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探究
【摘要】马克思思想从表述的角度可以分为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终极目标,把实践活动作为改变世界的主体思路,从实践出发提出改变世 界的课题。实践系统要求在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同时,通过批判来超越他的思想。哲学家不能只是解释世界,要能够改变世界,这才是马克思思想的真谛。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 整体结构 改变世界 实践活动
马克思思想总纲领
1845年,马克思表明了他的思想的总纲领就是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思想支配了他的所有工作。恩格斯也曾经总结他的思想:要利用各种有效方式 来****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到人民大众的解放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把这种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种使命的真谛就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从1843年就 开始批判黑格尔的学说,并且运用经济学来剖析这个社会,确定了对现有社会价值的批判,完成了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并且确定了人生的价值以及历史必然性。他于 1844年把改变世界的思路做了大概的规划,于1845年确定自己的一生都要献给改变世界的伟大事业,1846年开始尝试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基础,也 就是说,马克思用40年来实践改变世界的各种活动。改变世界的主题贯穿于马克思的所有理论当中,也是实践活动的中心所在。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有两项重要成绩: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这两者当中,前 者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学说,后者形成了政治和经济学思想学说。这两种思想学说是马克思的主体,而且两种思想学说从时间上来说联系很紧,凝结了他一生的 心血,马克思用40年的时间研究了这两种思想学说。在马克思思想当中,这两种学说都是科学的,它们的作用超越了实践活动的范围,在学术和实践活动当中延伸 开来,这也是马克思能够在世界范围以及历史当中有巨大影响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马克思的科学思想掩盖了实践的目的性。当时也有哲学家批判马克思的理论有 很大的不足之处,因为马克思思想更加偏向于实践活动,而且是过分关注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虽然这种批评很中肯,但是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马克思思想的现实性。 马克思所提出的主题是通过对当时社会斗争的深思熟虑得出的,他的研究成果是为想要改变世界、提倡实践活动的人群服务的。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阶级使命 就是消灭阶级制度,****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也是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服务的。由于出版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着作在当时存在困难,马 克思选择了诉诸社会主义。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放到了《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等着作中,或者是通过演讲来宣传。这些宣传活动都是由 工人阶级群众直接参与的。《哲学的贫困》是用来批判哲学家蒲鲁东的。由于蒲鲁东在工人阶级当中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对蒲鲁东进行批判就相当于对法国所有工人 群众做宣传,这种意义是不同寻常的。这些基础成果的实践性都如此清楚,我们可以推想马克思思想其他方面的实践性也会相当强。
马克思科学研究的主要宗旨是改变世界,而不是单纯解释这个世界的各种现象,所以他的伟大事业的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活动。这些实践活动 都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服务的。社会实践是很直接而且相当现实的活动,会花费思想家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只要机会到了,思想家们就要放下笔,开始从事各种实际 行动,因为在某些必要时刻,单纯的理论研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唯有行动可以解决问题,要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安排好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先后顺序。马克 思思想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理论从属于实践活动。改变世界的巨大任务,要求广大实践者具有思考的深度,还要具有实践的意识和实践的动机。革命的大潮来临了, 马克思就能够做到放下理论知识,出去做领航人;而革命大潮一旦退却了,马克思就需要及时退回来搞理论知识,他就是这样把思想与实践都集于一身的。马克思不 同于一般的革命思想家,他的目的不是解决人类思想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而是针对现实社会的具体社会问题来做出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 能够高度统一起来,就是因为马克思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具有实干精神的革命家。马克思实践的目的就是与思想结合起来。
马克思在他人生的前期有改变世界的想法,但是没有整体的目标。进入他生命后40年才逐渐形成了改变世界的目标,并且开始各种实质性的活动。现 在,马克思当年所做的各种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但是他的思想却凭借文字流传给了我们。当我们在读马克思巨着的时候,不能忽视他在实践方面的活动,因为马克思 思想的主旨就是实践活动。
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思想
马克思思想的主旨是改变世界,不仅仅是单纯地做理论研究。因此,实践的具体任务就要求有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一切思考以及认识都要以实践活 动为中心,都要围绕实践来展开。这里最有效的思路就是实践的思路,是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如果离开了实践的思维,就没有了现实性,就是纯粹的理 论思维。马克思对纯粹的哲学理论没有兴趣,因为只有实践活动才能最后改变世界。实践思维就是马克思思想的主体思路,我们只有理解了实践思维,才能够真正去 理解马克思主义。为此,需要了解下面这个层级性排序:思维内部规律,超越思维引入存在,超越存在引入理想,超越理想引入实践。
逻辑思维只能解决思维内部的各种问题,逻辑思维真理性的判断依据只在思维内部,并不关心存在于思维之外的存在,不考虑思维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解释性的思维在理论活动当中是有逻辑思维部分的,但是还有逻辑思维所不考虑的“客观存在”因素,而且这种因素成为了主导因素,也就是思维的结果一定要负荷 客观存在。所以解释性所追求的真理和逻辑性所追求的真理是不同的:解释性所追求的真理要用客观存在去检验,而逻辑性所追求的真理就是用思维逻辑去检验。由 此可以得知,逻辑思维理论不能很好地完成理论思维的任务,理论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是超越逻辑思维的。幻想性的思维与客观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思 维不遵守客观存在的规定。它超越了理论思维的客观存在性,然后引入了新的思维主体,也就是情感意愿,即这种思想是由自己的情感来牵引自己的思维的。这种思 维不再表现为具体的意向,它的价值在于“善”,表现的是思维结果的理想性。实践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运用多种其他的思维方式以及 思维研究成果,但是,实践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它超越了其他各种思维方式,引入了实践方面的思考。这是所有其他的思维方式没有考虑到的任务。实践思 维超越了幻想性的思维,因为实践思维是对理想的追求,但是实践思维不能像幻想性思维那样满足于现状,而是要立足于现实,引入把幻想变为现实的思想。实践是 添加的新的内容,实践思维的要求就是要进行实践活动,要使实践具有导向性作用。实践思维在实践的时候,需要用客观存在的理论,但是实践思维所认识的内容必 须是实体因素,这些因素可以被实践操控,并不是客观被人接受的文字记录或者某种意念。所以说,实践思维所检验的真理并不是凭借语言所表现的各种现象,而是 由于实践活动操控的实体事物。
实践思维所定的各种目标,要能够尽量满足人的要求,但是同时,也必须是现实存在的意象,并不能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还没有计划实现的各种意象。这 是实践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实践思维是独立的,而且是综合的,我们不能因为由于实践思维当中有其他的思维就否定它,而是要把这种思维 方式作为独立的对象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这说明实践思维的不可替代性,我们需要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理解马克思思想。就算是马克思的研究没有采用实践思维的方 式,我们也必须利用实践思维去批判他的研究,因为只有实践思维才能改变世界。如果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偏离了实践思维,就说明是他错了。马克思的研究成果证 明,实践思维的规律问题是不能够忽视的,人类也很早就有这方面的知识。实践思维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亲身经验,人类实践是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原因,是人类区别 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所以,对于实践思维的内容,就算是缺乏权威的说法,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当我们用上面的思想分析马克思着作的时候,在内容以及时间的分段上还是有困惑的。但是,这种困惑不是思想结构所导致的,而是语言表述导致的, 所以,我们要把马克思的表述系统做好。马克思不仅独自完成了伟大的系统思考——改变世界的思考,而且把自己的设想推向了实践活动。社会主义者的意识不是一 块空地,而是需要开垦的领域,所以马克思的书房以及社会环境就是他工作的环境。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下,马克思所接受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书房里面搞理论 的研究,所接受的思维就是理论思维,追求的就是理论的系统性。而在社会大环境下,马克思所面对的是各种现实的问题,这里的任务不是研究理论,而是运用理论 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具体的事物作为主导目标。
当今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已经沉淀于历史之中,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却留给了后人。只有从社会实践方面超越了马克思,才能够像马克思那样去做影响巨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下一篇:浅谈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