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纳美芬和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5-07-25 09:12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我少数民族地区,饮酒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在急诊科也成为常见的急症,其发病快、病情重,可引发呼吸循环衰竭,致使病患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临采取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1]。为提高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我们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取得好的效果,而纳洛酮和纳美芬作为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为了比较二者的疗效,对我院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度急性乙醇性中毒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0例重度急性乙醇性中毒患者均符合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诊断标准[2],系我院急诊科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病例,均为18-63岁男性,平均年龄(33.5±5.8)岁,就诊时间为饮酒后2小时以上;患者都有明确的过量饮酒史,饮酒量300-1200ml,呼出气存在浓烈的乙醇气味,既往均身体健康 , 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脑病及肾病等病史。查体: 为中度以上昏迷、呼之不应、对疼痛反应减弱或消失,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未引出病理反射无病理反射(GCS<8)。随机分为治疗组(纳美芬)和对照组(纳洛酮),每组55例,2组患者在年龄、饮酒量、酒精浓度、中度程度及就诊时间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持续密切监护,观察记录神志反应血压、脉搏及清醒时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血压、心电、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给予吸氧, 静脉补液, 给予高渗性葡萄糖、 胰岛素、复合水溶维生素和抑酸胃黏膜保护剂进行常规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 给予首剂量纳洛酮0.8 mg溶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10 ml 中,于 10 min 内注射完毕静脉注射 , 继之给予纳洛酮 1.2~2.0 mg 加 5%葡萄糖250 ml 静脉点滴 , 最大剂量为 4.0 mg。
  1.2.2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给予首剂量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 mg溶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0 ml 中,于 10 min 内注射完毕 , 继之给予盐酸纳美芬0.2 mg 加 5%葡萄糖 250 ml 静脉滴注。
  1.3 观察: 观察30分、60分钟、120分钟和150分钟,以神志意识恢复情况。① 无效: 中度昏迷,对疼痛无反应,双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无病理反射; ②有效: 昏睡至浅昏迷,强刺激可睁眼,对疼痛有定位。瞳孔对光反射灵敏; ③显著疗效: 嗜睡,可唤醒,醒后可回答问题。能表达便
  1.4 疗效:临床疗效按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 4 级进行评定。 显效:可唤醒,语言表达简单,有随意肢体活动;有效:昏睡至浅昏迷,强刺激可睁眼,对疼痛有定位;无效:对疼痛无反应,双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无病理反射;恶化: 昏迷程度进行性加深,双侧瞳孔直径缩小或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30 min 后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5.5%优于对照组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0 min 后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6%优于对照组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90 min 后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优于对照组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50 min 后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优于对照组为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四个观察时间的结果比较看治疗组盐酸纳美芬的疗效比对照组纳洛酮显著的有效。见表
  2.2 显效时间比较:治疗组在60分钟后的显效率为20.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0.0%,对照组在90分钟后的显效率为7.3%,滞后治疗组约30分钟。见表
  2.3 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随观察时间逐渐增加,但在60分钟(63.6%)比30分钟(65.5%)低,是因为显效人数的增加导致,总有效率依然是60分钟(83.6%)高于30分钟(65.5%);对照组的有效率呈现随观察时间逐渐增加趋势,但是两组在4个观察时间点上的有效率均是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 1 例发生心动过速度、低血压,心律失常,脑水肿,血管扩张及呼吸抑制加重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通常指一次饮用过量的酒精后超过人体代谢分解的承受能而造成人体神经系统受抑或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急症,重度中毒可致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乙醇为水溶性小分子具有脂溶性大量饮酒后,80%以上的乙醇由胃肠道快速吸收,其中90%经门静脉入肝脏,迅速吸收的乙醇超过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而蓄积,并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作用于网状结构,此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β-内啡肽,引起昏睡和昏迷。另外,乙醇代谢产物1-异喹啉生物碱有类阿片作用,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抑制呼吸,使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逐渐转入抑制状态,继之皮层下中枢、小脑( 共济失调)、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相继受抑制,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
  纳洛酮对乙醇中毒的实验治疗和临床应用已有较多报道[4],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拮抗剂。 其治疗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降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脑内β-内啡肽含量,促使中毒患者意识恢复, 但因其半衰期短(仅为1-2小时)其作用时间短暂、并且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纳美芬也是阿片拮抗剂,能抑制阿片药物的呼吸抑制、镇静和低血压作用; 抗休克。但在完全逆转计量下纳美芬的作用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纳洛酮,纳美芬无阿片激活性,不产生呼吸抑制、致幻效应和瞳孔缩小。纳美芬是μ、κ、δ阿片受体阻断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尤其对κ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是纳洛酮的28倍。国外研究报道[5],其血浆清除半衰期为8.2~8.9h,甚至有报道为11h,比同类化合物纳洛酮和纳曲酮药理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对神经、内分泌、呼吸及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30 min 后 ,60 min 后 ,90 min 后 ,150 min 后 ,从四个观察时间的结果比较看治疗组盐酸纳美芬的疗效比对照组纳洛酮显著的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盐酸纳美芬静注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之内可阻断80%的大脑阿片受体,所以本研究治疗组在60分钟后的显效率为20.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0.0%拮抗急性乙醇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乙醇中毒而达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在临床急诊急救医生治疗中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安全有效,降低由于重度酒精中毒造成的死亡率。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临床治疗中,纳美芬较纳洛酮有着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加快药效起作用时间,减少症状的缓解和消退时间,具有且不良反应少优点,可以在基层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景灏.实用内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00.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89.
  [3] 除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5-837.
  [4] 钟志越,刘国平.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重度中毒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0,35(2):124.
  [5] Anton RF,Pettinati H,Zweben A,et al. A multi-site dose ranging study of namefe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 dependence[J]. 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4,24(4):42.

上一篇:孕妇糖耐量异常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发展的

下一篇:酶比色法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应用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