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架构与思想资源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切人视角 问题架构 思想资源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首先要确立适当的切人视角,使其与相邻的学科划分出清晰的边界。其次要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建构,凸显它的核心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确认它的二元问题模式,勾勒它的复杂问题领域。并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集纳三类主要的思想资源:规范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与观点、当下马克思主义急需回答的基本现实与理论问题。
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取径、方法与意义都大为不同。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问题架构与思想资源的问题性质与陈述方式凸显出来,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学科的独特语境,取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一、切入视角
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究竟应当从什么角度切人。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一级学科,必须将自己与下面相关的各个二级学科的界限划分出来。否则,它究竟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来命名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和提供的成果,就无法给出一个边界清晰的回答,这就可能面临被架空的危险,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依托。对此,以研究者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切人视角而言,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理由是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其各个组成部分切入进行的,并且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模式,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深人进行的优势条件。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切人点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内涵、功能与价值等。原因在于以前我们由于单纯的采取学科与要素的致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与误读,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整体性研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凸显出来,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一个一级学科,那么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特质是当务之急。其三,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从细处分析着手,并且将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我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采取这样的切人视角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结构特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既有一以贯之的整体建构,又客观上呈现出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将两条相对的路线统一起来,在整体的关照下,向下研究,使马克思主义部分与要素特质得到深度的释放,向上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整体特质得以涌现,并且有机的将两条路线结合起来,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独特的切入视角。
二、问题架构
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独特的切人视角,并不等于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架构。而后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而言,重要性绝不亚于前者。因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架构方面,才足以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独特性。
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架构,当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具体问题着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研究的问题是复杂的,因此,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陈述的逻辑要求,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架构进行厘定。自马克思主义诞生起,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诸神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基于这一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具体问题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没有一个可以辨认的、基本上为各家各派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架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论争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一个自身的理论架构的。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架构,原因有三个:其一,只要是谈论或是关注马克思主义,就无法排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元问题进行表态的共性。其二,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的表现形式的同一性所注定的。只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就必然采取马克思主义与……这样的基本问题形态,否则,就不可能被认为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其三,便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效用的角度考虑的,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希望或是实际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幸福有所帮助,这就注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是在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域中寻求理论的认同和理论的影响力。其实,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集中关注的问题的形式一致性,马克主义理论研究者是大致公认的。至于这种公认如何贴切的表述出来,则具有较大的差异。就笔者个人的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架构可以被概括为“一个核心,二元形式,多重衍生”。一个核心,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围绕的最基本的问题圆心,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元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管你从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对这一元问题进行表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所谓的二元形式,是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具体展开的基本问题而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与……的二元问题形式下来展开探讨的,这种二元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相互关联结构中来建造理念与制度的理性基础,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联系起来,使其具有深厚的现实土壤。而多重衍生,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产生的边际效应,以及与现实的社会发展的多重互动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问题的。这种多重性辐射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问题域中。
三、思想资源
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一方面确实需要建立起具有逻辑力度的问题架构,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于解析这些问题的思想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这样我们就需要借助于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到现代马克思主义评论的多种思想资源,以及最能够促使马克思主义兴盛和繁荣的现实社会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任务,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而要积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想资源,就需要首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的理论前提加以确认。这种确认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对于中国社会氛围中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环境诸要素的确认;其二,是转型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的迫切程度的感知。就前者而言,在当代中国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诸要素中,应该首推意识形态,可以说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既具有很大的优势,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优势在于可以得到多方的资助,也具有较为深厚的现实与理论的基础;其缺陷在于长期的正统意识形态的灌输可能导致研究者思想的僵化,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清楚的认识与有效的创新,导致一种自识与自蔽的现象。就后者而言,开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已经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必须将改革继续探化才能够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境地,而中国的现实的社会改革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为现实的社会改革提供理论的支柱。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要为现实的社会改革提供理论的基础的话,那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能否有效的集纳各种思想资源,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任何可能的思想资源,我们都不应该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就此而言,对于汉语思想界来讲,历史的和当下的任何马克思主义的流派、观点、思想,均应纳人我们的研究视野之中,假如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的话,则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想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规范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流派与着作;三是当代中国,以及国际社会变革所提出的急需解决的现实与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与观点,是我们思考其它的现实与理论问题的坐标,因此它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资源,我们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着多读,还要能够真正的读懂、读深、读新、读精,并且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与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家特定社会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对它们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脉络与规律,拓展我们的视野,更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无疑,我们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的目光,最终还是要聚焦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所遭遇的问题上来。当今的社会是“国际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思考现实社会问题,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时,我们都应当在保持基本的价值立场的前提下,充分的吸纳各种思想的思想精华,使其成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致思的现实处境。
相对而言,前两者是理论性的思想资源,后者是实践性的思想资源。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前者而言,它按照理论逻辑的自我延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发生制约。就后者而言,则依照理论依托的现实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发生影响。假如研究者能够站在理论与现实的边界上,深人思考实际问题,并予之以富有力度的建构的话,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种突破。当然,在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资源的吸纳,则并不一定必须是古今中外俱在的,站在某一个特定的视角,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特质的发现,也是可以获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