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障碍的方法创

发布时间:2015-07-28 18:18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将40例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综合康复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两组治疗前评估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而且综合康复组疗效更明显。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起效更快。
  关键词综合康复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发病率高达30%~45%,常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等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吞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以吞咽训练为主,但多数患者疗效不明显旧。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NMEs)疗法配合吞咽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40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58.2±7.4岁;病程10~35天,平均18.3±6.5天;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主要采取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⑴洼田氏饮水试验[2]:嘱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具体标准:①1级:5秒内将水1次顺利饮完,无呛咳;②2级:5秒内将水1次饮完,有呛咳,或5秒以上将水分2次饮完,无呛咳;③3级:5秒以上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④4级:5秒以上将水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⑤5级:屡屡呛咳,10秒内全量咽下困难。⑵VFSS评定[3~6]:应用岛津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透视采集。受试者取正立位和侧位相,检查时让患者吞咽一定量的含有荧光素(泛影葡胺)的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在X线透视下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包括食物的残留、渗透和误吸等异常表现,以了解患者吞咽不同形状食物的情况。本研究采取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如下:①口腔期: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凭重力作用送入咽喉评为0分;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分散断续流入咽喉为1分;不能1次就把食物完全送入咽喉,1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全把食物送入咽喉为3分。②咽喉期: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鳄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评为0分;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为1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食管为3分。③误咽程度:大部分误咽,但无呛咳评为0分;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为1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为2分;少量误咽,有呛咳为3分;无误咽为4分。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除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外,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⑴吞咽功能训练: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训练指导,1次/日,每次治疗30分钟,训练内容如下:①冰刺激和空吞咽:在吞咽前使用冰冻毛笔笔尖蘸少许冰水,轻轻、长时间地触碰和刺激前、后腭弓、软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使触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以免呛咳、误吸。②声门关闭训练:训练咳嗽及屏气发声运动,防止和减少食物进入气管。③吞咽有关肌肉的训练:包括舌肌、软腭抬高以及喉肌训练等。④摄食训练:经过上述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采用最易吞咽的糊状食物,再逐渐过渡到稀流质、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进食时一般以一口量为原则,同时采取点头吞咽或侧屈吞咽等吞咽技巧。⑵电刺激治疗[7~10]:使用美国Chattnooga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治疗,刺激强度为5~11mA输出脉冲频率30~50Hz,输出波形为双相方形,最大输出强度25Ma(标准差±10%),波宽700ms,有2个输出通道,每个输出通道有2个电极,共4个治疗电极;采用专用的体表电极(型号59000)治疗强度和电板摆放的位置是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吞咽障碍类型、病情轻重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调节,①4个电极放置,此放置法可影响多数肌肉群,适用于大多数患者;②1对电极并列置于颏下,另1对电极放置于瘫痪侧面神经颊支位置上,适用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③第1对电极水平置于舌骨上方,第2对电极沿正中线垂直放置于第1对电极下方,适用于气厌谷滞留和以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④2对电极沿正中线两侧对称性垂直放置法,适用于咽部及喉部运动缺陷的患者,在电刺激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较
  [FL(3K2]
  小时,患者咽部有“蠕动、麻刺感”,当刺激强度达到治疗量时,患者咽部有“抓握,挤压感”,并伴有轻度强迫吞咽动作;当刺激强度过大时,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不适,电刺激治疗1次/日,每次1小时,每周5次,持续3周1疗程。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综合康复组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1、2。
  两组治疗前后VFSS检查评分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治疗3周后,综合康复治疗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 3。
  讨论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因常规治疗往往不能有效缓解病情,所以吞咽障碍的治疗应引起重视,应用现代治疗手段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示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良好效果。正常吞咽运动包括3期,第1期为口腔期,第2期为咽喉期,第3期为食管期。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发生于第1、2期,涉及口轮匝肌、咬肌、舌肌及咽喉肌。NMES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它是利用预设的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还可使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被代偿使用[11~14]。电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15~17]。
  总之,综合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吞咽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症状改善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NMES等综合康复能够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Gordon C,Langton Hewer R,Wade gia in acute stroke[J].BMJ,1987,295(6595):411-414.
   natural history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dyspha2gia after hemisphere stroke[J].Jneuro1Neurosurg Psychiatry,1989,52(2):236-241.
  3Kidd D,Lawson J,Nesbitt R,et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J].QM,1995,88(6):409-413.
  4Daniels SK,Brailey K,priestly DH,et 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Arch PhysMed Rehabil,1998,79(1):14-19.
  5Daniels sk,Ballo LA,Mahonet MC,et al predictor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e: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hy Medrehabil,2000,81:1030-1033.
  6张盘德,姚红,周惠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9-992.
  7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380.
  8Robbins J,Butler SG,Daniels wing and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neural plasticity into clinically oriented evidence[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8,51:276-300.
  9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0-1364.
  10Freed ML,Freed L,Chatburm RL,et ical atimulation for aw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2001,46:466-474.
  11李舜,丘卫红,万桂芳,等.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咽部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4-36.
  12Km MK,Jaradeh S,Amdorfer RC,et al swallowing in humans[J].Am J physiol Gas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1,280:354-360.
  13刘敏,林秋兰,黄兆民.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3-244.
  14刘志顺,刘保延,张维,等.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2,22(5):291.
  15张盘德,周惠嫦,姚红,等.针刺与吞咽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27-831.
  16郭客峰,关菊香,朱银星,等.脑卒中后的心理康复[J].现代康复,2001,15(5):33-34.
  17张继龙,翁方中,王细林,等.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5(3):185-188.

上一篇:儿童龋病中正畸固定矫治器影响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sTM、HCY水平变化的实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