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科学发展观: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的展

发布时间:2015-09-28 08:58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在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洞察时代变化、审视发展大势、驾驭实践发展的理论新视野,对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实现新的理论创造,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视野,应当把开阔理论视野作为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大问题来看待;新的理论视野,必须放诸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体现实践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中来扩展;新的理论视野,要从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着眼点上来审视;新的理论视野也要不断扩展,不能把开阔理论视野作为某种一次性的行为来对待。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
  党的十七大在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的这一深刻认识,从根本上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还展现了把握时代特征、观察形势变化、审视实践发展、总结发展经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崭新理论视野,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为我们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提出了深刻启示。
  一、科学发展观的崭新理论视野
  (一)科学发展观展示了站在立足现实发展、把握基本国情、注重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科学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思路的崭新视野:登高方可望远,立足潮头才能把握江河走势。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思路也是这样,只有从时代发展、现实实践和社会发展大局的把握上,观察、分析当代中国面对的发展问题,才能顺应时代进步趋势,适合实践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正是这样,一方面,它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同情,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揭示出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认识,并进而确定了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的发展要求。可以说,从“第一要务”的战略高度和发展大局上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是唯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方可得出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刻分析了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日益占据的主导地位,认真审视了当代中国社会对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明确认识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体现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把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道置于体现时代性、反映实践性和符合规律性的方向上。
  (二)科学发展观展示了站在总结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战略高度,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崭新视野: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的大势,是科学发展观认识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突出特点。从当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上看,实现发展无疑是每一个国家不懈追求的目标。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有些国家的目标实现了,有些国家的目标没能实现,有些国家甚至走到了发展目标的反面,并因此衍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而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某种发展的国家,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地区差别、结构失衡、****现象和受制于他国经济等一系列的发展代价等。这样的发展教训,是我们在发展中不能不引起注意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从对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观察中,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们所讲的发展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爬,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认识,对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及时的揭示,对防范可能出现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前瞻性警示。可以说,始终把中国社会的发展放诸世界发展的进程之中加以分析判断,是科学发展观能够不断得出马克思主义新认识,作出马克思主义新结论所不可缺少的广阔视野。
  (三)科学发展观展示了站在执政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建设发展要求的战略高度,清醒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关键的崭新视野。科学发展观在分析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时,深刻把握了经历8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样深刻的变化中,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任务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容,执政党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妥善处置各类矛盾与问题、正确协调各种关系与利益,领导广大群众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之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而世界范围内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之所以出现曲折,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失去对发展局势的控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自身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领导能力。所以,党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由于有了这样的清醒认识,科学发展观就能站在总结党80多年历史发展经验特别是50多年执政经验、面对党在新的世纪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完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从而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科学发展观展示了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崭新视野。科学发展观在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加以深入思考和分析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要求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发展力,一定要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理论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按照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和******同志在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着的实践和发展中的问题的关注,先后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所有这些,都深刻地表现了科学发展观观察、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所具有的崭新视野,即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置于不断丰富发展、不断创新突破的过程中去看待,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思维,指导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毫无疑问,这一崭新的视野,无疑构成科学发展观能够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能够逐步深入到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科学发展观崭新理论视野的启示意义
  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崭新理论视野,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视野,应当把开阔理论视野作为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大问题来看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创新所具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实现创新的路径何在呢?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崭新理论视野启示我们,实现创新所必须跨出的第一步,在于扩展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于此而言,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一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长时期思想僵化、束缚重重,结果造成了实践中的因循守旧,发展缓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人们多可以从体制的束缚和环境的封闭当中找出答案,但再深一个层次看问题就不难发现,这里体制的束缚和环境的封闭,首先“封”住的、“闭”住和“缚”住的,难道不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野吗?--是在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为什么对于新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会在不同的人群那里出现不同的看法呢?这里当然有着不同人群所处地位、环境、背景以及认识水平存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这里的地位、环境等对人们观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难道首先不就是影响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理论视野吗?三是在对改革开放发展作出某些前瞻性预测与判断时,人们对于这种预测、判断在接受程度上的不同,在按照这种预测、判断指导实际行动时不同的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差异,难道我们不可以在人们的观察、分析问题的不同视野上找到某种答案吗?类似这样的问题,稍加思考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论视野,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意识,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答案。面对新世纪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扩展理论视野,显然应当成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

  启示之二:新的理论视野,必须放诸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体现实践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中来扩展。新的理论视野,核心在于“新”,而真正与时代发展、实践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相吻合的新,必须是不具有随意性,也不能人为标榜的。从这样的意义上看,科学发展观体现的理论新视野,究竟新在何处呢?一是新在它是一种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趋势上看问题的新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中,观察、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审视、瞻望实践发展大局,都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大趋势。二是新在它是一种从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实践进程中看问题的新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中,分析问题、判断形势看的是发展,察的是变化;跟踪的是进步,追寻的是创新。三是新在它是一种从全局性、整体性的运动、发展中看问题的新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中,审视什么、观察什么;怎么审视、怎么观察,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大局观和成败得失观,是改革开放进程的实践观和经验教训观,它要求防范和避免的倾向是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只顾当前、不计长久。四是新在它是一种既登高望远又立足现实认识、判断社会发展的新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中,既要注重事物发展的大趋势,看重时代大潮的潮头所在;又要立足国情,忠于实践,冷静判断现实发展的实际所需。五是新在它是一种从发展共性、发展规律中观察、审视问题的新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中,实践发展、形势变化和事物运动进程的任何方面与环节,都被置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进程中来瞻望,由此确定什么是与发展规律同行的,什么是与发展规律相悖的。这样几方面的“新”,不尽全面,但其包含的基本内蕴却十分清晰,这就是: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论视野只能是反映新的实践发展的视野。
  启示之三:新的理论视野,要从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着眼点上来审视。科学发展观体现的理论新视野,无疑是要观察、分析和解决新的矛盾与问题的。但科学发展观把观察、分析和解决全部问题的着眼点,都放到了以人为本的基点上。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以新的理论视野,观察、审视实践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研究时代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必须体现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这就必然在分析、认识全部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至少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确定社会发展中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发展的每个层次和方面,确定人的中心地位,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以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为要求的思想方法。即遵循“共产主义所造成的存在状况,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基础,它使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这种存在状况只不过是各个人之间迄今为止的交往的产物”的原则,为实现人的发展创造尽可能的条件。三是坚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的审视尺度。即必须深刻认识到,以人为主体,是同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实际享用系于一体的。亿万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和实践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公正、平等、有尊严地支配、享用其劳动与实践成果,满足物质和文化需求,是人由自在之人向自为之人转变的根本标识。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以革命的方式,摈弃了以往剥削制度使劳动与享用劳动成果相分离的异化恶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它就要以建设和改革的方式,使其全部发展成果的支配和享用,不再出现过度的差别,不能导致明显的不公,并以此作为检验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尺度,这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原因。
  启示之四:新的理论视野也要不断扩展。不能把开阔理论视野作为某种一次性的行为来对待。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总是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总是随着时代进步取得新的成就,这是科学发展观能够深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观察、认识问题新视野的深层次原因。而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论视野,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中发展和创新,社会实践必须在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中发展,其深刻的启示意义,同样适应于我们对打开理论视野和实践思路问题的认识上。这就是说,时代的进步与实践的发展,是不间断的过程,反映实践发展和时代变化的理论要适应这样不间断的实践发展,也只能将自身观察、分析问题的视野,不问断地向着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范围内扩展。实际生活中常常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当我们站在新的视角,以新的视野得出所观察、所分析问题的新的认识时,影响新的问题形成、发展的条件又可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一些同志之所以曾经并不缺乏认识、分析问题的新的思维与观念,但又总是在实践发展之后落后于新的形势,原因就在于他们实际上把理论视野的开阔,看作是某种一次性的问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条件的分析认识,能够以站在时代发展高度、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崭新视野观察问题,才显得尤为可贵。所以,社会实践发展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开阔新视野,不断扩展新视野,才能适应形势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条件下的不断创新,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谈关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