节、化瘀通络[7]。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Lequesns-Me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证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作者:刘书立,韩方,高建军,本文来自《中华魂》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