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升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路径。
一、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1岗位设置存在系统缺陷导致机构膨胀
在我国,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共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目前在岗位设置上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设岗工作规程不科学。在实际工作中,高等院校并没有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职责进行有效的岗位和人员的设置,往往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人员平稳过渡到上述的三类岗位中,因此会出现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之间职责不清晰等问题。(2)管理类岗位设置范围不合理。在《办法》中并没有对“管理”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其次从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看,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的应该是(副)处级干部,而在处级领导之下应该设置另外一个类别的岗位,前者领导者的岗位职责倾向于管理和决策等。而后者应该更多地倾向于执行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两个类别无论是岗位设置还是人才选拔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不能模糊在一个范畴内。(3)能上能下的人才聘任机制并未实施。目前虽然在岗位聘任制上有所改善,弱化了传统的岗位终身制,但并没有彻底动摇其根基,淡化身份管理、打破学校统包统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因此在岗位设置系统缺陷的前提下导致“金字塔”式的膨胀组织机构。这是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首要原因。
2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在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行政”的管理模式,高校行政管理更多的是定义为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行政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往往参差不齐,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行政人员是“半路出家”不具备专业的行政管理技能。此外,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晋升方面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消极怠工,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行政管理技术方式落后
行政管理方法目前阶段依旧沿袭传统的经验主义,并没有采用最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刻板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型的工作模式和落后的手段造成行政效率的滞后,目前各个部门之间依旧采用人工或者半智能化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在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上世纪90年代就在实施的模式,一直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不利于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路径研究
1、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要优化我国高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权责不清、信息不畅通等。因此,需要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教育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
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效率;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要强化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是决定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管理人员的合理分工和高效协作。
4、推进行政效能评估
要推进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能评估制度的建设。通过对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效能进行定期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从优化管理体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和推进行政效能评估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综合施策,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风险研究
下一篇: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