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15 09:42

  论文关键词:列宁;真理;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同时,详细地阐明了:①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②真理是全面的;③并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重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产生,是真理观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真理观的变革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这是真理观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进步。学习和运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将对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列宁在总结哲学史上历代思想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科学地阅明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扬光大,帮助我们提高认识真理的能力,是指导我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讲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并以资本为例说明事物的具体性。他指出:“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在列宁看来,既然具体事物是许多规定,那么,反映它的真理也应该是对它许多规定的正确反映。他讲:“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外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既不依赖于人的和人类的真理。根据马克恩主义的真理观:“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列宁科学地提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正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并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任何事物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则是绝对的,因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寻求具体的真理,是辩证思维的特征。列宁在‘再论工会,目前形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一文中,批判布哈林的折衷主义错误时指出:“辩证逻辑教导我们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必然反对形而上学的抽象真理观,从而坚持具体的真理观,这是真正的彻底唯物主义者。
  列宁所说的“真理总是具体的”,就是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包括认识的手段、认识的工具及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等等),离开事物的具体环境,抽象地、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真理.任何真理的认识,都必须对其具体的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有正确认识。列宁说:“在具体的研究中,必须提出具体的政治任务。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流动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实质上是把辩证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列宁强调“真理总是具体的”,就是要求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要从具体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而变化,否则就将陷入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也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作为客观对象在人脑的反映都有一个与其对象是否相符合、相一致的问题,即真与假的问题。人脑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即是真理,反之,就是假的就是谬误。例如;我们常说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于经济基础的需要,生产关系一定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都是总结我们党的几十年历史经验而被实践中证明了的真理。由此而联想到,马克思有句绝妙的语言“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人们对“思维着的精神”的认识正确与否,其内容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必须依据具体事物的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地一成不变地机械地看问题,这才是唯一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从列宁得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结论。可以看出是他一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也是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佐证。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掌握这一科学真理观,对于我们正确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集中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真理是全面的”科学论断。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认识有限的东西……’,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个命题还必须有如下的补充:‘我们在根本上能够认识无限的东西。’事实上,一切起初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使之确定起来。恩格斯这段话教导我们要认识和掌握真理,不仅要认识有限的事物,而且还要认识无限的事物,因为有限存在于无限之中,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性,而且还要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因为特殊性孕育于普遍性之中,所以不能单纯的认识事物,而要全面的认识事物。否则,就没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真理。在此基础上,列宁又进一步揭示了“真理是全面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认识主观与客观完全相符合是做不到的,因为客观事物是无限的多方面的,发展也是无限的,因此主观认识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达到完全相符合,但是在这个命题中,同时也包含着从暂时的意义或局部上说,基本上完全符合是能做到的。因此,我们不仅能够认识现在的东西,而且还能够预见事物的未来和发展。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指出:“……观念的东西和实在的东西统一、有限的东西和无限的东西统一、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叫做自身具有自己的现实的可能性。”这里的观念可以把它叫做理性,所以,列宁明确地提出:“真理是全面的”科学论断。这个科学的论断,告诫我们真理的全面性是相互联系的。
  列宁指出:“真理只是在它们的总和中以及它们的关系中才会实现”。又说:“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始终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它们不仅有一般的联系,而且还有本质上的联系。事物一切方面以及它们相互联系,都是指“真理是全面的”,要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联系或关系,还必须认识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的中介。因为,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就是通过中介联系进行的。不认识就无法把握各个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所以,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和中介,就必须:“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列宁这些话,都是强调真理的全面性。
  列宁不仅强调真理的全面性,而且还强调“真理是全面的”是因为事物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他指出:“对立统一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把辩证法和认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真理之所以是全面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是对立统一体。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复杂的事物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真理的全面性,首先就是要全面反映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要全面地反映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及各对矛盾对立的双方所处的地位,特别是要正确的具体地懂得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也就不可能达到对事物的全面了解。由此可见,列宁强调“真理是全面的”,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贯彻到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给人们指明了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光明大道。

  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还集中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实践观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重要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种生产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由此可见,“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人类的生产物质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因此,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关于实践的错误观点的同时,第一次把实践正确的解释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并且具体分析了实践的基本形式。首先指明了生产劳动及其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针对当时把某种理论作为证明真理标准的情况,强调指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以后他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在这里马克思特别明确地指出人的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证明。显然,马克思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也就是说,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认识发源于实践,又发展于实践,实践又使认识得以发展,实践揭示了客观事物的丰富内容及其本质。人类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客观事物的,由实践产生认识,来主宰真理的。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新的实践经验,在马克思强调真理应该在人们的实践中得到证明的基础上,继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他论述了社会主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指导下的重要地位,并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他又特别强调:“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显而易见,这就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且又指出:“人的和人类的实践是认识的客观性的验证、准绳。]他又特别强调“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在技术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他们,从而也就接近客观真理。由此推理,列宁是第一个真截了当地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这里可以看出检验比证明又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标准二字是极为科学的概念,这一伟大的革命探索和真理观的创新是实践上的升华,是理论上的飞跃。列宁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根据辩证发展的原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这比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观的提法内涵更为丰富,更进一步地发展,也就是说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很清楚,实践正是这方面统一的基础。显然,这些都是说明和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重要论述。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道路“就会由实践本身提示出来。]他对实践的论述和运用比马克思、恩格斯更具体、更丰富、更完善、更系统,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巧妙地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重要观点。
  列宁这一重要观点,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于1978年5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通过这次大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端正了思想路线,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次大讨论,总结了正反两方面必经验,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观点,从中国的国情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的历史经验出发,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出发,从世界科学技术和我国经济繁荣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中,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从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不符合时代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正,一切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真理观的基础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同时,他又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真理是全面的”科学论断。尤其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真理观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创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新纪元。

上一篇:浅谈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

下一篇:浅谈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