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毛泽东斗争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9-15 09:44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的斗争思想  和谐社会  矛盾
  论文摘要: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反腐斗争,毛泽东不畏****的斗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斗争态度,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斗争内容,极富创造性的灵活的斗争策略,都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社会、无冲突社会,而是能正视矛盾与冲突,正确分析矛盾,合理解决矛盾,从而达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正是要解决奔小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使不和谐的社会趋于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中,需要对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有正确的认识和解决方法。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同国内外敌人进行坚决斗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的辩证法思想,是解决矛盾、促变革、促发展的理论武器,是旨在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辩证法理论。
  1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认识
  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和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特别指出,矛盾是一个动态的关系,“过程即矛盾”。毛泽东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关系的正确认识,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中,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又认识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斗争总是最重要的,而是因矛盾性质不同,斗争与统一的关系也不同。
  毛泽东把矛盾作为一种动态关系的创见,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用唯物辩证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
  首先,要正视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不能为了和谐而掩盖、抹杀矛盾。要明确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会长期存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其次,要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解决好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和谐义社会的矛盾是以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体的矛盾,因此斗争的手段、目的也是非对抗性的,不能采取暴力手段,而应采取和平的、民主的、法制的等手段,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再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矛盾,抓住矛盾发展的规律,随着矛盾的变化,斗争的形式、侧重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2对待矛盾的实事求是态度
  实事求是,原来是作为一种注重事实、注重求真的处事态度或做学问的学风,毛泽东把它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llj实事求是就是不唯书(不迷信书本),不唯上(不迷信上级),而唯实(一切以事实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准)。也就是斗争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有科学的斗争理论的指导,又必须对斗争的形势、对象、矛盾双方实力对比、对斗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有详细的认识,要着眼于事物的特点和发展,与时俱进,随时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改变斗争策略、斗争方式、斗争内容以及斗争对象、目的等。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冲突也日趋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不能回避也不能绕道走,不能夸大矛盾也不能缩小矛盾,对矛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对待矛盾的实事求是态度,一要反对“尽信书”的教条主义,也要反对把片面的、局部的感性经验当作可以到处套用的经验主义。对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矛盾,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二就是要以实践作为检验解决矛盾的唯一标准,检验解决矛盾是否符合主体的利益和愿望,是否符合矛盾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方向。
  3坚定的斗争原则和灵活的斗争策略
  毛泽东认为,斗争并不意味着惟斗惟争去解决矛盾,相反那样只能激化矛盾,是简单、粗暴的,对矛盾的解决往往起到事与愿违的阻碍作用。要对矛盾的合理解决,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
  毛泽东提出,解决矛盾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有理”,即解决矛盾要基于矛盾存在的客观情况和现实条件,实事求是地斗争;“有利”,即解决矛盾要坚定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立场.捉使矛盾向代表讲步势力的新事物发展方向转化,保障新事物的利益。“有节”,即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解决矛盾必须遵守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

  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的,我们首先要承认矛盾的存在,其次矛盾又有特殊性。他说:“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矛盾“即是过程’}RIC319,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而且矛盾是多种多样。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方法解决。那末,解决矛盾的形式就应多种多样,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注意原则与策略的合理运用。
  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树立辩证的世界观。“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Rlc3oe},就是要肯定矛盾、斗争的普遍存在,坚持事物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路线,最终的目的是促成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我们处理矛盾时既要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又要学会分清矛盾的主次,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矛盾。
  4为人民利益而斗争是处理矛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毛泽东认为,以人民利益为目的的斗争才是正义的斗争,才是必胜的斗争。人民利益就是每个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最终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告诫全党:“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可见,为人民的利益奋斗是他一生都遵循着的价值尺度和人生目标。在这样的目的支持下,毛泽东总是主动和积极地迎接一切挑战和矛盾,即使面对“风吹浪打”,也“胜似闲庭信步”。
  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来讲就是构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社会,就是要解决现在社会中与人民利益不和谐、人民不满意的因素,要创造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员干部在实际行动中,要牢记这个宗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去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矛盾;另外,要高瞻远瞩,善于把握全局,在制定规划策略时,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整个社会协调发展为前提。只要心怀人民,不为一己私利,面对矛盾就不会害怕、回避,解决矛盾才会公正、公平,就有必胜的信心,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毛泽东晚年由于错误估计阶级形势,在斗争上犯过严重错误,给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以致于使人们谈“斗”色变,进而把丰富的毛泽东斗争思想也归为斗争哲学。毛泽东对斗争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矛盾的探索,他的斗争思想就是旨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他在晚年正是没有坚持他的斗争思想,将斗争绝对化、机械化才犯下严重的错误。其斗争思想发展虽然出现了曲折,但仍不失为其哲学中熠熠生辉的漂亮的辩证法之花。
  21世纪,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感召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斗争思想在党制定新时期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中,有很大作用。特别是在艰巨和长期的反腐斗争中,毛泽东不畏****的斗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斗争态度,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斗争内容,极富创造性的灵活的斗争策略,等等,都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全球化时代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坐标——学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性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