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现阶段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马克思提出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之前,人们只是从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并且把向社会提供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质产品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只是被当作外在于人的财富的增长。这种观点割裂了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忽视人在生产力发展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必将导致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呆滞。马克思认为,只有随着人的独立和自由发展,才能达到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一、两种尺度两种视角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度思考使他站在崇高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基点上,对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在人类思想史上他第一次把生产力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人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由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组成,三者都是构成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这三个要素中,人作为劳动者却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也是第一位的要素,因为最能体现生产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由此可见,马克思用生产力尺度考察社会发展时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人的发展;并且在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时,马克思也没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他评价历史进步时有两个基本的标尺:一是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历史发展根本动力,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称之为物的尺度;二是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称为人的尺度。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客体尺度。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可见,物的尺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客体尺度,主要是指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否促进和在何等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尺度。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最终目的,发展生产力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
人的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二者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现阶段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两种尺度就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的特征。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不高,导致其无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与自我提高。其具体表现是:
(一)弱势群体的人的全面发展难以保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高歌猛进。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变。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却有着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同步的特征。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困难家庭;在城市,下岗职工生活艰难再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些群体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倾斜和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导致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双向剪刀差使农民为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导致了整个阶级的贫困。另外,城乡居民职业流动性小,分配中的不合理依然存在,多数人仍然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大山”的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交往活动和生活态度,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强势群体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凸现
市场经济的运行,造就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这先富起来的强势群体中,却普遍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仅如此,他们还淡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信仰的坚持,诚信道德缺失,封建愚昧落后思想死灰复燃,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在这部分群体中,经济的发展与道德失范似乎成正比。生产力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境界却没有相应提高起来,提高强势群体的人文素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了。强势群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迫在眉睫。
(三)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和谐
在人类的发展阶段中,与自然的对立,曾经使人类迅速进入了先进文明的工业化时代,使整个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是对立还是和谐,这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人类在享受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在吞咽着自己酿造的苦酒。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爆炸、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这已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并已对人们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价值观问题和伦理观问题。社会和自然的不平衡、不和谐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不全面、不协调发展的表现和反映。现代的人们,必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正确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走上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现阶段两种尺度和谐统一发展的意义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风口浪尖,新旧体制转轨的时代,一些制度、思想并不健全与完善,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现象。
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会自然的促进人的发展,二者的发展也不会自然而然的统一。所以,在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后,我们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在此转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关系问题。在论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把工作重心转向以人文本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回到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辩证关系上。
两种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变了人类劳动的性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自由时间。反过来,人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曾指出:“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因素,也是建立生产关系的主体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现实的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更高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以人为本,绝不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否认人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以人为本,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这正是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两种尺度和谐统一发展的意义所在。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最终目标,归根结底,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所有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也需要人。要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就必须实现人的解放;要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上一篇: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