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

发布时间:2015-09-26 09:45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正视学科建设的现实,明确目标和任务。对此,应着重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建立与建设、学科队伍的基础与发展、学科建设中“一元与多元”、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学科广义与狭义、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课程建设
  我国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不仅是学科发展史上的大事,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对于我国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要充分认清这一点,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基础工程、精品工程和生命工程来建设,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我们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客观地正视学科建设的现实,明确目标和任务。对此。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立与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立,但平台的建设还有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建设的路还很长。建立非建设。建立是起跑线和跑道,建设才是比赛的过程;建立具有“外在形式”意义,建设则要发挥“内在内容”的功能。一字之差的区分,其意义在于让我们明确建设的艰巨性,体会要把这一学科建设成为基础和精品工程的必要和重要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通过的学科、专业中,共通过博士一级学科授权单位39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授权21个,占5.4%;共通过博士点680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56个,占8.2%;硕士点共410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186个,占4.2%。现在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授权单位21个,博士点共210个(分布在93个单位),分别占所有一级学科点的2.4%,二级学科点的14.5%。这在文科中可能是最多的。在210个博士点中21个一级博士授权单位占了近一半,计105个。在21个一级博士授权单位中综合大学10个,师范大学7个,工科大学2个,党校系统1个,解放军系统1个。其他105个博士点覆盖了除医科、农业以外,还有综合、师范、理、工、林、矿、地质、军事等学校,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学科点所没有的特点。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下的博士点也不平衡,在新增加的56个博士点中(不涵一级学科和第十批授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博士点25个,占了近一半;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个,占了近36%。其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6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博士点3个,国外马克思主义博士点1个。现在210个博士点的分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4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46个,国外马克思主义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由于学校门类不一,各个学科点的学科背景、学术环境以及学术标准和要求也多有差别。一定要充分认识“建立”的重要性和“建设”的艰巨性。对前者认识不够,对建设非常不利;对后者艰巨性认识不足,是十分有害的。
  二、马克思主义学科队伍的基础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扩大,而应从马克思主义整体发展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科学体系重新认识。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原来马克恩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联系,更要认识到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要有新的高度、新的视野和眼光。不能“旧瓶装新酒”,也不能“新瓶装旧酒”,更要避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无所不包的“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有自己的“边界”,其划分应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否则便无以确定各学科学理上的内在规定性,无法说明各分支研究在总体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划分标准不一,必然带来各学科在理论层次上缺乏内在统一和必然联系。在这里,既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边界”,也要关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界域。
  与此相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队伍建设要有“准人制”。各个单位倾其所有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热情是应充分肯定的。但在队伍建设上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的建设,吸收人才,培养新人,壮大队伍。******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立后,在队伍建设方面还有诸多不适应,一是观念,二是知识结构。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的培养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考虑。
  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到码头全上岸”。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授课,没有学科支撑的研究,有一种“没有码头停靠的漂泊”感觉。找不到学科的平台,没有学科归属感。现在有了学科,可能会萌生在课程上花力气不如在学科研究上下功夫“值”的思想。不能正确处理学科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关系而顾此失彼;另一种是“到码头不会上岸”。有了学科平台,因为多年的“漂泊”,科学研究的能力不足,而失去了上岸能力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的“一元与多元”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这一学科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当然,对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做一区分也是必要的。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可以有不同观点存在,可以有一定的研究讨论空间,可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供可选择的理论和观念。而党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搞多元化。党的指导思想如果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甚至造成党的分裂。这就是说,对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允许做多元化的解释的。由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或把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都是错误的。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才能具有弥久常新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同志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学科性也是统一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性,强调的是其科学性,而不是其学派性。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是要强化其指导地位,是要为其服务,而不是把其学术性与科学性以及意识形态性对立起来。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关键。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的指导地位搞好学科建设的同时,坚持“双百”方针,促进学科的繁荣和创新。具体地说,要建设好这样的学科,要求和标准应有所统一,应建立相应的学科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学科发展。而在具体学科特色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多样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
  一级学科建立后,如何处理好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爿lj匿体系的关系,是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形成是其理论体系发展的结果,也是重要标志;其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发展又会促进对理论体系认识的深化。当然,其学科体系与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每一种理论学说,都要表现为一定的体系并以体系的方式而存在。一般来讲,一种理论的思想体系是各个思想间所固有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无形的逻辑往往隐含在思想观点之中。而一种理论的学科体系则是有形的逻辑,是通过一定的范畴、原理的有机统一联系起来的系统。我们要把思想的内在逻辑揭示出来,必须通过相应的概念系统建立起自觉的逻辑联系。而这只有经过专门的研究才能做到,这就是属于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说,学科体系是一种理论、科学必然有的模式。学科体系也成为理论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的精华和实质都凝结在这个系统中。正像黑格尔说的:“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我们一定要从其相互促进的意义上理解其关系。不能因为学科体系的划分拘泥于理论体系研究的范围,也不能因理论体系的丰富而无限度地扩张学科体系的内涵。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样学科体系的建设也要尊重其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是指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指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不是使这两者的关系疏远了,而是更加紧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够离开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同样,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也更加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显然,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不能离开广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视野,要借助其力量来发展,而且必须借助其力量才能发展。这也是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必须放眼的视野。离开广义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平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研究也很难深入;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只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科才能更加丰富和繁荣。
  六、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与课程建设
  把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单等同起来,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完全游离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这两种观点都是非常片面的。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与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完全等同于二级学科,但各个二级学科建设应发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功能。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要依靠其他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应课程的建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还有诸如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和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课程是学科内容的表现形式,学科是课程内容的展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应对学科体系的逻辑有所体现。同样,学科体系要对课程的逻辑有所反映。现在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二级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就表现了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课程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紧紧融为一体,才能促进两者互动发展。
  总之,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怎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在学科研究上要突出整体性,在学科任务上要提高学理性,在学科建设的机制上加强指令性,在学科间的联系上要增强交互性。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大局。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不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浅谈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下一篇: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