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思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辩证法的几个文本之一。从内容上看,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非常丰富,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看三者具有明显的承接辩证关系。
[关键词]实践辩证法;否定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辩证法不多的几个重要文本之一。本文将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手稿》中相互联系着的三类辩证法思想,即马克思对实践辩证法、否定辩证法和革命辩证法的基本问题规定与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手稿》中蕴含的实践辩证法思想
(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性的批判。否定了精神的神秘性、万能性和辩证法的不彻底性。《手稿》中马克思说:“但是,因为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一个当作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可见,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是对历史活动所做的抽象的表达,其关键就是把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的主体理解为神、绝对精神、哲学精神、宇宙精神、自我意识,把人理解为人的抽象。“在这里,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同自身对立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并且同抽象思维对立的对象化,被当作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这是“神秘莫测的”,是自我意识“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
(二)在实践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肯定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成果都汇集到人的实践活动上,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辩证运动的一切要素来。《手稿》中马克思说:“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实践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与唯物主义颠倒。接着,马克思就“在异化这个规定之内”,“通过异化的方式”考察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的环节”,并对他的“有关自身的否定的积极意义”作了总结说明,即“把人的自我异化、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非对象化和非现实化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化。简单地说,他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把人对自身的关系性理解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和类生活。”在这里,经过马克思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立场的改写,黑格尔意识发展的辩证法变成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
(三)提出实践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在《手稿》中,马克思鲜明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上述观点清楚地表明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劳动实践主体即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人来自自然界,生活于自然界,是现实的、感性的存在物,是受动的存在物。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也就是说,人不仅仅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人的特性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有意识的、有目的、有创造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正如同其他自然存在物有其自身的形成过程一样,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人类的历史也是以自然史为前提的,历史本身就是自然界生成为人的一个现实部分,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能动与受动的结合,才有了人的实践并产生了人及其周围世界的辩证运动。世界发展的秘密就在人与自然基于实践的这种辩证运动之中。
二、《手稿》中蕴含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
否定的辩证法对于马克思来说,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在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上,也是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否定性构成事物发展的统一链条。人的事件本身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否定,这种否定性正是来自外部世界与人的不协调上。人全部历史都是否定自然和社会现存状况的历史,也都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一)异化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过程其实是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过程,一方面,异化作为发展的特定环节有其必然性;人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达到“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在《手稿》中,马克思划分了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正体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并对它的否定,人与社会正是在“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这样一个辩证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异化正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否定阶段,它也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又决定了它必定被发展所代替。马克思曾经指出: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的基础上的生产力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力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也就是说,人在异化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人的发展采取了异化这种特殊的否定性形式。异化作为发展的必经环节,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否定性形式。异化的负面效应又决定了它终将被扬弃,在发展过程中为新的更高级的阶段与形式所取代,以达到下一个“否定之否定”。
(二)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是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自然环境一起发展的。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人依靠自然界存在。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一种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如果没有借以进行劳动的对象,劳动便不能生存;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一种较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提供劳动者本身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没有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材料、资料,人的劳动不能存在,人本身也不能存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其一马克思先说人的劳动不存在,其二说人本身的不存在是在“狭隘”意义上的。可见人的劳动的存在大于人本身的存在,人的劳动存在重于人本身的存在;而且就自然意义人本身的生存资料来看,自然提供的实现,即生存资料的实现必须以人类劳动为先决条件。这说明,任何意义上的人对自然或自然对人,人既有受动也有能动,他必然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另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需要。对人来说,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对自然界来说,自然界也离不开人。“人(和动物一样)赖无机自然界来生活,而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那么,人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这段论述里面暗含着这样一个意思,即人的万能并不能超越自然,虽说是它“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因为马克思特别强调了“人的万能”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因为这种分离其实就等于“自然界同自身分离”。所以说,“人的万能”只是自然过程的成果或现象,不是自然过程的最终目的,更不是什么超自然,虽然看上去它有许多极似超自然的特点。因而如果说自然有需要的话,那么人及其万能就是一个,而且我们看到人及其万能作为自然的需要也是十分自然的,以至于它们都不像是自然的需要。
三、《手稿》中蕴含的革命辩证法思想
否定的辩证法在逻辑上必然引申为革命辩证法。“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个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的异化在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点。一方面,谋生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需要、工人的劳动使命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工人的使命决定于一种异己的、强制的社会需要,工人的劳动只有手段的意义,即谋取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购买产品的人自己不生产,只是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来换取别人生产的东西。这是一个“无人”的社会,按照非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只是作为工人和资本家而存在,而工人和资本家都受工人生产出的产品的支配,都受交换的中介即货币的支配。在这个社会中,人的本质被否定了:人的产品统治着人,而非表现了人,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本质的社会关系被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物化关系所取代。然而,整个问题的辩证之处就在于,这个社会不但使异化达到了顶点,而且还准备了消除异化的条件——无产阶级因为深刻体会到自身的非人性的状态,必将起而消灭私有财产制度。“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认为他们谈的是人之外的东西。而人们谈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谈到人本身。问题的这种新的提法本身就已经包含问题的解决。”不过,所有的共产主义理论都声称要废除私有财产。粗陋的共产主义要求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而政治的共产主义则要求废除国家。但在马克思看来,前者不过是某种忌妒心之下的平均主义的完成,而后者则是还未完成的:“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是,因为它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了解需要所具有的人的本性,所以它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它虽然已经理解私有财产这一概念,但是还不理解它的本质。”那么,什么是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呢?马克思说:“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是马克思着眼于“私有财产对真正人的和社会的财产的关系”而对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给出的规定。私有财产包含了人的全部异化,但又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着人的需要、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普遍性。正是因为私有财产不但构成了对人的活动的否定,而且还与人的自我实现密切相关,所以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才会“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共产主义作为人对自己本质的重新占有、作为对异化这个否定的再否定就这样闭合了人的自我实现的辩证法的圆圈。
四、《手稿》中蕴含各类辩证法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手稿》写作过程就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它是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的清理与超越,在“肯定一否定”与“否定一肯定”之间的矛盾思维中完成。其中蕴含的各类辩证法思想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关系,是内在统一的。实践辩证法思想是否定辩证法和革命辩证法思想的基础。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性的批判与合理内核的肯定、继承,继而从实践主客体辩证关系出发,为自己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准确定位。而批判与肯定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扬弃,透射了否定辩证法与革命辩证法的真谛。否定辩证法思想是实践辩证法和革命辩证法思想的中介,只有在实践的前提下,通过对异化与发展、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否定辩证思想的考察,才能体现辩证法革命的属性,并指明了消融否定辩证法的矛盾途径即为通过革命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革命辩证法思想是实践辩证法和否定辩证法的体现与手段,实践与否定的过程也是一种革命的过程,通过革命可以实现更好的实践与否定。
热门论文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思
-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
-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青年马克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思想探究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唯物主义方
-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
-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生态
- 试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生态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哲学分析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辩证本性特征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思维研究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平等思想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