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是马克思的一本重要的着作,《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雏形,是一本经济学着作。其中,异化劳动理论作为《手稿》中的核心理论,是马克思在形成其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富有成效的探索,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异化劳动理论的作用、地位及意义这几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异化劳动;地位;意义
1 异化劳动理论的渊源及建立
1.1 异化思想的渊源
异化一词最先由英国的霍布斯和法国的卢梭提出,卢梭认为由于私有财产和专业分工的出现,人失去了自然自我,使自我陷于相互冲突,相互疏远的利己主义当中。卢梭是第一个提出人类创造的文明但是却使自己陷入不幸的思想家。
异化一词作为哲学术语,指主体活动的后果成了主体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自身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自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赋予异化概念丰富深刻的内容,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把精神、自我意识、思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创造者。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自己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外化、异化为对象世界(主体、客体),这种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否定;但精神把本身的创造、表现当做外在的、生疏的、与己不适应的东西,最后通过否定之否定,扬弃一切异化回到自身。
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前人关于异化理论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成果的基础上,于1844年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他认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有内在的联系。从起源上看,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从既成形态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1.2 异化劳动理论的建立
(1)劳动者同其本身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其产品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也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也为工人生产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得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份工人回到了野蛮劳动,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了机器;劳动产生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2)劳动者与其劳动活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但表现在劳动结果上,也表现在生产行为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异化活动。劳动不是人的需要,而是一种手段;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异化的结果就是工人丧失自己的人性。
(3)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的异化,人的自我活动、自由活动的本质就被贬低为手段。
(4)劳动中人的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和过程的异化,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这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这就是资本家阶级。
2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这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的观点认为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成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及线索和构架,贯穿了马克思思想的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摆脱费尔巴哈式的哲学,仍是不成熟的,在晚年马克思已抛弃了异化劳动理论。
从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理论的目的来看,可以说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思想最初的一种经济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从经济关系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了第一次尝试。
异化劳动理论首先从方法论上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本质和最初的形式,作为同人的本性相适应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从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出发,研究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起源,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历史的暂时性,从而揭示出消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异化劳动理论在现代经济的运动规律这方面做了最初的尝试。
另一方面,涉及到异化劳动理论的人本主义因素或性质的理解及其评价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核心所在;而有的观点则认为这是费尔巴哈的残迹,是不成熟的一个标志。笔者认为,人本主义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东西,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它是人类文化的一大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人类学的一个方面,因而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人本主义只具有价值评判职能,而不具有科学认识和科学分析的职能,即它不能用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另外,人本主义必须与历史主义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这种局限性妨碍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因此也妨碍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异化劳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矛盾必然使其自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必然使成熟马克思重建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既蕴含着产生唯物史观的新的思想因素,又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的痕迹;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之后又慢慢失去其基础和其出发点的意义,逐渐地抛弃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术语和旧观点,保留了异化劳动的某些职能。马克思为了指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种这种非人化的影响,在晚期仍然使用异化概念。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当中地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失去了原来作为认识或方法论的职能,而只保留了其价值评判的职能。
3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及现实意义
3.1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1)异化劳动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关系和生产劳动的剖析,发现了物质生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认识到了社会物质关系对社会精神现象的决定作用。并且试图利用物质关系来说明精神关系。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使马克思的研究由哲学研究走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开始对社会关系和生产劳动进行经济学的解析,开创了唯物史观的开端。
(2)异化劳动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揭露劳动与资本对立的有力武器,揭示了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对抗就在于资本家支配和统治劳动者,奴驭压迫劳动者,说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为阶级都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
3.2 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及时代价值
当代社会的主题是发展,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实施发展,加速发展,防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异化”现象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发展的异化”就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发展的目的与手段颠倒起来,割裂发展的本意,扭曲发展的本质。反映到当代社会就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该给人们带来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但是如果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反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那这就是发展的异化。
社会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与最终目的,这就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主体性,在发展中注重人性的发展。在我们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让人民充分地参与和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这是发展的最高尺度。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有利于社会各成员的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要通过人的发展加以体现与衡量。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规划者与决策者,又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与实践者。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形态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发展。
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他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的。而人的发展能够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只有人的发展才能获得发展;人是发展的动力,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的发展与否,完全取决于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人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志。
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的心理、态度和行为都和现代经济发展同步前进,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现代人在国民素质之中的广为散布,不是发展过程的附带产物,而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内容。
人的发展,包括反映人的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人的生活质量,反映人的发展要将人的个性发展其中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的价值的实现等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的满足;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因此,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被物化的情况下,对于我们重新把目光投向人本身,重新审视人在当代社会中人的作用,思考人类发展的前途,具有非常深刻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现在,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做到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培文, 陈新夏 ,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2]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9).
[3]郑忆石.马克思的哲学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下一篇:如何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