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论文关键词:******; 社会建设思想; 民生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总书记非常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此发表过许多重要指示,对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举措及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辟地阐述。文章对******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归纳,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建设工作。
社会建设是近年来******总书记非常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他在多种场合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进行过许多精辟论述。认真学习和研究******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领会其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指示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推进社会建设是******总书记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贯主张
社会建设是指除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外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党的十六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促进了我国****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1]2003年1月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农村生活和卫生设施建设,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等。”[1]2004年5月14-16日在吉林考察时要求:“要按照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9月16日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又强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注重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科技、卫生、环保、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出部署。”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10月8日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抓紧研究和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快发展。”12月15日在青海考察工作期间在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强调,要注意做好三个结合,其中之一就是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搞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新风,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200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要求:“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作了明确的指示,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并强调社会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十六大,都一以贯之地紧紧地抓住和体现这个主题。党的十七大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建设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总书记在谈到农村社会建设时曾对此作过深刻地分析,指出:“要注重解决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1]
2. 推进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产品,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发展问题,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第一要务。******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发展问题,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要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和概括,要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极为迫切和重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社会建设工作,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 推进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2月19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贡献。通过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合理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人们的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通过发展教育,人们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实现受教育的公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人们福利上的公平与合理;通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利于正确处理医疗卫生领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总之,通过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将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合理解决种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2007年11月27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切实改善民生,重点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众的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促进社会和谐。”
4. 推进社会建设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总书记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指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精神生活的提高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教育公平的实现、社会管理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得到满足等。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改善民生问题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干部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实际生活提高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我们一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件大事抓好,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推进社会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这些根本利益,使民生问题得到改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体现在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
三、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要使社会建设做出成效,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很抓落实。尽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其特殊性,但在推进建设上有一些共同措施必须坚决执行。******总书记强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但过去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往往想到和重视的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虽然在建设实践中也在搞社会建设,但对其认识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社会建设,将其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同等对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如果不重视社会建设,必将影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1]
2. 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社会建设顺利开展。要促进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时,应将社会建设所需的资金纳入规划。此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2003年7月28日,******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1]特别“要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建设,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科技和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快解决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滞后的问题。”[1]
3. 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性,自觉参与社会建设实践。社会建设是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要使社会建设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性,自觉投入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智慧。******总书记强调,首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指导社会建设。“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次,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第三,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社会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贡献。所以,在推进社会建设实践中一定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 加强管理,保障社会建设有序进行。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着增强,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人们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加之改革中各种利益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出现,这就给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挑战。要推进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涉及方方面面,要统筹安排,逐项加强,同时要注意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1]其次,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5. 加强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保障优先发展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管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做好就业工程等社会建设的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使社会建设走上法治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规范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宁的法律。”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四、 推进社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推进社会建设是一项宏伟工程,要使其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建设内容繁重,虽然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建设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还不能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效推进社会建设,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首先,要做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民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善于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做好城市社会建设与农村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城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社会建设与城市社会建设相比还较滞后。因此,要加大农村社会建设的力度,“要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和文化等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发展。”[1]尽快实现城乡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3.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发展之路。******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各方面的建设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可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其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社会建设也不例外,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建设发展目标,探寻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发展之路。
4.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做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社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织保证。社会建设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有效性和正确性。社会建设实践中,“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在吉林考察,,2004-05-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J].求是,2006,(1).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2007-06-25.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7-10-25.
******主持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2007-11-27.
******内蒙古考察强调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2007-11-20.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求是,2005,(1).
上一篇:浅论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