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

发布时间:2015-08-18 13:49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的早期着作中,通过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指出空想社会主义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物的形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同时马克思提出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尽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足以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处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追求一种自由完美的理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纷纷诉诸想象,力图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这种美好理想。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描述过“天下为公”的大同之境,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大都含有“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这些都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而在西方历史上,不少思想家对理想社会也设计了种种蓝图。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培根的《新大西岛》,以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的一条红线同样是对人类未来的无尽暇思。但是上述关于人类未来的种种思想和理论大都流于空集,缺乏严密的论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则从根本上转变了这一点。
  1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最早接触到共产主义问题是在《莱茵报》时期。那时,他对英法共产主义文献还不很熟悉,对共产主义问题也还没有深切的认识。但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仍然积极参加了有关共产主义问题的论战,并严肃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马克思能洞察到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劳力的异化,所以他对于扬弃这种异化的运动有了一种崭新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不仅表现在自己的观点的正面阐述中,也表现在对其它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主要分析了空想共产主义最初的几种形式:“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的”共产主义、“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这几种空想共产主义,尽管形式不同,观点各异,但都有其共同特征,这就是它们都主张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即不是消灭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而是把私有财产当作客体、物来对待,通过均分私有财产来反对个别的私有财产,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这种特征在“粗陋的共产主义”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它看来,既然物质财产的统治那么厉害,那么,“对物质的直接占有就是生活和生存的唯一目的。” 因而,凡不能被当作私有财产占有的东西,如人的才能、个性等等,都应当被消灭。与此同时,工人这个范畴并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使每个人都成为挣工资的劳动者。对共产主义的这种理解,实际上是一种对私有财产的嫉妒和平均化欲望,而绝不是私有财产的消灭。因为在这种理解中,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还根本没有深人到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所以,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嫉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它具有一个特定的、有限的尺度。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 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
  2 关于共产主义的主体本质
  既然空想共产主义的错误在于它只是从客体或物的方面来理解私有财产,来理解共产主义,那么,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就必须深人到它的主体本质。而《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观集中表现在这么一段话中:“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 关于《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共产主义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人本性的一步一步的丧失,而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进行自由自觉实践活动的理想社会,它首先是在与私有财产进行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的运动与理论不过是对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历史运动过程的反映并与之相对立的表现。因而在私有财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并反对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共产主义主义学说。“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只要还没有把它理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它还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对立。”所以,只有在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发展到顶点而要扬弃它自身的时候,才可能有真正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和运动。而对于各种共产主义学说,也必需对它作历史的考察,才能知道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第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马克思已在《手稿》中明确地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结果,而异化劳动也是导致了人的自我的异化。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灭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源。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不过是上述情况的感性表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
  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实际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 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定性基础。其次,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表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表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自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最后,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它并不取消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成果。它扬弃异化劳动,但不扬弃对象化劳动,而是对劳动本身及其对象和成果的真正占有。
  第三,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的占有同私有制下的占有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在劳动中创造出体现自己本质的对象;又通过消费这些对象来确证和发展自己的本质。而在私有制条件下,人失去了自己从事活动的材料和对象,失去了进行活动、生活和感性意识的源泉,也就失去了获得自己的人的本质的源泉。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使我们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的理解,变得愚蠢而片面,并且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对象。概言之,资本主义私有制使我们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变成了对物的占有;人的丰富多样的特性,他的一切肉体和精神的感觉都被异化为一种单纯的感觉,一种对物的“拥有”的感觉。共产主义则不同,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变成人的。” 从主体上说,共产主义的人不再是一种异己的、不被当作人看的对象,而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占有自己丰富的本质规定的人。他的一切个体的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等等,不再受到私有财产或异化劳动的局限和束缚,而是通过自身同对象的真正的人的关系而占有对象。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从客体上说,扬弃了异化劳动的社会的人,在生产劳动中把自己的全部创造力、全部本质力量都加在自然对象上,使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和现实,这样,自然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具有了深刻的人的本质。我们在感受和享受这种自然界时,也就从中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感受到人的真善美。因此,“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


  第四,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
  我们已经看到,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如何生产人-他自己和别人;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也就是说,在私有制社会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为了得到物的财富。而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是为了人,人们彼此互为地生产着。所以人通过劳动,不仅生产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着别人和自已的存在以及相互的关系,生产着人本身和社会。而人的本质不再是动物的“物种”或是抽象的“类”,它具有了无比丰富的历史发展特性。
  共产主义的扬弃私有财产也就是恢复人的社会本质,在这里,“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也就是说,不仅活动和享受的内容是社会创造的,而且就连活动和享受的方式也成为社会的了。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活动和享受都是同其他人一致的。比如说,某一个餐厅制作的美食,这一产品在私有制下虽然也是给别人吃的,但它绝不是为社会的,只是为那些持有货币的人所提供的东西。而在共产主义的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前提下,这一餐厅的产品,才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存在方式上也是社会的,是真正具有人的性质的劳动和对象。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局限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但还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观,实际上是对“异化劳动”的一种批判,因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对私有制的批判,不是因为它和历史的现实发展规律相矛盾,而是因为它和人的本质的要求相矛盾;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也是以人的绝对自由的、自觉的、超历史的、应有意义上的劳动作为标准的,这些都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阶段。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合理化的成份,这些合理化的思想,正是以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

下一篇: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