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认知的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79 G71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165-03
“院前急救”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证明,强化院前急救作用,普及公民的自救与互救知识,并提高公民的相应能力与水平,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伤残及死亡。本研究通过了解南京市高职高专学生急救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构建适宜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1年9—11月,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健康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为主,故理工类专业学生偏多,文科类学生偏少,所以文科专业样本量按适当比例缩减。共发放问卷620份,收回有效问卷594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12名;工科学生226名,理科学生154名,文科学生34名,医科学生180名;一年级学生294名,二年级学生175名,三年级学生125名。平均年龄(19.95±1.19)岁。
1.2 方法 预先在4所学校各选1名教师作为调查者,集中统一培训;调查场所选在教室,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
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中关于院前急救的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咨询相关专家(临床专家2名、教学专家2名、双师型教师3名)修改2轮后形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学校、性别、年龄、年级、专业。(2)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认知,包括一般急救常识(3个条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抢救(4个条目)、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5个条目)、常见伤害的现场救护(4个条目)、突发灾害的现场抢救(3个条目),共5个维度19个条目。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程度越好。(3)对院前急救知识的学习现状及需求,学习现状调查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包括是否参加过急救相关课程的学习、平时是否会自学相关书籍、是否有兴趣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学习需求调查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包括想要学习的内容和希望采取的传授途径。
1.3 数据处理 问卷经核查后统一编号,用Excel软件录入,经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594名高职学生急救知识总分最低2分,最高19分,平均(11.04±3.02)分。一般急救常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抢救、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常见伤害的现场救护、突发灾害的现场抢救平均得分分别为(1.50±O.74),(2.40±1.25),(2.46±1.20),(2.34±1.03),(2.34±0.75)。不同专业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分别为理科(10.14±2.51),工科(10.54±2.91),文科(11。32±2.46),医科(12.40±3.18),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4,P<0.05)。
各问题中知晓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120急救电话(93.4%)、火灾逃生(92.6%)、脊椎损伤病人不能随意搬运(83.0%)、中暑的现场救护(81.0%)、煤气中毒的现场救护(78.6%)。排后5位的依次是:普通伤口止血(20.4%)、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27.6%)、“第一目击者”的意义(30.1%)、轻度烫伤的处理(36.2%)、成人心肺复苏术(41.4%)。
2.2 学习现状及需求
2.2.1 学习现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0.7%表示曾经就读的学校开设过急救相关课程,33。3%的学生表示会在平时自学有关急救的书籍。在问及是否对急救知识感兴趣时,只有3.4%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 [第一论文网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
2.2.2 学习愿望和需求关于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一些急救知识的问题,51.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7.0%觉得有必要。当调查是否愿意学习常见的急救技术时,只有2.9%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在最想学习的急救知识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心肺复苏术(100.0%)、外伤止血包扎术(96.5%)、骨折的固定和搬运(95.3%)。最受学生欢迎的传授途径排前4位依次是:现场演示(92.3%)、社会实践(91.2%)、讲座(88.6%)和选修课(87.8%)。
3 讨论
3.1 应加强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只有3.4%的学生对急救知识没兴趣,只有2.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急救知识。与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急救知识的相对缺乏。有研究显示大部分高校在急救技能培训方面基本没有开展,即使已经开展的高校也存在培训覆盖面窄、培训内容不规范等情况。在校高职学生年轻好学,接受能力强,就业后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规范培训后不仅可以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甚至可以通过指导家人、朋友或同学,为急救知识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3.2 不同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在所有调查者中,急救知识得分最高的是医学专业学生,其次是文科专业,最低的是理科专业。医科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需要,急救知识得分最高。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社科类知识涉及较多,但急救方面的知识仅限于理论上的简单介绍;而理工科院校很少举办有关急救方面的讲座,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
3.3 高职学生对不同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尽相同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火灾逃生、煤气中毒的现场救护、中暑患者的现场救护、溺水救护、地震逃生的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均在60%以上。这与汶川地震后,社会、学校、媒体大范围、高强度的救生逃生知识普及和反复的逃生演练有关,而且汶川地震本身也给公民敲响了警钟,激起大家学习应对大型突发灾害的动力。而生活中常见事件如普通伤口的处理、轻度烫伤的处理、四肢骨折的处理等知识知晓率却很低,均在45%以下。会做成人心肺复苏术的同学仅占41.4%。这些知晓率最低的项目,恰恰是专家认为应优先在大学生中普及的项目。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只是院前急救知识的一部分,如何规范科学的培训和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其内容和形式都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3.4 学习内容选择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最想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排前3位的依次是: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术、骨折的固定搬运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均属于技能型内容,实践性较强;同时这些项目在调查中也是得分最低的项目,说明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急救知识中欠缺的方面,并渴望通过有效途径获得。
3.5 学习途径的选择更倾向于增强实践训练的模式
高职学生最希望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排前4位的依次是:现场演示、社会实践、讲座、选修课。急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第一论文网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仅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据文献报道,选修课在众多培训途径中最受大学生青睐。建议校方可根据自身特点联合当地急救中心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系列培训讲座,多为学生创造操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丰富知识结构,增强和提高全面素质。
4 参考文献
[1]张松峰.急危重症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
[2]潘涛,顾勤,顾振华,等.大学生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J].江苏高教,2010(3):1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EB/OL]-[2008-02-05].http:∥.
[4]张军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许婷,许勤.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能力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7-1128.
[6]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16.
[7]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
[8]凌吉英,刘金花,刘春玲,等.山东省大学生院前急救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79.
[9]沈曲,朱杰敏,杨金秋,等.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现场救护》全校性选修课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