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论文关键词:学风 理论 实际
论文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党对学风建设历来十分重视,近些年来,我们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改进我们的学风。
新世纪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此相对应的,一个良好的学风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
第一,只有加强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传统的现代化观念和社会进步观念受到了挑战,人们对现代化过程产生了批判性的思考。为了真正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究竞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价值观,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虽然摆脱了从前社会中存在过的各种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和自由,但是,人们却不得不承受着日益加剧和激烈的生存竞争,有的人甚至对自己的奋斗目标产生种种怀疑和困惑。沦为社会底层的人们,因为生计困难而绝望,亿万富翁又因为精神空虚而烦恼。在21世纪究竞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应该怎样追求幸福,怎样使人在过上一种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过上一种充实、健康、乐观、向上、丰富的精神生活呢?
所有这类问题,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思考和解决。
第二,加强学风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十年代延安整风,是我们党在全党范围内第一次提出解决学风问题。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仍然在党内占有市场。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必然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如何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延安整风,学风得以端正,推动了党风的改善,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作风保证。
十年动乱结束后,我们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怎样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首先是解决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但当时“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在邓小平的支持和领导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确立,从而带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我们党要跟上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肩负历史使命,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渝地大兴学习之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不断研究和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
二、当前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学风不正的问题目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事务主义、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
一是事务主义。有的同志不注重理论学习,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他们总是强调没时间学习,成天忙于各种应酬,甚至沉迷于灯红酒绿;有的在参加学习培训时,笔记找人抄、论文请人写、考试还作弊;有的对理论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把学习当作工作的包袱,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好工作,以干代学,深陷事务主义泥潭。
二是教条主义。有的同志思想僵化保守,认为只有经典才是马克思主义,漠视理论创新成果;有的同志不顾客观条件,不讲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和结论照抄照转、生搬硬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惯于搞“一刀切”、“一窝蜂”,不善于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三是实用主义。有些人虽然也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为我所用。比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到了实用主义者那里,却变成了只抓经济,不问其他,甚至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或者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繁荣。再如,在实际工作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自由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四是形式主义。有的人把理论作为一种口号,一种装饰,甚至作为工作任务中的“例行公事”,一种对上级、对下级的堂而皇之的“交待”。他们在学习上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图轰轰烈烈,不求实际效果。或者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用两张皮,讲话时照本宣科,空洞无物,官话套话一大堆,就是没有一句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自己的话。
五是经验主义。有些党员干部只凭经验工作,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用自己的经验或人家的经验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就实际而实际。这种人也学习,但学的不是理论和政策,而是模仿。如果人家上了什么项目,也跟着上什么项目,这不叫创新,而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这种爬行主义,也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表现,而且比较盛行。
三、切实改进我们的学风
第一,改进学风,必须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前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要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
第二,改进学风,就要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以致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儒家思想不能发展和进步,僵化了,成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空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创新的结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精华,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改进学风,就要加强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学风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志也指出,坚持做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因此,加强学风建设,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深入到矛盾和问题较多、较复杂的地方,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
要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古人说得好,“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我们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
第四,改进学风,必须解决工作方法上“不会干”的问题。
一个合格的干部,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踏实肯干的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因此,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领导干部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需要,不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的学习,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成为推进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行家里手。
第五,改进学风,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
这一是由领导千部在我们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一个地方能否制定出符合党中央精神的方针政策,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解放思想,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所以,领导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地带头学习,至关重要。
二是由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巨大影响作用决定的。领导干部是带领群众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领头人,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表率,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砒柱。一个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自身形象就是无声的命令,领导干部能不能认认真真地带头学习、扎扎实实地抓好学习,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学风是否端正。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全党全国的学风就会大为改观,全党全社会的作风就会发生根本好转。
第六,改进学风,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
要建立健全党内的继续教育制度。每年相对集中一定时间,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规定必读书目及必要的学习时间,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尤其是要确保广大党员经常性地接受教育。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成果应用转化评估制度。要通过学习,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认真落实述学的有关要求,把学习的情况、学习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与党员干部的考核、奖惩、升降挂钩,推动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