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
[论文摘要]坚持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民族院校的办学方向,决定了民族院校要坚持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中心。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不是单纯的传授专业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的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笔者着重从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意义更加重大。这些党员将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繁荣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教育基础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和其他学生相比,普遍表现出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入党愿望不强烈,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这部分学生所具备的条件与普通院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标准有一定差距,限制了民族院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因此,笔者认为民族院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应从实际考虑,调整考察角度,创新培养思路,争取培养和发展更多能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优秀大学生。
一、采取“五早”措施以解决党员发展流程过长的问题
考虑到大学生流动性大、学程短,按现有党员发展的流程,一年级培养,二年级确定积极分子,三年级发展,四年级转正,导致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缓慢,组织生活因正式党员的流动性大而不能坚持,支部存在周期短,工作积淀不够。到了四年级,竞争压力大、就业难也增加了支部对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既要保证质量,又要确保数量,要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大胆创新,积极培养,真正做到“五早”,即早启蒙、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
二、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确定恰当的考核目标,以提高培养考察的实效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受教育的局限性决定了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前培养的重要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对预备党员进行继续培养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保证,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应确定不同的任务目标进行考察、培养。培养工作不仅要提高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在学习、科研、社会兼职和社会实践中考察其表现。党支部具体要做到指定联系人,责任到人,根据实际,有意识地将一些社会工作和任务交给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去完成。可让党员同学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干部,或让高年级党员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助理,使他们成为各项工作中可依赖的骨干力量。要让党员承担一些实际工作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给他们活动的空间和平台,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作好三个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三、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分层培养教育,形成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的全程教育体系
一些学生入党后,往往还会在思想上出现反复,对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还不能自觉去履行,对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缺乏主动性,要在思想上完全成熟,须有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所以要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围绕理想信念的主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如低年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迎新活动等各种形式,结合由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定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介绍组织设置、入党程序等,以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逐步建立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知识,递交入党申请书;针对二、三年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结合专业学习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学生,使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和风气。要大力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激发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四年级学生开展毕业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少数民族、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毕业生中起到正确的择业观念的引导等。
四、动态考核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
发展大学生党员对成绩要求应该是首位的,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和其他学生相比,学习不理想,成为发展党员时的瓶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动态考核学习成绩。入学时,就要对入党要求强烈的学生党员给予“特殊照顾”,不仅有专人负责思想教育、理论提高,更重要是在学习上给与帮助,帮助他们适应大学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支部考核也要从他们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成绩是否稳步提高的角度去考核,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及格,是否评上奖学金的角度去考核。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而言,争取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入党前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能使入党积极分子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端正入党动机;入党中的严格程序和仪式能使入党积极分子充分体验这一时刻的庄严和神圣,从而促进其思想得到升华;入党后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对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新世纪,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
探索和构建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全程化模式,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机制,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实现办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大学的需要。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教育覆盖要做到全程化。要将组织发展准备工作前移,主动出击,发现好苗子,培养实现早期化。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进行考查培养,使管理实现层次化。由此使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实现“三个领域”的覆盖,即:从入学到毕业,覆盖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从学习到生活,覆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覆盖学生的各个层次。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保证形成大学生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
上一篇:浅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下一篇: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