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古巴潜艇基地事件与美苏关系的缓和

发布时间:2015-04-14 15:22

  论文摘要:年代末,美苏的力量对比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美苏两国根据各自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都不约而同的具有了缓和两国关系的要求。1970年发生在古巴西恩富戈斯的苏联潜艇基地事件,检验并肯定了当时两国缓和的可能性;美苏缓和的要求也促进了该事件的顺利解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苏攻美守的新的冷战态势。

  论文关键词:古巴潜艇基地,古巴,美苏缓和

  1970年古巴西恩富戈斯的潜艇基地事件发生时,正是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适度缓和的转折期,该事件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都是根据当事人的回忆进行描述。如刘金质在《冷战史》一书中基本复述了基辛格回忆录的内容,称之为缓和之中的“危机”;加特霍夫、格尔曼等西方学者也在回顾或论述美苏缓和时提到此事件,但都过于简略。本文将根据新的档案材料,结合美苏缓和的背景,详述尼克松政府对古巴潜艇基地事件的反应,分析美苏的缓和与美苏对该事件的处理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尼克松政府初期的古巴问题与美苏关系

  1969年初尼克松(RichardNixon)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国在冷战中的相对优势已经大大下降。尼克松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对国际环境和美国在其中的地位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并决心调整其外交政策以适应世界发展和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尼克松政府决定改变对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尝试缓和美苏关系。而苏联也有缓和关系的需要和意愿,1969年2月17日,苏联首先提议希望美苏两国进行元首峰会。美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在此后相当长时期内为峰会进行协商和筹备。3月18日,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增开了两条直通联络线路,11月17日,两国在赫尔辛基恢复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SALT)。就在两国就缓和关系进行初步的尝试与准备的时候,1970年两国围绕着古巴发生了一件可能导致又一次危机的事件,这成为对缓和可能性的检验。

  自 1960年代初,古巴倒向苏联之后,苏联把古巴当作在西半球,特别是加勒比海的桥头堡,支持古巴对抗美国。美国则通过遏制古巴来遏制苏联在西半球“输出革命”和扩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卡斯特罗(FidelCastro)认为苏联在导弹危机中的行为是卑鄙的投降,两国关系不断恶化,一度疏远。直到1967年两国关系才有所改善,1968年恢复经贸和技术合作,1969年恢复了军事交流与合作。1969年7月22日开始,一支苏联舰队在1962年后首次访问古巴,7月26日卡斯特罗登上苏联旗舰宣布:“古巴港口对苏联舰船永远是开放的”,美国海空军则对苏联舰队的行动一直密切监视。11月12日到 19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访问古巴,古巴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我们现在和苏联的友谊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密切”。1970年5月14日,苏联舰队访问古巴西恩富戈斯港。诸多迹象表明苏古关系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开始超越1962年导弹危机之前的水平。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不再试图动用武力来改变古巴政权,但中央情报局的U-2侦察机依然坚持在古巴上空侦察飞行,同时依然同情反卡斯特罗政府的古巴流亡分子,并允许他们在美国建立基地,不限制他们反对卡斯特罗政府的行动。苏联在加勒比海的军事活动和苏古关系的发展,自然逃不过美国的视线。苏联舰队的活动引起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HenryKissinger)的担忧,1970年6月1日,他向尼克松报告:通过苏联海军在加勒比海的活动看,苏联可能希望在此地保有一支常驻海军,希望总统注意这个形势。尽管如此,美国除了监视之外,并没有任何动作。然而,苏联人先找上门来了。8月4日,苏联驻美代办伏隆佐夫(YuliVorontsov)拜会基辛格,提交一份照会,重申1962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关于古巴的协议,表示苏联将严守该协议,并希望美国也遵守。苏联这样做并非出于本意,是卡斯特罗对美国新政府不放心,他担心美国会进攻古巴。尽管苏联情报没有证实这种危险,但是苏联领导人决定去引出美国的重申,以便能够安抚卡斯特罗,让他知道:苏联已经向美国人提出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美国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基辛格并不知道苏联的意图,他对此很困惑,因为他认为美国没有对古巴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随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调看了1962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来往的信件档案,认为当时的“谅解”是模糊的,没有正式做出承诺,但事实是,苏联撤走了导弹,而美国也没有入侵古巴。8月7日,基辛格回复伏隆佐夫,表示对苏联政府保证1962年协议仍然有效表示满意,美国的理解是苏联不在古巴部署任何进攻性武器或其运载系统,美国重申不会用军事力量来改变古巴政权。伏隆佐夫对基辛格的答复表示赞赏,事情到此似乎已圆满结束,可随后在古巴又发生了新的事件,几乎再次造成一次危机。

  第二节古巴潜艇基地事件的发生与美国的反应

  1970年8月26日,在古巴上空侦察飞行的一架美国U-2飞机在古巴西恩富戈斯港湾外的阿尔卡特拉斯岛上,发现了一个码头和营房的修建施工活动。而这个在十一天前的飞行中没有发现。9月9日,一支苏联舰队访问西恩富戈斯港,U-2飞机加紧了侦察活动。9月14日、15日、16日的飞行都受到了苏制米格战机的干扰,但还是拍摄到了许多照片,此证据表明苏联可能在古巴西恩富戈斯港修建潜艇基地。9月18日,基辛格向尼克松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详细介绍了该港口的情况,认为苏联正在古巴建设潜艇基地。

  尼克松联想到1962年的导弹危机,决定不得以决不推动一场公开的对抗,因此尼克松做出批示,要求基辛格提供报告“我们能采取哪些公开或隐蔽的行动在土耳其部署导弹——或在黑海建立潜艇基地——只要那些行动可以提供我们讨价还价的资本。”可见,尼克松从一开始就考虑用“讨价还价”的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9月18日,基辛格召集高级研究小组会议,讨论苏联海军在古巴的活动。会议没有就美国的反应做出结论,只是要进一步观察苏联的行动,最后指示参联会准备一份苏联行动的战略意义的报告,并要求把此事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要泄露出去,避免造成危机情绪。接下来几天,国安会和参联会加紧行动,各自从政治和军事方面准备了一份报告,提交给基辛格。基辛格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于9月22日向尼克松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报告了当前局势和背景,分析了苏联行动的军事意义和意图、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政策选择。基辛格认为西恩富戈斯港建成核潜艇基地,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增强苏联对美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此外,苏联还要考虑美国会对苏联在古巴军事行动采取报复的风险,因此苏联的动机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基辛格对苏联政治意图做出了四项估计。一,此次行动只是“亮明旗帜”,或许是想影响拉美国家,实现这一目的后,其冒险行动会停止,没有长期目的。二,服务于SALT谈判,建立讨价还价的资本,要求美国撤出苏联在谈判中曾要求其撤出的前进基地。三,有预谋的对抗。有可能苏联看到中东局势升级到危险的境地,认为扩大与美国冲突的区域能使其处于战略优势。四,苏联的扩张主义。苏联在古巴行动的首要动机不是制造另一场对抗,而是要一步步建立苏联在该地区的海军存在,他们想以此来表明权力的平衡到达了如此地步,即使在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也不能有效的阻止他们。基辛格更倾向于第四种解释。他认为“这是一项精心策划但是意义重大的政治挑战。无论如何,苏联采取了进攻性的行动,在准确的收到我们明确的警告信号之前,他们可能继续这样做下去。”

  基辛格指出,苏联海军基地在加勒比海的存在可能向拉美国家表明美国的软弱,这将扩大苏联在该区影响,鼓励激进的左派势力,并促使更多的拉美国家在美苏间保持中立,甚至会倒向苏联一边。而美国的大部分盟国都对与苏联发生大规模冲突毫无兴趣,特别是与欧洲相距遥远的地区,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次严重的战略威胁,反而会有更多的劝我们克制。鉴于此,基辛格提出了以下政策选择:(1),完全采取外交的努力迫使苏联离开,直接告诉苏联,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行动,希望他们遵守1962年的谅解,然后等待他们的回复。(2),对卡斯特罗展开外交行动,直接告诉他,我们不允许苏联在古巴修建这样的基地,要求他迫使苏联离开。(3),在外交上明确表示我们将要采取对抗性的行动。(4),直接给苏联下最后通牒,立即采取军事措施强调我们阻止他们利用或保有这些设施的决心。如果苏联不作出反应,我们会公开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撤退,否则我们会对基地采取军事行动。他在说明每一种选择的优劣之处之后,指出“在我们探明苏联的真实意图之前,迅速的进行军事对峙会导致不必要的危险。但是无论我们的最初应对方式如何,我们必须做好进行对抗的准备。”并提醒尼克松“先听取意见,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在此背景下,尼克松于9月23日召集国家安全会议,讨论古巴的局势和应对之策。尼克松要求对此事的讨论严格保密,并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它采纳了基辛格在22日备忘录的观点,认为新基地的出现不会对战略力量对比造成大的改变,苏联可能是更多的出于政治考虑。他指示对外不得声称在古巴有苏联的进攻性武器。要注意美国公众的立场,但在私下里,要秘密地表现出强硬,他决定同时执行两条路线:1,公开的路线,避免造成危机的气氛;2,官方路线,秘密的与苏联进行交涉。他指出“我们要让苏联人知道,他们的行动是不可容忍的。”并指示相关部门,限制古巴流亡者对古巴的行动;考虑用水面舰艇再次封锁古巴的可能性。

  为预防消息泄漏后造成国内混乱,9月 24日,基辛格召集高级研究小组开会,确定了一旦消息泄漏,政府的表态,同时确定了一个原则:国防部只负责处理事态本身,政治方面和与苏联接触的事情,要由国务院和白宫来进行。可就在第二天上午,国防部的官员错误的运用了既定方针,向媒体详细的透露了古巴潜艇基地的情况。美联社、合众社、《纽约时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苏联正在古巴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潜艇基地。”尽管出现了本来要防止的事态,这反而给了美国政府一个将计就计的机会。基辛格建议尼克松,一面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声明政府尚未弄清,仍在监视;一面直接和苏联正面交涉。尼克松批准此建议,并要基辛格请穆勒调一艘驱逐舰到西恩富戈斯附近去,“以强调我们的警告”。当天下午基辛格秘密召见苏联大使多勃雷宁(AnatolyDobrynin),直接告诉他,美国政府声明还没有弄清楚古巴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潜艇基地是为了给苏联一个机会在发生公开对抗之前撤出。

  其实美国已经知道在古巴有一个潜艇基地,如果该基地的建设还继续下去,那么美国会认为这是最为严重的事件。如果这些船只离开西恩富戈斯,我们会认为这仅是一次训练活动。没有人会谈论这件事,也不会被公开,否则,我们会诉诸公开渠道。他还严厉的指出:美苏关系到了一个转折点,是继续走强硬对抗的道路还是走和解的道路,取决于苏联。美国对两者都做好了准备。多勃雷宁提到1962年谅解时,基辛格表示“无论那项谅解的措辞是什么样的,我们明确的告知你,不允许在古巴用海基导弹取代陆基导弹。”最后,多勃雷宁表示将向莫斯科汇报美方的意见。

  10月5日,多勃雷宁找到基辛格,向基辛格提交了一份苏联政府的照会,表示苏联方面认识到美国会一如既往的不会寻求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古巴现状,并注意到美国反对古巴反革命流亡分子的行动,苏联政府也会继续根据 1962年的谅解行事。苏联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在古巴做任何有悖于1962年谅解的事情,最后重申苏联将严格遵守在古巴问题上达成的谅解,并将继续遵守下去,只要美国也遵守下去。随后多勃雷宁个人又进行了补充说明,表示苏联政府不会签订一项苏联潜艇不能访问古巴港口的协定,但是它准备声明,苏联潜艇不会在战备状态下访问古巴。国安会认为苏联在立场上表示了退却,已经暗示不会在古巴建造基地。

  10月9日,基辛格召见多勃雷宁,传达了美国的口头照会:总统认为苏联的答复表明苏联方面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在古巴——包括西恩富戈斯港——做任何与以上所提及的谅解相矛盾的事情。美国政府认为苏联不会在古巴建造,利用或者允许建造可以支持或修理苏联能够携带进攻性武器的海军舰艇的设施。美国政府进一步认为苏联不会采取以下的行动:在古巴建造能够处理或储存核武器的设施;在古巴港口的苏联船只转运或者运行核武器;在古巴海岸建造潜艇或者水面舰艇的修理设施;在古巴港口部署能够支援或修理携带核导弹的潜艇或水面舰艇的补给船或修理船;建造为苏联潜艇提供通讯的支援设施。最后,总统希望强调美国政府将严格的遵守1962年谅解,只要苏联也能做到。多勃雷宁接受了这个文件,并表示塔斯社很快将发表一个正式声明。10月13日,塔斯社声明:“苏联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在古巴设立自己的军事基地。苏联过去一向严格遵守1962年协议,今后仍将遵守这一协议。”同日,美国国务院对苏联的声明表示“欢迎”,说声明是“积极”的。10月23日,基辛格与多勃雷宁又进行了一次谈话,把“总统的照会”变成了协议的一部分。至此,古巴潜艇基地事件基本上获得了解决。虽然后来苏联舰艇在古巴经常的出没,美国为此多次提出交涉和抗议,但这仅仅是外交上的游戏和面子上的事情,实质上苏联已经停止在古巴建设基地,“军事工程已经停止,高射炮掩体也拆除了,通讯设备一直没有使用。”11 月9日,穆勒公开表示苏联在古巴没有潜艇基地。11月17日,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为此2事件做出了总结,表示“美国和苏联曾就古巴西恩富戈斯港的苏联舰只问题进行秘密接触,苏联保证不会把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或修建供这些武器用的基地,美国则不打算入侵古巴。”

  第三节古巴潜艇基地事件的解决与美苏关系的缓和

  1970年的这次古巴潜艇基地事件与1962年的导弹危机相比,较为轻松的解决,没有演化成危机。当时美苏对外政策和力量对比的变化,两国缓和关系的意愿,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美苏走向缓和,并不是其中一方单方面的愿望,而是两国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分别做出的决定。先从苏联方面看,1970年前后的苏联经济发展迅速,1966-197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7.4%,明显高于西方,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1960年代末,苏联在军事上取得了与美国大体上的战略均势,苏联领导人此时苏联具备了核报复能力,这一战略均势使得缓和成为可能。此外苏联与美国缓和,一方面冻结苏联在核武器数量的优势,限制美国技术上的优势,同时促进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和科技交流,发展本国经济。苏联领导人还考虑了其他因素:第一,核战争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第二,军备开支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第三,苏联正在和西欧特别是西德改善关系,如果美国加以阻挠会使该进程复杂化;第三,当时的苏中关系急剧恶化,有必要阻止或抵消华盛顿和北京之间进行的任何勾结;第五,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无疑会巩固勃列日涅夫(LeonidBrezhnev)领导集团在国内的威望。反过来,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中强势地位的确立也促进了缓和的执行。

  苏联也看到美国因为越南战争而遭遇到内外困境,判断出美国也需要缓和与自己的关系,他们认为“华盛顿领导集团内部还是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苏美关系总是绷得那么紧,孕育着引起严重麻烦的危险,甚至武装冲突的威胁,这是不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越来越普遍的看法是,同苏联保持相互关系的可靠基础只能是和平共处,两国都要考虑彼此的安全利益。”1970年4月6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AndreiGromyko)向苏共中央政治局提交了一份秘密备忘录,概述了苏联与美国新政府的关系,主要观点是:“要让美国意识到实行与苏联对抗的政策是没有希望的,也是无利可图的,同时还应该让它意识到我国准备在相互都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发展苏美关系。

  ”政治局批准了这一报告。该报告为后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24大上提出进攻性的和平共处对外政策纲领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尼克松政府对潜艇基地的反应,也远不同于肯尼迪政府对导弹基地的反应,国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深刻影响了尼克松政府的判断和决策。潜艇基地事件的发生在1970年9-10月份,此时美国正准备进行国会中期选举。越战已经造成了深刻的国内危机,国内经济状况也不乐观,失业率升高,美元的地位动摇,民主党人在经济、社会方面向共和党进行全面的进攻,连尼克松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经济方面无疑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在选举前的民意测验中,共和党将可能失去30个众议院席位。在竞选过程中,尼克松也经常遭受到民众在越南问题上的攻击。尼克松政府内外交困。因此,当发现苏联可能在古巴建造潜艇基地时,尼克松政府竭力避免这事件发展成危机,制定两条应对路线,并通过秘密交涉的渠道来解决这一事件的国内原因。

  至于国际原因,尼克松执政之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增长快速,美苏核力量总体趋向平衡。在核力量水平接近的情况下,美苏都不能承担核战争带来的后果,核竞赛给两国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以法国和联邦德国为代表的美国西欧盟友,在外交上出现独立倾向,率先开始了与苏联东欧集团的缓和进程。苏联欢迎这种倾向,并积极的与西欧共同推动这一进程,并利用它来向美国施加压力;而美国认识到若要阻止西欧的缓和政策,自己会在北约盟友中孤立,只有把西欧盟友的行动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以此来控制缓和的步伐。最严重的是正在进行的越南战争,牵扯了美国巨大的力量,尼克松政府巴不得赶快从越南脱身,缩短战线,若是再在后院应付一场1962年导弹危机那样规模的危机,他们既没有这个愿望,也没有这样的能力。私下谈判解决是最好的方式,不至于双方撕破脸皮,都骑虎难下,升级成真正的危机。不进攻或者颠覆古巴政权的小小承诺换取苏联停止修建潜艇基地,美国并没有损失。1970年美苏双方交换照会达成的协议规定美国不进攻古巴,不去武力颠覆古巴现政权;苏联不在古巴部署任何形式或者性质的进攻性战略和战术武器及其附属设施(无论陆基、海基和空基)。这样的协议比1962年谅解更加丰富、明确和有效。至此美苏在古巴问题上算是正式达成协议,固定了现状,苏联在拉美有了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但是又不对美国的安全造成直接的现实威胁,双方在各自所能容忍的范围内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又没有损伤自己的利益。是美苏缓和的大趋势促进了该事件的合理解决,该事件的合理平息,又验证了美苏缓和的可能性,有助于缓和的进程。

  结论

  1969年到 1972年是尼克松的第一个总统任期,也是美苏关系由紧张对抗向适度缓和的转折时期。在苏联的核力量接近美国的情况下,苏联领导人在古巴修建潜艇基地是对美苏核力量对比的一次试探。试探的结果证明了缓和的可能性,美苏双方都认识到继续激烈的直接对抗都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有必要缓和一下紧张的关系,节省力量去完成别的任务。苏联要发展经济,引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向第三世界扩张势力;美国则要稳定美元,挽救国内经济,结束越南战争等。但是对抗的惯性使得双方都很难相信对方,也很难明确对方的实力和意愿,这就需要进行试探,苏联首先发动,在古巴虚张声势的海军活动,修建潜艇基地,美国表面强硬,暗中与苏联协商,双方都是软硬兼施,以软为主。苏联认识到,虽然自己的实力今非昔比,美国又内外交困,但是美国的原则不可撼动,而美国坚持原则的同时,气势已不如八年前了;美国也认识到,苏联的实力今非昔比,自己不可得寸进尺,要见好就收。经过这次的检验,双方都确认了缓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以将刚刚开始的试探性的缓和进程确定下来,推行下去。可以说,1970年的古巴潜艇基地事件并不是苏联的进攻性行动,也不是美苏对抗的代表性事件,而是苏联首先发动的试探性行动。美苏关系缓和的趋势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缓和的愿望又导致了事件的解决,事件的解决又促进了缓和的进程。

上一篇:荀子的“当其辞”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

下一篇:勾勒搜索市场发展轨迹