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发布时间:2015-08-21 13:46

  摘 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体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这些理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联系,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
  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体系,在于它具备科学理论的共同特点和基本特征
  首先,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理念,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次,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社会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刻总结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借鉴其他国家谋求发展的成败得失,合理吸收世界上研究发展问题的积极成果,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三,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推动我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它的实质,才能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2 科学发展观指明我国发展路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进一步解决了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强调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发展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早期的发展观反映了人们关注的主要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实践证明这样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于是,人们提出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把经济增长同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的涵义从单纯经济增长扩大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转变。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经济的发展总是同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第一次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相协调”。强调协调发展,始终把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看成一个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整体,重点解决好发展中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要从执政兴国的大局出发,统筹各个方面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下,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发展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还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履行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始终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新要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观点。
  3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解决了发展的本质和目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拓展,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问题。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将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要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作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要求。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穿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起来,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一系列重大思想,从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已形成了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1)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各社会阶层、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3)发展的路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全面进步就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发展;协调发展就是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国外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发展的动力是通过体制改革充分调动起来的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改革的实质是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从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发展的保证力量表现在,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和发展保证力量等的认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只有根据发展着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上一篇:浅谈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紧迫性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