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试论我党
论文摘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特色。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特色领导集体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始终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我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中充分体现出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休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是我们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中国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状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建设理论,创造出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成功经验,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37年7.8月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川。",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8号,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要着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解决全部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矛盾等等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进的理论。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特别是后来发生了“文革”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深刻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论点,果断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科学的确定了时代主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第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第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上分‘三步走’;第八: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第九:“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到新的境地、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6年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纲要》(简称863计划);1988年我国又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开放了沿海城市,划定了自由贸易区。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建设的理论。******同志强调指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我国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我国面临的政治形势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原则,成功恢复实施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积极开展国际外交和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积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铲除“邪教”,同“******”做坚决的斗争,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应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屋建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贯彻落实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抗击“非典”,战胜“洪灾”,树立政府形象,在国际事务中但当重要角色,积极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充分显示了我党第四代领导集体坚强的执政能力。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不仅强调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强调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提出了“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使命感,增加责任感,学习时代楷模,认真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了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举措,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07年底南方冻雨;08年5月12号四川汝川发生特大地震,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08年8月份我国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神七”飞天,令世人惊叹;无不显示我党新一届中央领导坚强的执政能力。
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原理始终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制胜法宝。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什么时候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我们党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既是对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一些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借鉴;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